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巡與草人借箭雜文隨筆
張巡與草人借箭雜文隨筆
中國歷史上以智慧取勝的小故事不勝列舉,如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幾乎家喻戶曉,人人都熟悉。不過,更為神奇的“草人借箭”的故事,知道的人卻很少。
故事發生在唐朝天寶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56年。當時,安祿山和史思明以討伐楊國忠禍亂朝政為名,發動了幾乎顛覆盛唐的“安史之亂”。唐朝經過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到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再到武則天和唐玄宗的“開元之治”,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鼎盛時期。俗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唐玄宗後期,安定繁榮的日子過久了,唐玄宗勵精圖治的精神也喪失了。他貪圖享樂,寵愛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大權交給歷史上有名的“口蜜腹劍”的宰相李林甫處理。李林甫為了阻塞漢人高官對他地位的威脅,慫恿唐玄宗重用胡人安祿山,以致釀成了“安史之亂”的暴發。
當時唐朝幾代人都沒有經歷過戰爭,人們都過慣了安寧的生活,戰爭一但發生,朝野上下一片混亂。安祿山從范陽發動叛亂後,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佔領了唐朝的政治中心洛陽。唐玄宗帶著皇子、皇孫和侍衛倉皇逃往四川。叛軍佔領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後,揮師南下,準備佔領江淮地區。江淮地區是唐朝財賦供應之地,如果被叛軍攻佔,唐朝的命運不堪設想。從洛陽通往江淮地區的`戰略要道是雍丘,當時率領唐軍固守雍丘的是張巡。他機智多謀,出奇制勝,在外無援軍的情況下,率領部下歷經大小四百餘次戰鬥,獨守孤城二十一個月之久,殲滅叛軍多達數萬人,為唐軍組織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張巡在與敵軍長期對峙的過程中,城中的箭矢全部用完了,怎麼辦?他命令士卒們用雜草紮成一千多個草人,再為草人穿上黑衣服,夜幕降臨後,讓士兵們用繩子拴住草人放到城下去。圍城的叛軍看到城上有“人”下來了,爭先恐後地向他們射箭,很快草人上粘滿了箭。城中士兵收回草人,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十幾萬支箭。幾次之後,叛軍才知道上當,再也不射箭了。張巡看到時機成熟,在夜晚把真計程車兵放下城外,叛軍看到後竟然大笑不止,以為還是草人呢,不再防備。張巡讓五百名勇士組成敢死隊,夜晚來到城外,偷襲了叛軍的營壘,一把大火把叛軍的營壘燒了個精光。叛軍人馬大亂,狼狽奔逃,張巡率領士兵追殺了十幾裡。
張巡的“草人借箭”比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更奇妙。因為它是連環計,不僅讓敵人上當受騙,得到急需的箭矢,還麻痺敵人,在敵人放鬆警惕後乘勢而攻之。
由於寡不敵眾,張巡在最後“食盡救不至”的情況下,終於以身殉國。張巡死後,唐肅宗詔封他為鄧國公,他的事蹟也一直為後人傳頌。後人為他建立祠廟,並把他與張衡、張仲景譽為“南陽三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