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的孩子坐在最後一排散文
別讓我的孩子坐在最後一排散文
最近一則“班主任把家長踢出家長群”的新聞突然上了微博熱搜,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的經過是某家長質疑老師收禮,長期不公正的將自己身材矮小的孩子安排在班裡最後一排,結果班主任怒懟家長後將其踢出了家長群……
看到這條新聞後我首先給我母親打了個電話,作為過來人,我覺得母親肯定能給我對這件事最中肯的看法與評價。當我把打電話的原因說明後,母親回我:“我也剛剛從微信上看到這個新聞,估計那個班主任此時被大家罵慘了。”
我像是抓住重點:“媽,你為什麼覺得大家都會罵班主任呢?”
母親:“很簡單的道理,如果參與這次事件討論的有100個成年人,即便有20個人是老師,卻也擋不住100個人全是父母親。”
我並不糾結於母親大打得比方是否科學有依據,但我卻明白母親的意思。很多事情,你只要掌握了人心,掌握了數量,你就相當於掌握了話語權,掌握了真相。
我接著發問:“媽,那你是覺得班主任受了委屈?把家長踢出學生群也情有可原?”
“不是。”母親突然加大了聲音:“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可能會比那位家長做的還要過激。找主任、找校長、找所有能用的上的人脈與關係,也要把你調到前幾排。”
我的心忽的一熱,我知道母親沒有自說自話,她一向言出必行。母親之所以沒有找老師、找主任找校長,是因為她的兒子,上學期間從沒有被安排坐過教室的最後幾排。
我不死心,硬要問出個答案:“那你覺得到底誰對誰錯嘛。”
母親那邊停頓了好久:“沒有對錯,對錯在每個人心裡。因為家長和老師並不是可以擺在一張審判桌上評判誰是誰非、誰強誰弱的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中國教育就太悲哀了。”
我突然愣住了。本想讓母親給一個看法,卻沒想到她的回答如此中庸。但我又突然頓悟,誰也不能站在誰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我們不能道德綁架,不能人云亦云。我的母親,在我看到三種立場後,又給了我第四種答案。
支援家長的佔了大部分,都說老師心虛才把家長踢出了微信群。支援老師的'聲音也越來越高,大家指責家長做法欠妥,不應該在沒有調查清楚的情況下就在群裡發文含沙射影,這樣無疑是挫傷老師的形象與威嚴。第三方立場將目光放在了家長群上,大家覺得這種微信群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關心,大可以給老師打電話或者見面諮詢,如今的家長群儼然成了一個小社會,家長們一味趨顏附和老師,大部分人不敢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這樣對老師的發展、學生的成長都不利。
我很能理解為什麼家長如此在乎自己孩子在班級裡的座次。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坐在前排,一個最輕鬆看見的、最清晰聽見的、走神貪玩最容易被老師發現的位置。誰不想自己的孩子成績名列前茅,遮擋住班裡其他學生的鋒芒。
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班級裡總要有坐在最後一排的啊。但是,每個班有第一名就會有最後一名啊。但是,你們有和孩子交換過想法、交流過意見嗎?
我一直覺得教師是這個世界上最高尚的職業,如今,這個詞彙卻越來越被扭曲,被妖魔化。我相信也請大家相信,這句流傳已久的話:壞的是人,不是職業。對於教師這個職業,大家依舊要給予足夠的理解與寬容、足夠的敬重與禮遇。
我一直覺得“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動聽、最暖心的稱呼。即便不新增任何防腐劑,它也具備最最長久的保質期。所以,你總要理解為了子女他們敢說敢做無畏無懼的心情。試想,如果你的孩子坐在最後一排,你又是何感想?你有如何處理這顆像是被放在油鍋裡煎熬的心?
“別讓我的孩子坐在最後一排”,因為作為父母,這是你為子女能做的最大的爭取。
我希望“我相信你,並且一如既往的相信你。”能夠成為家長與教師皆大歡喜的相處模式。因為如果可以這樣,那麼你的孩子即使是個廢柴,也照樣可以迸射出最璀璨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