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學生進行愛國行為的引導與培養散文
怎樣對學生進行愛國行為的引導與培養散文
愛國行為實質是一個在愛國知識和愛國情感的支配下,所採取的有益於祖國(包括他人、集體、社會)的各種行動。德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道德行為可以鞏固和發展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這就是說,愛國行為是強化愛國認識、深化愛國情感的催化劑。愛國行為是對愛國知識的傳遞和愛國情感的激發的效果的檢驗。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愛國行為是一項細緻的工作,寓愛國主義教育於各種形式的活動之中,是對學生進行愛國行為的引導與培養的手段。其具體做法如下:
一、透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實施愛國行為培養
在愛國行為的引導與培養方面,活動是一種渠道。首先,開展多樣性的傳美教育活動。向中小學生有針對性地介紹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把這些美德體現在行動之中。如在學生中開展孝敬父母活動,尊師主題教育活動等。讓學生學會關心體貼長輩,學會尊重老師,懂得同情他人。其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生活的大家庭裡,總有人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困難面前,要透過一些活動引導學生向有困難的學生伸出友愛之手。如開展“捐資助學”、“手拉手,獻愛心”活動。舉辦“愛心架金橋”聯誼活動等來引導學生參與伸援助之手,儘自己所能,幫他人之難,送黨的溫暖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無私品質,高尚情操。透過聯誼活動結對子,交朋友,從而在活動之中導愛國之行。透過開展慰問活動,如在教師節、春節,為老師、老幹部寄賀卡,寫賀信,親自去慰問等形式,加強對學生進行行為養成教育。另外,還可以不失時機地利用節目、紀念日、重大事件,加強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強化學生愛國行為的養成。還可以透過引導學生作家務活動,培養敬老耐勞品格,提高愛國行為養成的成效。
二、按照“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加強愛國行為訓練
引導中小學生自覺遵守“規範”,是愛國行為訓練的重要手段。“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要求中小學生要成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人。這些內容是直接的愛國行為的要求。如對國家標誌——國旗、國歌的尊重,對公物的愛護,對文明禮儀的遵守等。這些只有透過常規性的曉之以理,激之以情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的要求,學生在升旗儀式上,要神情莊重地肅立;規範地行隊禮、注目禮;響亮準確地唱國歌;專心致志地聽國旗下講話等。這是“規範”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愛國行為培養的具體內容。“規範”訓練,是一種情感的培養,是一種行為體驗。是一項長期實踐鍛鍊培養的過程。是重要的愛國行為訓練的切入點。
三、利用各學科教學,搞好愛國行為引導
學生愛國行為的養成,重要的是利用各學科教學搞好引導。
在小學,要注意在講話、寫字、唱歌、畫畫等方面,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國行為的引導。如引導學生學好、講好普通話;寫好、用好漢字;建立課外小組開展書法活動,學寫、寫好毛筆字;宣傳規範用字的活動等等。
在中學,組織上好情感教育課。如透過語文教學,進行熱愛祖國山河的教育;在歷史課上,進行五千年文明史教育;在政治課上,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和共產主義方向教育等。利用感性材料,啟發引導;透過深挖教材內容,自覺滲透愛國主義思想;針對學生實際,抓住問題集中教育:如今昔對比,直接灌輸;激發情感,寓理於情;啟發引導,自然昇華。讓學生了解中國革命歷程。瞭解光輝燦爛的文化。豐富教育內容,進一步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總之,我們的引導和培養既要與學科教育結合,又要將“規範”教育巧妙地融入情感教育目標之中。做到以愛為本,以情導行,要把愛國行為的養成教育貫穿於整個實踐活動之中,這是愛國行為習慣形成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