嫘祖故里春雨行優美散文
嫘祖故里春雨行優美散文
這春雨一直下著沒停。站在嫘祖故里的石牌坊前,我突然發現,漫天的雨就像春蠶吐不盡的絲,糾纏紛繞在小山鎮。記得小時候讀科普文章,說一個蠶繭吐的絲竟有3000多米長,也就不難想象這蠶絲三千丈,春雨吐絲長!
四十年前我曾到過這裡,它的地名叫苟家埡,著名的“埡絲”就產於這裡的山村。現在,苟家埡已更名為嫘祖鎮。那時,當地的鄉親們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嫘祖是我們苟家埡雷家衝的人。但他們都親熱地叫嫘祖為“蠶娘娘”。
據《史記》卷一《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遠安縣、苟家埡是上古西陵氏活動的中心區域,相傳黃帝為鑄鼎,採銅於荊山,來到此地。時值初夏,黃帝身穿獸皮衣裳,漸覺悶熱。隨從建議,可仿效炎帝改披樹葉,黃帝不許。登山覓涼,見嫘祖與眾人皆身披絹帛,養蠶造絲。嫘祖請黃帝試穿絹帛衣,黃帝頓覺涼爽舒適,驚喜中又見嫘祖美貌,遂求嫘祖為正妃。嫘祖從此教民蠶桑,並推廣到華夏各地,民眾感其大德,尊奉她為“先蠶”。嫘祖還協助黃帝調解部族間的紛爭械鬥,幫助黃帝戰勝了南方的蚩尤和西方的炎帝,完成了統一中原的大業。自此以後,每年農曆的三月十五,在苟家埡、雷家衝,都要為嫘祖舉行生辰祭祀,萬眾雲集,龍燈社火,焚香灑酒。這一祭祀民俗,穿透幾千年歷史隧洞,一直保持到今天,實為全國少見。
雨下得越來越大,走到嫘祖街的街頭,街旁靠山的一邊,有一排桑樹,嫩嫩的綠葉上滾著晶亮的水珠,一閃一閃冒著幽幽綠光。滿街雨水順著石板路的斜坡向下流去,把一條石板路洗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在街頭中間,一塊鑿刻著字的石板清晰得把我“吸”到路中間。石板上書:“嫘祖化石古街建於明朝,全長約一華里,現存約253米,古時為南通宜昌,北達襄陽,東至縣城,西望川東,以交易埡絲、綢緞、農產品為主的十分繁華的商埠。古街兩邊儲存完好的明清民居連綿錯落,庭院深深,天井重重。鋪面由獨具特色的巨型石板條組合而成,街道全由四億四千萬年前的海底腸腔動物化石——震旦角石鋪設而成,為全國所僅見,被稱為‘中國化石第一街’。”映著雨水,我看到石板上自己驚喜的面容,像發現了阿里巴巴寶庫一樣,俯下身輕輕撫摸、端詳被沖刷得乾乾淨淨的石板,清晰地看見每塊石板上都有呈細長尖尖三角形的角石。四億多年前,當腸腔動物在海底潛游時,它們會想到從深海浮上陸地嗎?
我小心謹慎地放慢腳步,深恐驚動了那些沉睡在石板上的深海精靈。摸著民居木門、雕花窗格,輕叩千年前巨石條做的鋪面櫃檯,仰望整石砌築的天井的方方天空,一種厚重的時間負荷壓在心頭。自從嫘祖發明了養蠶造絲,華夏處處春蠶吐絲,神州四時綢緞錦繡。嫘祖鎮如今有18個蠶桑專業村,桑園1.6萬畝,年產蠶繭700餘噸,生產的埡絲古今海內外流傳,成為同行業最負盛名的`蠶絲,埡絲及用埡絲生產的被絮、錦緞,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為了歌頌嫘祖的大功大德,嫘祖鎮面向全國徵集了750餘件嫘祖主題楹聯,擇其優秀者50餘幅,由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組織全國書法家會員,書丹並鐫刻。嫘祖街上,家家掛靠楹聯,戶戶彰顯嫘祖功德。其聯曰:千秋嫘祖手中線,九域黎民身上衣;輔軒轅成禮儀,為華夏正衣冠;德被中華桑林蠶舍遺風在,情繫西域絲路駝鈴念韻長;德配先蠶莫辯源頭遠安訪跡無雙地,功昭後世縱居海外龍裔開枝第一人;焚香獻酒千年信俗崇嫘祖,植桑結繭一代蠶神暖眾生……
春雨還在不停地下,我行走在這化石一條街,漫步在這楹聯一條街,似乎感到自然、造化、時間、歷史一下子凝聚在這條石板路上,心中好似有一條春蠶在春雨滋潤下湧動,那無盡的情思正慢慢地從心結中抽出,一會兒又化成絲絲細雨飄灑在嫘祖街。透過濛濛細雨,好像看見嫘祖正輕盈地向街這頭走來,她的身後還有黃帝。再後,一路胼手胝足,篳路藍縷,那不就是築室造屋的有巢氏、嚐遍百草救百姓的神農氏、發明漢字的倉頡、發明圍棋教化愚劣的堯帝……
直到走近街頭一家埡絲專賣店,迎著那明亮的燈光,我彷彿才從遙遠的上古回到現代化的今天。在埡絲被絮、埡絲綢緞、埡絲內衣睡衣、埡絲絲巾等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我挑選了幾件埡絲絲巾,又向“嫘祖文化園”走去。嫘祖文化園建在嫘祖街山下的谷底,三面群山合圍,由谷底向山頂依次排開“嫘祖文化園”石牌坊、文化園廣場。幾層石階而上,迎面石壁上鐫刻著“華夏之母”四個大字。從兩邊再上幾級石階,巨大的漢白玉嫘祖半身坐像高高立在山頂石基上。坐像通體純白,羊脂凝乳,白玉無瑕。嫘祖貌美端莊,身著絹帛白衣,項頸圍著春蠶纏繞的“項鍊”,胸口衣領佩戴著桑葉片花飾,她張開雙臂,捧著雪白的長長的蠶絲巾,獻給每個凝望、拜謁她的子孫們。我的雙腳定在石板上,仰望她的雙眼,就像看到了自己母親年輕的美麗慈祥的笑臉,心中湧起溫馨的懷想和依戀。嫘祖,你是我們的先祖,你更是華夏的母親!
我顫抖著雙手把手中的蠶絲巾開啟,迎著細雨,虔誠地鋪在嫘祖坐像的座基上。一陣風吹來,絲巾飄舞,只見嫘祖故里的天空露出淺淺的紅霞,絲巾染著一抹紅在苟家埡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