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東山書院的導遊詞
湘潭東山書院的導遊詞
篇一:湘潭東山書院的導遊詞
宋淳煕間趙汝愚等聞朱熹“得道統之正”,乃建館城冠山東峰,延朱熹主講其中。從弟汝靚、子崇憲及曹建等師事之。朱熹題其堂曰“雲鳳堂”。後為人所據。李榮庭贖復之。後又為兵毀。
明初一度入於寺。弘治二年(1489)知縣沈時重建於絕頂。不久又毀於戰火,正德六年(1511)巡撫任漢命知縣徐冠遷建於冠山之中峰。中構堂5間,南向有祠,堂之東仍構雲鳳堂,西築講堂,東西廊號房以處講學者。規制為之一新。提學副使李夢陽為記。萬曆八年(1580)復廢。繼就二賢祠基址重建,明末圮。清順治十一年(1654)興屯道翟風翥墮修,題額“高風百世”。內祀朱熹,以趙汝愚、趙汝靚、曹建、柴元裕、饒魯、胡居仁等配享。翟自為記。
康熙十二年(1673)知縣江南齡會同邑士民增建,自為記。嘉慶十五年(1810)重修雲鳳堂、千越亭、集義堂、慎獨堂、麗澤堂、文昌宮、魁星閣,後又在門外階下建入德門坊,道光三年(1823)書“明體達用”橫匾與“讀書志在聖賢,為官心存君國”聯語懸之。同治七年(1868)邑人重修。知縣常山鳳立《捐置東山書院膏火經費善後規條》,立定經費管理、生徒膏火額數與發放、扣除,考課取錄及對生童的獎懲制度等。
篇二:湘潭東山書院的導遊詞
湘鄉東山書院是偉大領袖走出韶山求學勵志、成長報國的第一站。這裡歷史悠久,英才輩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東山書院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由原湘軍將領、新疆巡撫劉錦棠及湘鄉縣舉人許時遂、黃光福等人倡修,建成於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規模為正廳三進,東西各五齋,合計60餘間。書院門額為漢白玉石,上書“東山書院”四字,為清代榜眼、大書法家黃自元所寫。
書院建築具有典型的湖湘書院文化特色,在佈局上體現了“禮樂相成”的儒家思想,採取中軸對稱、多重院落、前後連串、層層深入的空間組合,給人以幽深寧靜的感覺。在裝璜上不求華麗,青磚青瓦,沒有堆砌的裝飾和虛造的聲勢,呈現出端莊、樸實、寧靜、典雅的特色。書院建築同時融入了地方祠廟建築特點和西式建築風格,如圍以圍牆,環以便河,飾以照壁,架以石橋,配以過亭,設以天井,無不體現出傳統建築的作法。出入書院的兩座大門,亦依文王八卦卦位建在“乾、坤”二卦的位置上,喻意從東山書院走出的學生,都將大有作為、響震乾坤。而邊廊式的兩層樓房、高大的橫格玻璃窗、大教室設計則顯然吸收了西洋建築的風格。
東山書院是甲午戰爭後國人救亡圖存的產物,它遵循實事求是、積極變通的原則,秉持“公誠勤儉”的校訓和“唯才是教”的理念,“廢科舉,興新學”,打破傳統書院的讀經模式,脫離科舉仕進的軌道,設立算學、格致、方言、商務四齋,分科造士,培養專業實用人才,開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民國期間教育部《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曾盛讚東山書院,認為它為湖南全省維新局面的展開起到了積極作用。書院“培養實用人才,以濟當時之急”的辦學方向,也為現代教育樹立了楷模,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自書院建立至今,共產生和培養了共和國開國領袖、將軍、學者等數以萬計的英才俊傑。傑出校友有開國元首、國際著名詩人和翻譯家蕭三、全國政協常委易禮容、新民學會創始人之一的蕭子升、解放軍大將陳賡和譚政、湘鄂贛省委書記兼軍事部長楊幼麟、福建省委書記、股東區特委書記柳宗陶等。在東山學校百年校慶時,國家教委也發來賀電,稱讚“東山學校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貢獻”。
書院曾歷經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省私立東山初級中學、省立東山小學、東山學校等名稱的更迭。1958年9月10日,給師生寫信併為母校題寫了“東山學校”校名。2003年,為東山學校重題了“公誠勤儉”的校訓。
東山書院如今仍為全省乃至全國儲存最完好的一所書院,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5月25日,東山書院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篇三:湘潭東山書院的導遊詞
冬天向我們揮手告別,萬紫千紅的春天向我們走來,今天我和媽媽迎著和煦的春風來到美麗的東山書院。
跨入大門,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條石板拼成的小路。路旁有一條青青的小河,河岸有一大片紫藤,,枝條浸在清徹的水裡,真像一個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梳洗長長的髮辮。水面泛起微微的波紋,原來是一條小魚悄悄地把頭探出水面,調皮的吹了一個小泡泡又潛入水底。
我們走上通向書院正門的.石板橋,路兩旁那高大而挺拔的松樹像歡迎我的到來。書院前坪景色讓我眼前一亮,小草從土裡鑽出來,綠油油的,像剛染過似的;草地中央是青翠欲滴的鳳尾竹,像久別重逢的兄弟姐妹擁抱在一起。
進入書院大門,映入眼前的是兩棵漂亮的白玉蘭樹,那盛開的花朵,就如夜空中同時點亮的一盞盞蓮花燈,又像少女潔白的舞裙。我被這一自然奇觀吸引住了,向前走是的銅像,銅像高大魁梧,令人肅然起敬。我不由得想起《恰同學少年》中,少年那朝氣蓬勃的形象,耳中響起“山川在我腳下,大地在我懷中”的吶喊。我恭恭敬敬的朝主席行了一個隊禮,毛主席嘴角露著笑意,似乎在鼓勵我。經過東齋,來到讀書的教室,裡面擺著幾行古老的座位,有一個位子上寫著:坐過的座位。我在上面特意坐了一下,心想:我如果也能像爺爺一樣能夠造福百姓就好了。
我愛東山學校,這裡不僅是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也是一代偉人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