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太行大峽谷遊記的散文
林州太行大峽谷遊記的散文
立夏過後,與驢友們一起爬山,有人提議去河南林州太行大峽谷看看。有去過的驢友說太行大峽谷的景色很美,值得一看。有的說,最好夏天去,看瀑布從天而降,太壯觀了;有的說,秋天去好,看滿山的紅葉,別有洞天;有的說,現在正值春末夏初,天氣還不太熱,比較舒服。也算是鬼使神差吧,最後大家多傾向於現在去。於是群主在qq群公告欄釋出了召集帖子。沒過兩三天,一輛大巴就滿員封貼了。在一個週六的中午,我們的大巴車開進了林州太行大峽谷。
我們落腳的林州市石板巖鄉的一家農家樂就位於大峽谷內,驢頭已經提前跟農家樂聯絡好了食宿。我們先分配了房間,然後吃飯。下午兩點鐘,我們即出發,先參觀王相巖景區。
一、王相巖
王相巖景區離我們的住處不遠,大巴車一會兒就到了。下了車,往周邊山上一看,赭色的山體上,幾道嫩綠的灌木叢像綢帶一般橫向將巖壁分隔成若干層,且綿延得很遠。我發現,林州一帶的太行山幾乎都是這種模樣,也算是獨特的地貌奇觀了。不僅如此,山體巖壁也像千層餅似的,不過紋縷更為細密一些罷了。也難怪,大峽谷一帶的民居房頂都由石板覆蓋,這比大多數的北方民居用燒瓦覆蓋房頂就結實得多了。景區位於南北向的大峽谷內又往西凹進去的一段谷中之谷,像一個大大的字母“n”。大門就在“n”的開口處正中。我們一起來的驢友有多人是故地重遊。驢頭向我們介紹說,你們看見左面巖壁上的側立狀“W”形梯子了嗎?我們一會兒就從那裡登上去,然後沿著石壁上的林蔭小路再去攀登摩天筒梯。我們隨著驢頭手指的方向看去,那絕壁上一架側立狀“W”形的天梯隱約可見,我當即有點驚駭,擔心不敢攀登。來之前,我只瞭解到這個景區有架摩天筒梯,高達百米,膽兒小的人甭想上去。為是否攀登摩天筒梯,我糾結了一路。現在看到這個絕壁上的側立狀“W”天梯,就像掛在懸崖上,我是一點兒思想準備都沒有,頭頓時就大了。驢頭說,“W”形天梯看似危險,其實很結實,大家都不必擔心,一點事兒也沒有。聽驢頭這麼一說,我就有了底氣,決定斗膽一試。
進入景區大門不遠處,先是過一座幾十米長的懸索橋——蕩魂橋,接著攀登了一段蜿蜒幾百米高的石階,因為山高林密,沒有一絲風透進來,我渾身一會兒就溼透了。到了“W”梯下,抬頭看看刀劈一般的崖壁上的懸梯,雖然還是有點打怵,但到了近前,開弓就沒有回頭箭了。我抓緊扶手,跟隨驢友一步一個臺階,倒也沒覺得有多麼恐怖。隨著梯蹬逐漸地升高,有的梯蹬木板出現了鬆動,踩上去還咯噔咯噔地響,我的心便撲騰撲騰地直跳起來。我停下腳步,沉穩了下情緒,擦把汗,然後繼續攀登。攀登到了一半,偶爾從腳下的縫隙看見下面的萬丈深崖,我的腿就又有點打哆嗦。驢友提醒我,不要往下看,我便立即收回目光,擦把面上涔涔而出的汗水,然後集中精力繼續往上攀登,直到成功地登上懸崖。這時,山風也像及時雨似的立刻送了過來,清涼舒心極了。見我滿頭大汗,驢頭說,看把你緊張的。我說,攀這麼高的懸梯,我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呀,能不緊張嗎?驢頭說,一會兒爬摩天筒梯,比這裡驚險刺激多了。你知道咱們群裡的情吧,她膽兒夠大了,去年來時,她在筒梯上都嚇哭了。聽驢頭這麼一說,我對攀登筒梯簡直沒了半點信心。
驢友們陸續攀登上來,大家都在懸崖邊上的小平臺上休息。在懸崖邊上有塊立著的巨石,上面刻有“太行大峽谷”幾個大字,大家紛紛照相留念。平臺一邊有人擺個小攤做生意,賣冰糕、礦泉水、水果等。有驢友看見電冰箱,驚訝地詢問攤販,這個冰箱你們是怎麼弄上來的?不知道攤販是聽不懂還是不願意回答,竟然沒理睬,驢友也不便追問了。
在小平臺上休息了一會兒,身上的汗水就消了。前面有幾位驢友又開始行動,我便跟上來。這一段路,比較平坦,山路都在蓊鬱鬱的林蔭裡,太陽只能偶爾透過樹隙篩下一星半點兒的光影,斑駁陸離,如畫一般。可能是剛下過雨的緣故,地面還比較潮溼,空氣十分清新,走在這樣的小路上,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爽!小路在懸崖絕壁邊緣上,因為有欄杆保護,所以一點也不用擔心安全。透過樹隙往峽谷對面看去,只見山峰崚嶒,巍峨俊秀,一座連著一座,就像名家畫得似的,看的人心情十分愉悅。
不覺就到了“n”的底部,崖壁下面有一處水潭,不大,潭邊一塊石頭上刻有三個大紅字:仰天池。高聳的懸崖上掛著條細碎的小瀑布像從天上撒白米似的,水流密集地砸在水潭裡,嘩嘩有聲。
不經意間抬眼一望,左邊不遠處樹梢上緊靠著懸崖直立著一根高大的筒狀天梯,像螺絲一般直插雲霄。我知道,這大概就是那架令我糾結一路的88米高328級臺階的摩天筒梯了。看完了仰天池,有驢友提出接著去爬筒梯,多數人響應,也有人嚇得不敢去爬。見我猶猶豫豫,有曾經攀過筒梯的驢友鼓勵我說,這梯子就是高點,但很堅固,只要抓牢扶手,踩穩梯蹬,就你這身體,上去沒問題。其實我又何嘗不想上去,畢竟來一次不容易,不上去體驗下徒留遺憾啊。驢友的鼓勵起了作用,我心一橫:上!於是與大家一起往筒梯而去。
到了筒梯跟前,仰望筒梯,見有人攀到了中部,有人正在接近頂端,還有人已經站在梯頂懸崖邊扶著欄杆瀟灑地往下觀看,其中不乏女人,我的.不服輸的勁頭上來了:女人都能攀上去,作為一個爺們,卻在這裡唯唯諾諾的,真是丟人!我毫不猶豫地緊跟著驢友登上了筒梯。隨著梯蹬越來越高,不遠處那個仰天池也是越來越小,我忍不住又往腳下的地面看了一眼。啊!地面上剛到筒梯跟前的驢友就像一些小孩子似的,我頓時有點眩暈的感覺。為了壯膽,我大聲問前面的驢友,還有多遠啊?前面的驢友回答說,馬上就到了。我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自己鼓勵自己:一定要踩穩、抓牢。當登上最後一個梯蹬,踏著小吊橋站到懸崖邊的平地上時,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居然成功了!激動的心情一時無以言表。
稍稍休息,觀賞了下週邊景色,我們幾個驢友又沿著懸崖邊的一條狹窄的像是躺著的“U”型棧道,繼續前行。棧道比較低矮,不過1.米多高,像是人工開鑿的,大家透過時都必須彎腰低頭,高個子甚至得雙手著地爬行。懸崖邊上有欄杆,下面便是萬丈深崖,我斗膽瞥了眼懸崖下面,下面正好是綠樹環繞的仰天池,從高空俯瞰仰天池,這是一個圓形的綠色水潭,就像一個大盆似的。“大盆”邊緣有一些遊客像“螞蟻”似的在蠕動。這樣彎著腰走了大約百多米遠,才能夠直立起來走路。
我們轉到了筒梯對面的壁臺上,這兒有一座小廟,看樣子香火不算旺盛。一位普通打扮的中年男子對我們說,上香不要錢,捐錢隨意。我們到過的廟宇太多了,見神就拜不是我們的做派,因此沒有一個人請香,大家瞥了一眼便過去了。忽然抬頭見頭頂山崖上還有座廟宇似的建築,我們又沿著臺階上去看個究竟。巖壁上有處小瀑布,不大,稀稀落落地從上面往下灑著水,像調皮孩子從上面往下撩水玩兒似的。我們從瀑布下面跑過去,但還是淋了一些水身上,涼浸浸的,很舒服。旁邊還有一處山泉從成人高的巖壁上往下筆管狀流淌著。有驢友用礦泉水瓶子接了一些,喝了一口道,真甜啊!於是又有幾個驢友過去接水喝。我因為腸胃不大好,沒敢喝。喝了山泉水之後,我們開始尋找下山的路。見有兩位像是當地村民打扮的大嫂,也不知道她們在這裡幹什麼,大嫂很熱情地指給我們下山的路。
驢友們又陸續的在景區入口處會齊了,然後坐大巴回到農家樂。晚上,驢友們喝著從濟南帶來的扎啤,吆五喝六,氣氛十分熱鬧。我一高興,又喝多了點,什麼時候回到的臥室,自己都不知道了。
二、桃花谷
第二天一早,我被窗外啁啁的鳥鳴喚醒了。睜眼一看,天已大亮了。起床下到一樓,有驢友比我起得還早,幾個人坐在外面石凳上聊天、抽菸。與他們打了招呼,我就坐在旁邊一把杌凳上,觀賞峽谷風光。峽谷上空瀰漫著淡淡的霧靄,對面的山脈像著了輕紗似的。遠處不時傳來幾聲高亢的雞鳴聲,斷斷續續的狗吠聲,覺得很是親切。天像是有點陰,一陣微風拂來,涼颼颼的,我打個寒噤,於是回房間換了件長袖衫。今天天氣十分涼爽,對於出遊很有利,我心裡很是高興。上午8點鐘,我們集合齊了人馬,乘車來到了桃花谷景區。
進入景區大門後,大家換乘景區中巴沿著谷底走了大約不到兩三公里的路下了車。迎面一座山峰,高高的懸崖上寫有三個大白字:飛龍峽。只是字跡不太清楚了,勉強能認出來罷了。這兒的景色太美了!有驢友看了周邊景色忍不住發出了讚歎聲。拐了一個彎兒,忽然聽到嘩嘩的水聲,循著水聲望去,只見一道瀑布從一個狹窄的山谷裡跌落下來,寬幅有三四米,高度十幾米,下面有個較大的水潭。水潭邊的巖壁上,也有不怎麼清晰的三個紅字:黃龍潭。黃龍潭內有一處方方正正的平臺,叫琴臺。景區介紹說,相傳姜子牙曾在此彈過琴。我有點想笑,反正是傳說,誰也不用為真假負責,即使是景區杜撰的又能如何?國內許多景區缺少人文就杜撰一些傳說糊弄遊客,許多人信以為真,實在有點可惡。
踩著水裡的石板,跳躍著過了水潭,前面有棧道掛在崖壁上。棧道看似也很危險,也許是昨日膽兒練大了的緣故吧,我若無其事地登上棧道。轉了個小彎兒,就到了黃龍潭瀑布的上方。踏著瀑布上方的頗似天然的石拱橋,又踅到了峽谷的右面,棧道仍然在巖壁上往前延伸。棧道下面是一個深綠色的水潭,有三四百平米大,水深四五米。水潭四周絕壁高聳,就像一處甕狀的天井似的,僅在東面有處豁口,就是黃龍潭瀑布的下瀉處。水潭西面也有條瀑布從二三十米高處沿著石壁像一條白龍似的筆直地瀉入水潭內,轟轟的水聲因為在甕狀的天井內聲音特別大。瀑布旁邊石壁上有三個石刻紅字:白龍潭。白龍潭與黃龍潭上下相連,白龍瀑與黃龍瀑水聲相聞,真是無獨有偶,珠聯璧合,絕了!我想,現在還不到雨水豐沛時節,這瀑布就如此壯觀,如果到了雨季,這瀑布的氣勢豈不更是了得?我們沿著棧道繞著白龍潭轉了大半圈兒,竟然不忍心離去。
桃花谷也是一條谷中之谷,比較狹窄,地勢呈不斷上升狀態。谷底小溪潺潺,走不遠就有一處小瀑布,下面連著一個小水潭。瀑布有的地勢高點,有的地勢低點;有的水流大點,有的水流小點。水潭有的呈圓形,有的呈長條狀,形狀五花八門,但水好像都比較深,多呈深綠色。走著走著,峽谷突然變得更為狹窄,就像一線天似的,奔湧的溪流中間卡著一塊圓形的巨石,將瀑布一分為二,跌入下面的小水潭,形成二龍戲珠的奇觀。過了“二龍戲珠”,峽谷又開闊起來。前行了大約有一公里,谷底左面有一塊稍圓的巨石,高三四米,直徑三四米,下面懸空,僅有一面靠在石壁上,給人的感覺像是不怎麼牢靠似的。上面有個石刻大字:悟。我在這裡“悟”了半天,可能自己過於笨拙吧,也沒“悟”出個子醜寅卯來,不知道作者的意圖是什麼。也曾去過不少景區,石刻是少不了的,這個“悟”字倒是寫得規規矩矩,遊客都能認出來。但是也有一些名人題詞刻字不僅字寫得醜,而且龍飛鳳舞的,弄得大多數人不認得,於是眾人就猜,鬧出了不少的笑話。距離“悟”字石不遠處,有一道較大的瀑布,但時下瀑布水量較少,不大怎麼壯觀。我曾見過這處瀑布盛水期的照片,其形狀、氣勢,頗有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範兒,因此當地有人稱其為小黃果樹瀑布。
桃花谷的盡頭還有一處桃花瀑、桃花潭景觀,據說桃花瀑高達346米,為亞洲第一高瀑,卻不知道什麼原因,沒人帶領我們去那裡看看,甚為遺憾。出了桃花谷,是一處停車場,遊客在此換乘觀光車,遊覽四十餘公里長的天路。因為人多車少,我們在此等了接近一個小時才乘上了觀光車,沿著天路觀賞峽谷風光。天路是沿著懸崖修建的,有的路段在懸崖的中部,有的地方是在懸崖的頂端,整條路蜿蜒曲折,高高低低,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白龍在峽谷巖壁上飛騰,煞是壯觀。我們的觀光車從懸崖邊上飛馳著,驢友們都被壯麗的峽谷風光感染了,一個個激動無比,紛紛隨著觀光車播放的歌曲一起唱起來,真是一車歌聲,一路歡笑,開心無比。到了一處觀光點,我們下車觀光。這是一段透明玻璃修建的懸崖棧道,寬兩三米,長二十幾米,欄杆、底部都是由透明玻璃構成。人走在上面,身體就像懸在萬米高空似的。我踩著玻璃,心驚膽顫,連半步都不敢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