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①沈先生在聯大開過三門課:各體文習作、創作實習和中國小說史。三門課我都選了。創作能不能教?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爭論問題。教創作靠“講”不成,沈先生把 他的課叫做“習作”、“實習”。如果要講,那“講”要在“寫”之後。沈先生是不贊成命題作文的,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但有時在課堂上也出兩個題目。沈先 生出的題目都非常具體。我記得他出過一個題目:“我們的小庭院有什麼”,有幾個同學就這個題目寫了相當不錯的散文,都發表了。他還出過一個題目:“記一間 屋子裡的空氣”!沈先生為什麼出這樣的題目?他認為:先得學會車零件,然後才能學組裝。我覺得先做一些這樣的片段的習作,是有好處的,這可以鍛鍊基本功。 現在有些青年文學愛好者,往往一上來就寫大作品,篇幅很長,而功力不夠,原因就在零件車得少了。

  ②沈先生的講課,可以說是毫無系統。他大都是看了學生的作業,就這些作業講一些問題。沈先生讀很多書,但從不引經據典,他總是憑自己的直覺說話,從來不說 亞里士多德怎麼說、福樓拜怎麼說、托爾斯泰怎麼說、高爾基怎麼說。沈先生的講課是非常謙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勢,沒有任何舞臺道白式的腔調,沒有一點 譁眾取寵的江湖氣。他講得很誠懇,甚至很天真。聽“懂”了他的話你是會受益匪淺,而且會終生受用的。聽沈先生的課,要像孔子的學生聽孔子講話一樣:“舉一 隅而三隅反”。

  ③沈先生教寫作,寫的比說的多,他常常在學生的作業後面寫很長的讀後感,有時會比原作還長。這些讀後感有時評析本文得失,也有時從這篇習作說開去,談及有關創作的問題,見解精到,文筆講究。

  ④沈先生教創作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學生寫了一個作品,他除了寫很長的讀後感之外,還會介紹你看一些與你這個作品寫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記得我寫過 一篇不成熟的小說《燈下》,記一個店鋪裡上燈以後各色人的活動,無主要人物、主要情節,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紹我看了幾篇這樣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寫的《腐 爛》。學生看看別人是怎樣寫的,自己是怎樣寫的,對比借鑑,是會有長進的。這些書都是沈先生找來,帶給學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課,走進教室裡時總要夾著一大 摞書。

  ⑤學生習作寫得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表。這對學生是很大的鼓勵。多年以來,沈先生就幹著給別人的作品找地方發表這種事。經他的手介紹出去的稿子,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寫的作品,幾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

  ⑥沈先生教書,但願學生省點事,不怕自己麻煩。他講《中國小說史》,有些資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奪金標毛筆,筷子頭大的小行書抄在雲南竹紙上。這種 竹紙高一尺,長四尺,並不裁斷,抄得了,捲成一卷。上課時分發給學生。他上創作課夾了一摞書,上小說史時就夾了好些紙卷。沈先生做事,都是這樣,一切自己 動手,細心耐煩。

  ⑦沈先生不長於講課,而善於談天。談天的範圍很廣,時局、物價……談得較多的是風景和人物。他幾次談及玉龍雪山的杜鵑花有多大,某處高山絕頂上有一戶人 家,——就是這樣一戶!他談某一位老先生養了二十隻貓。談一位研究東方哲學的先生跑警報時帶了一隻小皮箱,皮箱裡沒有金銀財寶,裝的是一個聰明女人寫給他 的信。談徐志摩上課時帶了一個很大的煙臺蘋果,一邊吃,一邊講,還說:“中國東西並不都比外國的差,煙臺蘋果就很好!”談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測繪內部結構, 差一點從塔上掉下去。談林徽因發著高燒,還躺在客廳裡和客人談文藝。他談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嶽霖。金先生終生未娶,長期獨身。他養了一隻大斗雞。這雞能把脖 子伸到桌上來,和金先生一起吃飯。他到外蒐羅大石榴、大梨。買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輸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給小朋友,他再去買!……沈先 生談及熟朋友時總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生活上極不講究。他進城沒有正經吃過飯,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號對面一家小米線鋪吃一碗米線。有時加一個西紅柿,打一個雞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閒 逛,到玉溪街,他在一個米線攤上要了一盤涼雞,還到附近茶館裡借了一個蓋碗,打了一碗酒。他用蓋碗蓋子喝了一點,其餘的都叫我一個人喝了。

  ⑨沈先生在西南聯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

  19.請依據本文,概括沈從文先生的性格特點。(4分)

  答:【①誠懇樸實,不譁眾取寵②教學認真,伯樂般地提攜學生③做事細心耐煩④善於談天,對朋友真誠⑤生活上不講究(每答對1點得1分;答對3點即可得4分)】

  20.聯絡本文內容,請你簡介沈從文先生是如何教學生寫作的。(5分)

  答:【①切實的出題②主張片段習作③從實際出發,樸實誠懇,以身教使學生感悟受益。④認真批改學生習作,寫很長的讀後感。⑤介紹學生看一些與他們的習作寫 法相近的中外名家作品,讓學生借鑑提高。⑥學生寫得好的習作就主動寄到相熟的報刊上發表,鼓勵學生寫作(每答對1點得2分;答對3點即可得5分)】

  21.文章的第七段提到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嶽霖,有什麼作用?(6分)

  答:【①表現了沈從文先生善於談天,重感情的品格;(2分)②從側面表現沈從文先生像他的朋友們一樣痴迷於工作和學問,(2分)對生活充滿興趣,天真樂觀。(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