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包公祠導遊詞
開封包公祠導遊詞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肅祠”,位於合肥市 環城南路東段的一個土墩上,是包河公園的主 體古建築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廬州知 府宋鑑在此修建包書院,故名為包公祠。這個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號。 包公祠是紀念宋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 開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為白牆青瓦構築的 封閉式三合院組成。主建築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嚴不阿, 表現了“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的凜然正氣。 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長廊;東面有一六角龍井亭 聳立,內有古井,號“廉泉”。亭欄畫棟頂端雕有浮龍,晴天白日,龍影映人井底,隨著井水晃動,如龍飛舞,俗稱“龍井”。清末舉 人李國葦根據傳說寫了《井享記》,發出“抑或孝肅祠旁之井為廉 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是未可知也”的議論,世人改稱“廉泉”。 其祠四面環水,正門朝南,西廊陳列包氏支譜、遺物、包公家 訓和包公墨跡,以及有關史冊資料。祠四周即包河,相傳生紅花藕,斷之無絲,“包老直道無私、竟及於物”,因此傳為佳話。 與包孝肅祠緊連的是包河南畔林區的包孝肅公墓園。園內面積 1200平方米,墓園內遷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孫的遺骨。包公曾言:"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 吾志,非吾子孫也。”故有“不肖子孫,不得入墓”的傳說。墓園 由主墓區、附墓區和管理區組成。主墓呈“覆鬥型”,墓室內安放有包拯墓誌銘和2.4米長的金絲楠木棺,棺內安放包拯遺骨。北側 是附墓區,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個墓園莊重肅 穆,寓包拯稟性峭直、剛毅之意。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肅祠”,位於合肥市環城南路東段的一個土墩上,是包河公園的主體古建築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廬州知府宋鑑在此修建包公書院,故名為包公祠。這個土墩又有“香花墩”的雅號。包公祠是紀念宋龍圖閣直學士、禮部侍郎、開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
祠為白牆青瓦構築的封閉式三合院組成。主建築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嚴不阿,表現了“鐵面無私”的黑臉包公的凜然正氣。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長廊;東面有一六角龍井亭聳立,內有古井,號“廉泉”。亭欄畫棟頂端雕有浮龍,晴天白日,龍影映人井底,隨著井水晃動,如龍飛舞,俗稱“龍井”。
清末舉人李國葦根據傳說寫了《井亭記》,發出“抑或孝肅祠之井為廉泉,不廉者飲此頭痛歟,是未可知也”的`議論,世人改稱“廉泉”。其祠四面環水,正門朝南,西廊陳列包氏支譜、遺物、包公家訓和包公墨跡,以及有關史冊資料。祠四周即包河,相傳生紅花藕,斷之無絲,“包老直道無私、竟及於物”,因此傳為佳話。
包公祠佔地1公頃,由大殿,二殿,東西配殿,半壁廊,碑亭組成。風格古樸,莊嚴肅穆。祠內陳展有包公銅像,龍,虎,狗銅鍘,包公斷案蠟像,《開封府題名記碑》,包公正史演義等文物史料。包公祠有正殿、回瀾軒、清心亭、直道坊、東軒等建築。祠兩側外廊門拱上刻有“廉頑”、“立懦”四個醒目大字,在“包孝肅公詞”大直匾下黑漆大門上,書有紅底金字的對聯“忠賢將相”、“道德傳家”。
包公祠的正堂,供奉著用檀香木雕刻的包公彩繪像。包公白麵、長髯、儒雅、端莊。他坐在神壇上,左立捧印文官,右立持劍武吏,案几上放著令箭、硃筆、虎頭籤、驚堂木等,彷彿升堂在即。令人頗感興趣的是這個包公並非黑臉,而是一個白麵儒生,額頭也沒有日月陰陽眼,或許這才是“包拯”真實的尊容。擺在大堂一側的三把銅鍘: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寒氣逼人,那裡終日圍滿了參觀的遊人。這三把鍘刀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正義之劍!它與包大人須臾不離,彷彿再現了包公在開封府升堂辦案的正氣與威嚴。好一派“色正芒寒”、“節亮風清”的“廬陽正氣”!
祠堂西南之流芳亭,相傳包公幼年時常來此讀書,以為紀念。祠堂東南角的廉泉亭,亭中有井,亭內石壁上刻有《香花墩井亭記》,記中說:有一個太守喝了這裡的泉水,頭痛欲裂,原來他是個壞官;而幾位舉人飲了此水,頓覺水甜如蜜,原來他們都是好人。故此井名為“廉泉”。現在合肥已生產“廉泉”啤酒。以表達對包公的懷念和崇敬之情。
關於亭外的包河還有一段故事:仁宗皇帝封包公為龍圖閣大學士時,還將半個廬州城賞賜給他,誰知包公卻說:“臣作官是為國家和黎民百姓,不是為了請賞,所以我不要。”仁宗聽了暗暗稱讚,但又覺得一點不賞賜,心裡又過意不去,於是就說:“那就把包家門前那段人工河賞賜給你吧!”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賣,富不了,也窮不盡,就謝恩接受了。說也奇怪,世上的藕,絲都很多,而且藕斷絲連,可是包河裡的藕,絲卻很少,人們說:這是因為包公無私的緣故。回瀾軒在正殿之西,東、北臨水,古時為官宦、文人避暑飲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