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範文
綜合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範文
一、實習目的
綜合自然地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地域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野外實習能夠提供給我們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使我們能夠透過在實地的研究學習中,運用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對所看到的各種地理現象進行分析,提高了地理綜合素質,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習的主要目的具體為:
1、擴大地理視野,提高地理思維能力 地理野外實習是我們充分接觸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實踐過程。不僅能開闊視野,使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得到印證,而且能讓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許多地理學問題。
2、培養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 野外考察是地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理野外實習是我們學習和研究的重要環節。
3、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 野外實習改變了我們傳統的學習方法,讓我們在實踐中去發現、去探索、去思考,使我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得到了有機的結合。
二、實習內容
區域自然環境概況
2.1 地理位置
赤水市位於貴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東南與貴州習水縣接壤,西北與四川省的古藺、敘永、合江三縣交界。城區距遵義300千米,距貴陽450千米,距重慶240千米,距成都350千米,距瀘州70千米。
赤水位於東經105°36′35″、北緯28°17′02″,全境跨東經105°36′~106°15′,北緯28°16′~28°46′,東西軸線長61.85千米,南北軸線長55.35千米,地處貴州遵義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與四川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門戶。
2.2 氣候
赤水市屬中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冬暖春早,夏季炎熱多伏旱,全年日照少,初夏晚秋多陰雨,立體氣候和地區差異顯著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8.1℃,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年日照時數1297.7小時,年均相對溼度82%,無霜期340~350天,並隨海拔高度上升而遞減,800米以下地區無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區無霜期210~300天。赤水7月平均氣溫最高達28℃左右,1月平均氣溫最低僅7.9℃左右,氣溫年較差為20.1~20.5℃,極端最低氣溫為-4℃,極端最高氣溫39℃。由於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傷害性高溫罕見。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間,降水量主要集中分佈在4~10月,約佔全年的80%以上。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達383~681毫米,佔全年雨量的40.12%~44.7%。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僅58.3~166毫米,佔年
雨量的6.5%~10.5%。 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夏季為東南風,冬季為北風。極端風速可達27米/秒,風力10級。平均風速1.6米/秒。8級以上的大風常發生在3~9月,7、8月最多。
2.3 地貌
赤水處於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境內有1300多平方千米全國面積最大、發育最壯觀典型的丹霞地貌。地形主要為高原峽谷型和山原峽谷型,東南部重巒疊嶂,峽谷幽深,西北部丘陵起伏,河谷開闊平緩。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海拔高度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最高處海拔1730米,最低處221米,相對高差1500米以上。境內地層出露有中生代的侏羅系、白堊系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地層,分屬3統6組,是貴州省內侏羅系、白堊系地層發育最好、出露最齊的地區。赤水土壤型別多,分佈比較零散,有“數步不同土”之說,以紫色土壤為主,佔赤水市土地總面積60.61%,耕作層含鉀最高,但含磷低,保肥力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