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錢,我做不到佛性的雜文隨筆

對金錢,我做不到佛性的雜文隨筆

  關於新詞“佛性”,與傳統佛經的佛性大相近庭,新詞的釋義更多可以理解為隨心,隨性,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過去的我,只對金錢採取“佛性”的態度,就是有也行,沒有也行,完全隨遇而安,安於現狀。工資夠花就行,根本不會想要再兼職。

  01

  結婚後,需要錢的地方真的很多,我的金錢觀也開始慢慢發生變化,昨天看到一個故事,更是引發了我的深思。

  故事中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得了一種病,需要長期治療,還一時半會要不了命的那種。老人有一雙兒女,每天會準時輪流照顧他。

  但是有好幾天,兩兄妹一直沒有露面,老人在病房嚎啕大哭,引起了作者一家的注意。瞭解後,得知病人家屬幾天沒有出現,住院費已經欠了很多,也一直聯絡不到家屬。

  醫院表態,如果再不續費,就會停止治療。老人沒辦法,只能絕望大哭,怪自己拖累兒女,孩子們也都不富裕,他們不是不孝順,是真的沒有錢了。

  如果不是到山窮水盡,誰又會把老父母獨自扔在醫院,孤苦無助呢!

  故事後續發展是,兒子下午去醫院續費了,原來,他向老闆下跪,提前預支了兩個月的工資。

  可以想象到兒子的一臉愁容,這次交上了,下次又能怎麼辦呢?

  這個故事給我的觸動很大,直戳我的痛點,太扎心了!

  沒錢連生活的尊嚴都無法挽留,沒錢都無法決定自己生命的去留,沒錢也無法盡本該有的孝心。

  02

  青春散場說,願我努力的速度,可以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一語道出了我的心聲。

  父母已經六十多歲了,而我自己的生活還在困頓中,沒有一分存款。房子結婚時老公家付的全款,跟親戚借了一部分,是公公在打工還,到現在還有一些負債。

  老公和我都是隻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每個月只夠家用和寶寶的消費。結婚後,才發現之前的消費觀念錯的多離譜。

  剛上班時,急需擺脫窮人的標籤,即使工資不高,花錢也是大手大腳。和同事們出去吃飯,唱歌,好像要把大學生活的種種壓抑全部趕走。看到喜歡的,也不想再委屈自己,儘可能的為自己購置。

  幾年下來,添置喜歡的衣服,各種用品。到結婚時幾乎沒有多少存款,還是父母擔心我的婚後生活,毫無保留的給了我一些。為此我深感慚愧。

  我現在才明白,真的沒必要那樣,因為很多時候,我都在應付無效社交。同事請我吃一次飯,我肯定會回請兩次,秉著不讓他人吃虧的原則。

  老媽常說“吃虧,忍讓是福”,所以我慢慢的有了所謂的“佛性”,尤其在錢的方面,我從來不喜歡和他人計較。買東西和小商販不會討價還價,有時甚至會對還價特別不好意思。

  有次漲工資,同事問我漲了多少,我茫然不知,回到沒有留意。(那次工資漲幅不同,因為每人的學歷不同)同事直接給了我個白眼。

  “這麼重要的事,你竟然不留意,那你還關心什麼”

  “你知不知道,每個月漲多少,就意味著每年多出多少,十年是多少,你沒有算過吧”

  我心裡默默低嘆了一下,確實沒有算過,因為我一直覺得算賬很麻煩。

  03

  現在的我,不想要再“佛性”,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我不能再那麼“大方”了,我不敢生病,更怕父母生病。父母身體不是很好,有不舒服也拖著不去醫院,就是不想給我們增添負擔。

  而我更擔心,父母躲不過,要去醫院時,自己給不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像故事中的老人那樣絕望。那樣心碎的情景我永遠都不要經歷。

  因此,現在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為自己的未來買一份“保險”。

  在家帶寶寶的這一年,出門很少,也很少買衣服和化妝品。餘下的錢,我用來買適合我的網路課程,為自己的增值,多做一份努力。

  我始終相信,什麼時候開始努力,都不會太晚,努力一分,就會收穫一分。

  現在,我努力學習寫作,作為小學老師,我自認為覺悟沒有太差,關鍵是要會思考。我也知道自己學東西很慢,沒關係,三年不行,我就練五年,十年。

  我相信總有一天,它會給我帶來額外滿意的回報,可以讓我更有底氣,來應對生活中的變故。

  女子愛財,取之有道。

  最後,引用蘇心的話收尾。

  我也喜歡自己用努力換來的錢。

  有了錢,我才可以擁有說“不”的權利。

  有了錢,我才可以有能力去愛我所愛,呵護想呵護的人。

  有了錢,我才不會因貧乏而將就,困窘而委屈,委頓而失愛,無力而悔恨。

  所以,我要告訴自己,愛錢,不是丟人的事情。

  —END—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