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的信天游經典優美散文

飄香的信天游經典優美散文

  走進浩瀚的陝北民歌海洋中,你就會發現:有很多獨具特色的陝北地方小吃都會躍然閃現在那些委婉悠揚的信天游的歌聲裡面:

  “煮了個錢錢下了個米,

  大路上摟柴瞭一瞭你!”

  “妹子開門來,妹子開門來!

  哥哥給你提了一條羊腿腿來!”

  “黃米饃饃熱油糕,

  哥哥你在外能吃飽?”

  “蕎麵餎飥羊腥湯,

  死死活活相跟上......”

  這些夾雜著美食的信天游,也不知在這塊浩淼的黃土地上流傳了多少年、多少代,以至於有些已經演變成了經久流傳的陝北諺語。比如:“蕎麵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如今就成為了陝北人用來比喻和諧般配、忠貞不渝的愛情和婚姻的一句俗語,廣為流傳!

  陝北高原盛產蕎麥。每到初秋季節,黃土地的山山峁峁上,到處都盛開著一片片紫格盈盈的蕎麥花,給秋天的猩紅、橘黃、墨綠和蔚藍的世界又增添了一片別樣的色彩。

  由於盛產蕎麥,陝北女人做蕎麵的本領也發揮到了極致:蕎麵餄餎、蕎麵碗飥、蕎麵涼粉、蕎麵攪團、剁蕎麵、擦蕎麵等等,在她們靈巧的手中相繼誕生,而且都已成為黃土地上經久不衰、膾炙人口的絕佳美食。然而,在這個蕎麵美食的大家族裡,最耐人尋味和受人青睞的,莫過於那個精巧美味的“蕎麵餎飥”了!

  顧名思義,“蕎麵餎飥”,就是用蕎麥麵,摻加一半的白麵,加入七、八十度的熱水攪拌,和成鬆軟的麵糰,然後,揪一塊下來搓成小拇指粗的長條,再揪成一個個小指頭大小的面球,把面球放在手心裡用大拇指使勁一搓,就會搓出一顆顆指頭蛋大小的半圓筒來。如此搓出的一個個“指頭蛋蛋”,就是陝北人稱之謂“餎飥”的麵食。也有人為了把餎飥做得更加美觀一些,更是為了引誘孩子們的食慾,就把面球放在高粱杆納成的蓋子上搓,搓出來的餎飥外表有著一道一道的花楞兒,煞是好看,也的確勾人食慾。“餎飥”,關中人把它叫做“麻食”,山西、寧夏人則稱之謂“貓耳朵”。細觀之,其形狀的確很像貓的耳朵,因此鄙人以為:稱之為“貓耳朵”乃是比較準確的。但是在陝北,它卻的的確確被當地人叫作了“餎飥”。

  “好馬配好鞍,好湯配好飯”!有了如此精巧細作的“蕎麵餎飥”,那麼給它配以醇香美味的湯料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陝北山大溝深,自古以來就有家家戶戶養羊的習慣。而且這裡的羊肉鮮嫩少腥,十分美味,所以,燉羊肉也是陝北一道極為盛行的美味佳餚。

  陝北有句俗語:六月六,新麥饃饃熬羊肉!說的是每年的農曆六月六前後,是新麥上場、喜獲豐收的季節。而且此時的山羊,經過一個春季的放養,長得膘肥體壯,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節。因此,燉一鍋湯鮮肉肥的羊肉,就著蓬鬆清香的白麵大花捲,那滋味,絕對能讓你吃得香爛腦子哩!

  蕎麵餎飥羊腥湯。所謂“羊腥湯”,顧名思義,就是用羊肉燉的湯。在過去,陝北地貧人窮、僧多肉少,做一頓羊肉湯,往往只用少量的`羊肉,燉一大鍋羊肉清湯,吃的時候幾乎找不到幾塊羊肉,但卻能聞得到羊肉的鮮味兒,故而稱之謂“羊腥湯”。

  農曆十月,也就到了秋季蕎麥收穫的季節了,而這個時候的山羊,也是一年當中最肥美、最鮮嫩的時候。

  燉羊湯時,把剔骨羊肉洗淨後切成花生米粒般大小的肉丁,放在清水裡煮沸後,打去浮沫,然後放入蔥姜、花椒、大料、幹辣椒等佐料,慢火燉上兩小時以上即可。

  食用時,把搓好的餎飥在開水裡煮熟,撈在碗裡,澆上燉好的的羊肉湯(當然還有羊肉),用筷子輕輕地攪拌起來,以至於讓羊肉粒鑽進餎飥的肚子裡。然後,放入油潑辣子,撒上蔥花和香菜末,吃起來面和肉攪在一起,咬一口餎飥,口感筋道、特別有韌勁兒;喝一口湯,羊肉的鮮美和甘醇的香味盈滿口腔,沁入心肺,讓人回味無窮,令人蕩氣迴腸......

  蕎麵性涼,羊肉性熱,二者搭配可以互補,相剋相生。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羊腥湯配蕎麵餎飥,乃屬於真正的最佳搭配。

  信天游裡的那一句“蕎麵餎飥羊腥湯,死死活活相跟上”, 即道出了蕎麵餎飥和羊肉湯這兩種食品的絕妙搭配和相得益彰的經典組合,由此也暗喻和表達了青年男女忠貞不渝、不離不棄、生死相隨的甜美愛情。

  美食與愛情,看似無關的兩種事物,在這裡應用了典型的“比興”手法,把二者結合得如此巧妙、相得益彰。這是信天游的典型手法。

  在黃土高原,特色飲食和地域文化有機的地結合,是陝北民族文化的一個極其顯著的特徵。那一曲曲悽婉、纏綿的情歌,一首首高亢、激昂的信天游,隨處都洋溢和飄灑著陝北美食的醇美和清香!

  試想:相愛相戀的哥哥妹妹們,美美地吃上一老碗蕎麵餎飥羊腥湯,之後便手拉著手,相跟著行走在爾格(如今)山清水秀的圪粱樑上,伸長脖子、扯著嗓子,唱上一曲:“哪嗒嗒都不如咱山溝溝好”!那該是何等的愜意,何等的淋漓酣暢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