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農村實習報告三篇
精選農村實習報告三篇
在現在社會,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村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村實習報告 篇1
一、 實踐目的:
這次暑假社會實踐主要是想透過對農民融資方式及農村金融機構覆蓋情況的調查,來了解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村的金融發展情況。我們團隊成員都是金融專業學生,我們希望將自身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努力為改進農民的融資方式提出切實的建議。我們這個小組由?名成員組成,組長由王宏玉擔任。實踐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展開,每位成員要求做100份調查問卷,團隊各成員在自己所在地的農村地區(以成員的家鄉為主)對農民進行訪問調查,瞭解農民的主要融資方式。透過網路宣傳,號召全國人民關注農民金融生活。透過網路、訪問等形式,調查當地金融機構的貨幣供給情況。希望此次調研活動能夠為農民提供一些融資建議,對農村的金融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二、 實踐過程:
我們團隊在接到課題後召開了小組會議,組長收集了大家的意見,寫出了調查問卷。之後我們小組討論,農民的調查問卷要簡單,通俗易懂。據此,修改後,我們採用了最終的調查問卷。
在做調查問卷的同時,我們小組成員在學校的網上做了宣傳工作,引起社會群眾的注意,關注農民金融。在貼吧裡,大家還能為我們接下來的調查給出一定的幫助與支援。
我們團隊的暑期調查集中安排在8月10日-8月25日,團隊各成員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來調查當地農民的融資渠道及投資方式,透過走訪和網上資料查詢兩種形式來調研當地農村金融機構覆蓋情況。
大家在各自的調查地區,走訪農村人民。有的農民在地邊擺著地攤,這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他們還要坐在地邊,熬著酷暑。有的一家人擠在麼有空調的房子裡,吹著破舊的電風扇。我們的工作很難進行,農民大多不太願意進行這份調查,頂著烈日,我們不斷地走訪。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進行拍照,使農民生活更生動的體現在大家的面前。經過幾天的走訪,我們大都完成了各自的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完成後,我們各自總結各自的資料,將資料傳送給組長,組長將其彙總,繪製成表格。完成調查問卷後,我們小組成員完成了各自的調查報告。組長根據我們各自的長處,分配團隊論文的寫作任務,總結這兩個月的活動成果。最後由組長整合各自的成果,完成了論文。回學校後,我們對論文的不足之處給予補充,最終定稿。
三、實踐結果:
分析調查問卷,我們發現目前大多數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都較為落後,農民的投融資渠道較為單一落後,在大多數鄉鎮地區金融機構的供給數量較少。當前,農民主要的融資方式是向親戚朋友借款(包括有息借款和無息借款)和變賣農產品,向銀行借款的人數佔較小比例。由於銀行在農民貸款時規定了一些條件,而這些條件對於絕大多數農民來說較為苛刻,農民從銀行借款較難。且由於農民自身金融知識較為薄弱,對貸款相關知識欠缺,導致農民抱怨銀行借款利息過高、手續複雜等而不願意從銀行借款。在實踐中,農民大都持有現金,正如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指出,每個家庭都有交易性需求和預防性需求,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以備不時之需。
經過調查,我們瞭解到目前銀行的網點已經比較密集,農民們可以很方便的去銀行。然而,農民很少去銀行的網點辦理業務,這也是銀行網點無法大規模擴張的原因之一。農民現在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他們的思想觀念卻麼有發生改變,這讓他們慢慢變成了井底之蛙。
在實踐中,我們還了解到,農民買保險來保障家庭的健康和財產安全,他們大都的保險受益者都是自己的兒女,為兒女的將來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較少的會買基金和股票,由於它們的門檻都不是很高,他們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收益。
四、政策性建議:
國家關注了“三農”問題,農業、農民、農村的發展是其關鍵。農村金融要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原則不動搖,在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繼續加大信貸支農力度。隨著農業農村的穩步發展,隨著國家財政對農村投入的日漸擴大,農村的生產力和消費能力必將日益增強,因而農村的金融服務需求和金融消費能力也必將日益提升,農村金融將迎來越來越廣闊的空間,金融在農村的發展不會是無所作為,而是將大有作為。農村金融發展又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農村金融發展必須和農村經濟發展保持適應。將多元化所有制金融機構引入農村金融服務領域。在考慮農村信用社改革、郵政儲蓄改革、農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定位問題時,都應按照為農業農村服務的宗旨進行通盤考慮。逐步建立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應當把農業政策性保險作為今年新增的一項重大支農政策,將保險費補貼列入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第五,要研究如何支援現代農業的發展。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精神,發展現代農業的六大總體思路是“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實踐結束後,透過認真分析實踐調查問卷中所發現的問題,我們對農民的融資方式及農村金融的發展提出四點建建議。首先,調查農村金融發展情況及農民融資方式必須以農民為重點,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得加強農民的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知識素養。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庭裡有高文化的成員也很少給家裡的融資提供幫助。從銀行貸款之所以難,除了收入水平達不到銀行規定的要求外,農民對貸款知識的薄弱導致主觀上不願意從銀行借款,也是阻礙農民籌資渠道拓寬的重要原因。其次,銀行應該設立專門為農民借款的貸款專案,放寬貸款的限制性條件,簡化農民貸款手續。透過銀行來向廣大農民宣傳金融知識,讓農民更加了解貸款流程和基本的投融資知識,拓寬農民的視野。再次,政府是人民的公僕,對於農民遇到的問題理應提供幫助。政府可以為籌建農業專案而需貸款的農民提供政策幫扶和信用擔保。建立專為農民融資的銀行,解決農民的融資問題,不僅能提高農民的自身收入,更能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縮小城鄉差距。最後,我們這些大學生要多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比如“三下鄉”等,去農村宣傳金融知識,為農民的融資提供幫助。
五、實踐總結:
我們在實踐過程中,在組長的領導下,最終完成了這次暑假實踐活動。暑假實踐活動,鍛鍊了我們與人溝通的能力,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是麼有團隊的合作,光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這麼艱鉅的任務的。我們收集到的資料,也是共同辛苦的結果。同時,我們感受到農村生活的艱辛。讓我們看到了當前農村金融的現狀和農民融資的困難所在。在大學期間,雖然學到了不少理論知識,但是當遇到現實情況時,發現這些知識遠遠是不夠的。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努力的為拓寬農民的融資方式和投資渠道獻言獻策,為農村金融的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農村實習報告 篇2
這個暑假結束了,不過我的這個暑假過的非常的有意義,因為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參加了暑假社會實踐,這是對我的極大的鍛鍊,我我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之後,我明顯的感覺到了我的進步,這一次實習給了我巨大的啟示。
我生長在xx省xx縣xx村,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2550畝,住戶面積400畝,430戶人家,1800口人,其中黨員69名。村固定資產1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5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舒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裡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裡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舒村長,村裡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誰說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暴風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裡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書寫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我在酷熱中迎來了作為大學生的第二個暑假,也滿懷激情地報名參加了學院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個大學生有別於中學生就在於他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為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村的我,對農村的認識和了解也應該有更深的體會。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著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裡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張蔣村給我的印象。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小學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著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著。我們的老師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床頭貼著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戶口!!!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戶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脫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裡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裡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中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裡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張蔣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村裡面自己搞農業,搞工業,一些小型的紡織廠和服裝廠,在村委和群眾的幫助下,一個一個的多起來,這樣不但帶動了全村的經濟,更讓我們這個張蔣村的名字走出這個小小的小村莊。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裡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援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
雖然出生在農村,但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農村的孩子而自卑過,農村孩子永遠有一顆積極上進的心,還有他愛的小山村在後面支援他,鼓勵他。我愛我的家,愛我的xx村。
以後等我畢業了,我相信我會回到我的`家鄉的,我會回到我們的村子中工作,為我們村的發展做出我自己應有的貢獻的,雖然目前的我還不是很成熟,但是經過幾年的大學鍛鍊以後,我也會走上成熟了。我也會在我的工作中不斷的發揮我的特長,走向我的成功之路的!
農村實習報告 篇3
這次實習,我去了一所既有初中又有小學的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實習現狀調研報告。在那裡,我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職教師寥寥無幾,而代課教師卻佔了多數。
我不禁困惑了:現在的師範生都說就業困難,有的畢業好幾年了也沒有找到工作,為什麼這裡還有這麼多的代課教師呢?於是,我對這裡的代課教師進行了一番調查。
(一)代課教師大量存在的原因
這裡地處偏遠的農村,交通不便,離縣城得顛簸三四個小時。當地的年輕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剩下老弱病殘看家,順便帶帶孩子。農村教師每月除了領國家規定的那點工資以外,並沒有其他的補貼。在職教師得在這裡工作至少6年才有資格申請調離。現在的師範生畢業時差不多已經21、22了,加上6年,都快30了。
基於上述原因,許多師範生畢業後寧願託關係進城鎮 的學校,哪怕那些現象已經趨於飽和狀態,也不願去農村任教。
代課教師大都為學校附近的長住人口,農村學校的教師奇缺現象,無疑為他們創造了條件。
(二)代課教師的學歷
他們之所以被稱為代課教師,說通俗一點也就是“臨時工”,因為他們沒有與學校簽定正式的合同,沒有透過正規的教育渠道獲得教師資格證,沒有正式的編制,實習報告《農村教師實習現狀調研報告》。有的只念了初中,有的只念了高中,有的透過自考或函授取得另外大學文憑,卻因為國家有關於代課教師轉正年齡不得超過35歲的規定而只好繼續代課。
(三)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
從學校領導那裡我瞭解到,教育部門預計撥給代課教師的工資有600元,但是因為現在農村學生的學費不收了,學校的流動資金少了,學校就的從代課教師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學校的流動資金,這樣到代課教師手裡的,只有400多一點了。
400多一點,我的天。我不禁嘆息,這要比在職教師幾乎少2倍了,何況代課教師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這點錢怎麼養家餬口呢?
(四)代課教師的心態問題
以學校的於老師為例,她代課已有25年了,5年前她透過自考取得了小學教育的本科文憑,可是她的年齡已經超過了35歲,不能取得正式的編制。
在別人看來,像於老師這樣來學校代課,每個月的工資又有了,家裡的農業生產也跟上了,一年能有不少收入呢。
透過和於老師的幾次閒談,我才知道,於老師的心裡裝著不少苦水呢。
這裡的學校實行的是坐班制,加上學校教師的嚴重不足,一個教師往往要上好幾個班級。於老師說,平時還好,要是遇上農忙時節,她早上去學校之前就把糧食曬在院子裡,若是碰到變天了,就只好等雨水把糧食沖走了。“我不可能看到要下雨了,就跟學生說不上課了,我要回家收糧食吧。”於老師苦笑著說道。
談到代課教師的待遇問題,於老師也覺得挺委屈的。她說自己對學生付出的心血並不比在職教師少,有時還遠遠超過了,可到頭來得到的呢......我們都是寫臨時工,隨時都可能下課,以後還沒有退休工資......不過於老師又說,雖然是這樣,可當她抱著書本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苛求知識的眼睛時,她的那些抱怨、那些煩惱,都拋之腦後了。她也不知道為什麼。
(五)值得討論的問題
國家既然允許了代課教師的存在,那是否可以適當的改善一下他們的待遇呢?比如,嘗試著給那些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幾時年,做出了不少貢獻的代課教師一點獎勵,以後發一點退休工資,哪怕只有為數不多的一點,也不至於讓他們感到晚景淒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