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實習生現狀與戰略報告
新聞專業實習生現狀與戰略報告
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既是一名學生,又是一名記者,在他們身上融合了上述兩種角色。實習的過程也是他們由已經習慣了的單純的學生角色向既是學生又是記者(或相關工作人員)角色轉化過渡的過程。學生角色是實習生業務能力欠缺以及實踐經驗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新聞專業學生一般在大二、大三開始實習,甚至有些學生在大一暑假就進入了實習單位。因而媒體中實習生普遍的情況是:年齡較小,專業知識尚未系統學習和掌握。
同時,在實習初始階段,還有不少實習生囿於自身的學生身份,在接受和實施新聞採訪任務過程中,常表現的過於拘謹或怯懦。這樣的心理狀態也影響到了學生快速進入實習角色。其實,處於實習期的“學生”已經完全不同於在學校課堂裡學習的學生。首先,他們接受來自實習單位和學校的雙重管理,既要遵守實習單位的勞動紀律和實習準則,又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其次,在採訪過程中,實習生同樣承擔了記者的身份。對記者的採訪活動,人們普遍存在著心理期待,會以看待專業記者的眼光來審視實習生在採訪中的言行。因此,實習生們普遍存在如何快速進入實習活動中多重角色的問題。
新聞採訪過程中,上述實習生比較容易出現的緊張、掌握不到話語權等情況,除因不熟悉業務工作導致提問技巧生疏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其對於自我身份和角色的不確定,無法完全進入記者角色,而在採訪時屢有“身份低於受訪者”的顧慮,尤其是當面對某部門領導或者地位身份比較高的受訪者時,“害怕問錯問題”、“領導的說法不允許被質疑”等想法更使其不敢插話、不敢追問,而常常由被採訪者主導談話,以致全盤接收受訪者的意見。一般而言,由於意識到自己的學生角色,實習生在採訪時經常會比較有禮貌,這一點會使受訪者的談話意願增強。而當得知記者僅僅是實習生時,多數受訪者會更有耐心,甚至可能會以包容或提攜的態度提點其應從何處著手做功課,並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加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角色也會為實習生的採訪活動帶來幫助。
對策探討: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實習的過程,是實習生不斷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逐步成長的過程。因為環境的差異,實習生在新的工作情境中需要應用與在校時截然不同的學習策略,要堅持“做中學”,“錯中學”。
(一)“做中學”首先,注意在資料收集整理過程中積累知識。簡單來說,由於實習初期實習生並不熟悉採訪工作,所以,每一次採訪前的“做功課”,也就是資料的蒐集、整理和消化,對其認識採訪路線進而加強提問深度與現場反應速度均有極大幫助。這樣的工作日積月累,有利於實習生建立未來專業工作所需要寬廣的知識面。其次,注意從與受訪者的積極互動中獲得能力訓練。除了蒐集資料外,與受者的積極互動也可以成為實習生學習和提高的重要途徑。對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學生而言,與實習相關的新聞採訪可能是他們人生中首次與大量陌生人接觸、交談。因此,在不同採訪情境中的“如何稱呼受訪者”、“面對不同受訪者應持何種態度”、“如何引出和展開話題”等內容,對於實習生而言,是問題更是挑戰。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同樣也是實習生的成長過程。再次,重視記者的指點。實習生普遍認為,“如果你遇到了一個對的老師或者前輩,那麼在他的`指導下,你的前途是很光明的”。確實如此。記者對於實習生的指點內容非常全面,幾乎會涉及所有的報道訓練———新聞價值判斷、採訪提綱擬定、採訪技巧、新聞寫作等各方面。因而,實習生不能滿足於給記者當“跟班”,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發現問題,有問題主動詢問,這樣實習單位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
(二)“錯中學”實習生應將困難及批評視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面對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遭遇的批評,實習生出現失落、沮喪的情緒難以避免,但是在沮喪過後要及時給自己打氣。別人的批評針對的是實習生的不足,這些批評中可能包含了有關如何改進的建議,所以需要引起重視。如果批評話語中沒有包含建議,實習生應該主動探尋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只要對於實習中的實踐經驗、教訓進行及時總結,具備從錯誤和批評中汲取經驗的勇氣,使困難及批評成為敦促自身成長的動力,多數實習生在實習階段後期都能取得較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