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名人名言50句精選
曾國藩名人名言50句精選
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聖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本文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曾國藩名人名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2、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3、常存一不敢為先之心。
4、凡用兵打仗上的`事,做一節就說一節,若是預先便去說後面的好幾節,到後來往往與事實不符。
5、古時成就大業業的人,規模格局上的遠大與綜核管理上的密微,兩方面缺一部不行。
6、君子想要有所建樹,必須自不胡亂求人知曉開始。
7、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端,自然隨之。——《曾國藩書信》。
8、看者涉獵宜多、宜速;讀者諷詠宜熟、宜專。——《曾國藩書信》。
9、大約選將以打仗堅忍為第一義,而說話直有條理,利心不可太濃,兩者亦第二義也。——《曾國藩書信》。
10、用兵能識時務,能取遠勢;行軍有伸有縮,有開有合。——《曾國藩書信》。
11、制勝之道,實在人而不在器。——《曾國藩書信》。
12、存心,則緝熙光明,如日之升;修容,則正位凝命,如鼎之鎮。內外交養,敬義夾持,何患無上達。——《曾國藩家書》
13、凡詩文欲求雄奇矯變,總須用意有超群離俗之想,乃能脫出恆蹊。——《曾國藩家書》
14、一家能勤能敬,雖亂世亦有興旺氣象,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知風味。——《曾國藩家書》
15、吾則不忘落市街賣菜籃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場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曾國藩家書》
16、人有求於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曾國藩家書》
17、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曾國藩家書》
18、餘於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爾不可求名太驟,求效太捷也。——《曾國藩日記》。
19、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一。——《曾國藩家書》。
20、凡危急之時,只有在己者靠得住。——《曾國藩家書》。
21、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曾國藩家書》。
22、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曾國藩家書》。
23、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曾國藩
24、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捨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曾國藩
25、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曾國藩
26、有才幹,定要表現之。——曾國藩
27、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28、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曾國藩
29、君子之道,莫善於能下人,莫不善於矜。
30、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練後得來。
31、諺雲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32、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餘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餘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餘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33、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34、凡人氣質各有偏處,自知其偏而矯制之,久則自然,所以宋儒以變化氣質為學問急務也。
35、聞叔績不生,風雲變色;與岷樵同死,日月增光。
36、古來豪傑,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惟數萬人困於堅城之下,最易暗銷銳氣。弟能養數萬人之剛氣而久不銷損,此是過人之處,更宜從此加功。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37、水道曲折,立岸者見而操舟者迷。棋勢勝負,對奕者惑而傍觀者審。非智有明暗,蓋靜可以觀動也。人能不為利害所汩,則事物至前,如數一二,故君子養心以靜也。——曾國藩
38、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自柔出,柔能克剛。諸葛長青:君子當剛柔並濟!
39、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曾國藩
40、人之處於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 曾國藩
41、雅量由於性生,然亦恃學力以養之唯以聖賢律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度量閎深矣。
42、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曾國藩語錄
43、治將亂之國,當用重典。治久亂之國,宜予生路。
44、農果力耕,雖有饑饉,必有豐年;商果積貨,雖有壅滯,必有通時。出處:曾國藩家書
45、是好漢,打落牙齒和血吞。——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4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47、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居。
48、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朝氣。
49、人見其近,吾見其遠,曰高超;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曰奪目。
50、治軍之道,總以能戰為第一義,能愛民為第二義,能和協上下為第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