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村的傳說的經典散文

金馬村的傳說的經典散文

  週日早上,應朋友相邀去金馬村。

  車子駛出新區後一直往北開,遇到一個小鎮左拐。鎮上人很多,小販們正忙著把東西卸在街道上。同車的朋友說,這就是關莊,今天可能是逢會,平時沒有這麼多人。車子緩緩走過集鎮沒有多遠,便進了山區。坡陡彎急,我開始緊張起來,好在路面不是很平坦,車無法跑快,這倒讓我的心有了安穩。

  高速公路沿著半山腰伸向遠方,這就是“荷寶”高速,山東菏澤到陝西寶雞。司機說。

  車子在山裡來回盤旋,走過一個山樑,遇到一個岔路口,司機把車停住,說道:“左面這個院落就是柳公權的墓地,回來我們再進去看看。”說完,開車繼續前行……

  車大概又行駛了十幾分鍾,我便被一個高大的牌坊所吸引。牌坊為青石結構,走近方看出牌坊為近些年所建造,與村子裡鄉民的房子相比,牌坊的宏偉之勢遠遠超越了民房。牌坊的上方中央,刻著“金馬”兩個行書大字,黃漆描底,離很遠就能看到,愈發顯得“金馬”的金燦。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的地方——金馬村。

  我們在村委會門前下車,村上的書記已經在門前候著我們了。早上出門時的天空還不錯,雖然不是很晴朗,但從雲彩的縫隙中可以看見藍天。沒想到山裡的天空竟陰得這般重,看上去隨時都有下雨的可能。

  金馬村位於銅川市耀州區關莊鎮西北部的高山槐山腳下,距關莊鎮政府所在地17.5公里,全村總地形為“三梁三溝六面坡”,說出了村子的地理環境。山高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完全制約了這些村民的生活。“三梁三溝六面坡”這一描述,可以讓人們想到村裡這幾十戶村民過去所居住的條件。兔子不拉屎的窮鄉僻壤,令這幾十戶村民分散居住在溝溝坎坎裡;原始古老的土窯洞,孕育了一代代子孫,在這大山裡繁衍生息。雨季來臨,他們幾乎整月呆在大山裡。好在如今有了村村通的水泥路,才使得他們整體搬遷在山樑上居住。雖然整體居住在這裡,仔細觀察,倒讓人們看出很多無法理解的東西。整個村子只有一條街道,北高南低,村民的房子很規整地建在街道兩邊,屬於新農村建設的規範模式。房子建設的質量不是很高,這可能與村民們當初的`收入有關。山高不怕,就怕沒水吃。問了村上人,方知道他們飲用的都是自來水,這讓人聽了很是高興。看到村上有很多年輕人,為何不出去打工呢?我把這個問題告訴了村支書。支書聽罷,笑著說:“自打退耕還林,種了花椒和核桃後,基本上沒有人外出打工了,自己家的活還忙不過來呢。在家好好鬧騰一年,也掙不少錢,比打工強多了。這些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一萬二,誰還願意出去打工呢!”說到這,他嘆了口氣,用手指了一下半山腰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雖然離我們很近,卻不能給我們山裡人帶來一點好處。全封閉,沒有出口……現如今,最令大人頭疼的就是孩子的上學問題。村與村相距很遠,不可能每個村子都有學校。娃們大了好說,可以住校,娃小就是個問題了……”

  他說的這些我能理解,這就是城市和鄉村的差別所在。“你們村子的名字莫非裡面有故事?”我問。

  “當然有了,不過只是傳說,哈哈……”原本沒有喜悅的臉上,聽見我這樣問他,竟笑了。

  宋朝的時候,楊八姐騎馬路過這裡,走到山樑上時發現戰馬脖子下的威武鈴丟了,急忙派手下人尋找。威武鈴雖然找到了,但無法取出,鈴鐺掉在山體裂開的一個縫隙中,無奈只好捨去。後來山體裂開的縫隙自然合攏,將鈴鐺埋在地下。過了很多年,這裡的田間地頭竟生長出一種很獨特的石頭,形狀酷似生薑,於是當地人把這種石頭稱作料姜石。只要隨便撿起一個大一點的料姜石拿在手中左右搖動,裡面就會有核在晃動,並有聲響傳出。於是,當地流傳說是楊八姐丟失金玲所變。前些年,從省城來了很多人,滿世界地尋找這種會發出聲響的料姜石。找到後把裡面的核取出來研碎,配製其它藥,可治療癌症。是真是假無法考證,現如今,在金馬村周邊的溝溝坎坎上,很難找到料姜石了,更別說找到那些搖動起來會發出聲響的料姜石了。楊八姐丟失了鈴鐺,與金馬沒有多大關係,這也許是當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用金馬命名自己的村落,使得後人有一個幸福安康的家園。

  在支書家喝茶時,他的家人端上來很多核桃讓我們品嚐。看到核桃,我突然說了一句很沒面子的話:山裡的核桃砸著吃。書記一聽,笑了,順手拿起兩個核桃說,咱這裡的核桃是新品種,不需要砸,只要把兩個核桃放在手中相互一擠壓,皮就爛了。皮薄、個大、味香,是咱金馬村核桃的特點……

  滿山遍野的花椒和核桃樹,預示了一切,也預示了金馬村人的生活。

  看著陰沉沉的天空,只好告別金馬村。走出村子不遠,雨就開始下了。在回去的途中,順便去了柳公權墓地,在雨中拜祭了這位影響了中國千年之久的書法之人。柳公權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其他書法,學習顏真卿,又溶匯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柳公權道: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這句話不僅用在習字上,也可以用在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上。

  雨中拜祭柳公,只有我們幾人,沒有別人的打擾。松柏環繞的墓園在雨中愈發寧靜,自然增添了幾分肅穆和虔誠,任憑雨水打溼頭髮和臉頰。

  山區的路在這細雨霏霏的早春時節很難走,只好告別柳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