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楊梅生活散文
摘楊梅生活散文
清晨,淫雨霏霏,如煙雨絲飄飄灑灑,望著窗外濛濛雨簾,我不禁犯起愁來,幾位學友約好今天去鄉下摘楊梅,這樣的天氣怎好去呢?老天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頓生憐惜之意,很快的,雨越來越稀,沒多久,竟然露出了太陽的笑臉。待到我們等齊人員正式出發之時,一個大好的晴天麗日已呈現在我們眼前。
根據“會長”胡兄和“秘書長”燕的統一指揮,我們一行9人驅車來到了婁星區石井鄉環江村。這裡擁有一片較大面積的烏楊梅基地。尚在車上,道旁墨綠墨綠的楊梅樹上掛著的那一串串熟透的楊梅,已惹得我們垂涎三尺了。車剛停穩,我們迫不及待跳下車,直奔陳放楊梅的涼棚下,應主人的招呼,毫不客氣的吃起這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楊梅來。這些平時久窩辦公室的人員,難得有機會親臨真正大自然的懷抱,偶來一次,自是興高采烈,開懷不已。平日的斯文跑啦,衛生方面似乎也沒那麼講究了,大家只管挑著黑裡透紅的、又大又鮮又飽滿的'個兒,不管它洗沒洗過,也不管它裡面是否藏有小蟲子,只是一個勁兒的往自己口裡送著,冷不丁的塞一、兩個到身邊朋友的口裡,引得大家“啊哈、啊哈”的笑個不停。一幕幕開心的畫面,被我們的“攝影記者”楊兄一一攬入了鏡頭,我也不時拿出隨身攜帶的相機湊湊熱鬧。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凝一顆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瀘南荔枝深。”這是宋代詩人平可正讚美楊梅的詩句,也正是石井環江楊梅的真實寫照。這裡的楊梅全是清一色的烏楊梅,個大、味甜、飽滿、烏紅。很多都有荔枝一樣大個,就是小的也有大龍眼那麼大,論其外觀,拿王魯彥先生的話來形容,“它最先是淡紅的,像嬌嫩的嬰兒的面頰,隨後變成了深紅,像是處女的害羞,最後黑紅了——不,我們說它是黑的。然而它並不是黑,也不是黑紅,原來是紅的。太紅了,所以像是黑。”這種紅雖不耀眼,卻是十分的耐看。其味道甜中帶酸,汁水盈潤。“輕輕的啄開它,我們就看見了那新鮮紅嫩的內部,同時我們已染上了一嘴的紅水。”“這甜味可決不使人討厭,不但愛吃甜味的人嚐了一下捨不得丟掉,就連不愛吃甜味的人也會完全給它吸引住,越吃越愛吃。”大家一邊說笑,一邊品嚐,一邊詢問,意在判斷著我們該從哪兒下手為佳。
趁大夥商討的當兒,我隨胡兄、輝去了前邊的楊梅林進行視察,發現了一片非常理想的楊梅林,並決定一會兒就邀大家來此採摘。我們繼續向前,一隻漂亮的蝴蝶在我前邊飛著舞著,我趕忙拿起相機一路追拍,卻也撩起了輝的拍照慾望。她迅速的躍上楊梅樹,我便“咔嚓、咔嚓”給她拍了若干張採摘楊梅的珍貴照片。
待我們返回時,好遠便聽見其餘幾位學友歡快的聲音。啊哈,他們正在我們剛才看好的這片楊梅林裡開始採摘了。“你們去哪啦?”“快上來,好大一個的楊梅啊!”“好,就來!就來!”我們9人合為一處,歡呼聲傳遍整個楊梅林。呵呵,與其說我們來摘楊梅,不如說是看楊梅。太陽穿過樹葉,滿地斑斑駁駁;一顆顆嬌豔的楊梅,藏在綠油油的樹葉之間,吸引著我們驚喜的目光,只見“樹繁碧玉葉,柯疊紅玉丸。”偶爾,熟透的楊梅忍不住的從樹上自發的掉了下來,直落我們的頭頂和身上,驚得我們尖叫不已。
沒堅持多久,我們便打了“退堂鼓”,把採摘的任務交給了主人安排的“工人”,我們只顧坐在樹下,一邊和主人聊著天,一邊繼續享用著這難得的楊梅饕餮大餐。楊梅樹的主人是一位50左右的、精煉能幹的中年男人,他用非常自豪的語氣,介紹著這片楊梅林,推銷著他的楊梅,商討著買賣的價格,最終,在他承諾按我們的要求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以15元/斤的價格達成協議。
據瞭解,石井鄉環江村這片楊梅林,植於18年前,目前已發展到2000餘畝,而且還在以每年新增近2000株楊梅樹的速度擴充著。所有權屬村上,以招投標的方式分片承包給個人進行管理。這一屆承包期限是4年,村上因此可以獲得好幾十萬元的收入,而10多位承包人員則可因此獲得幾百萬的純收入。由於效益可觀,許多村民將自己的自留地(山)都栽上了楊梅樹,現在,絕大多數村民家裡每年可因此獲得數萬元不等的楊梅銷售收入。目前該村正在向上級申報成立楊梅專業合作社,並計劃成立楊梅加工廠。不久的將來,一個集“產加銷”於一體的農民楊梅專業合作組織將發揮其強大的優勢,引領種植楊梅的農民兄弟,奔向更加富裕的未來。
臨近中午,主人已經按要求為我們每人準備了兩箱楊梅。結完帳,我們一個個拍拍已經裝滿楊梅的肚囊,嘻嘻哈哈,興高采烈的啟程回到市區。
此刻,當我敲著鍵盤的時候,旁邊正擺放著一碗大大的烏楊梅,我不時地將其一個個往嘴裡遞送著,實在太愜意了。“南方珍果,首及楊梅”,這一次,我算是真正領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