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的風的雜文隨筆

墨爾本的風的雜文隨筆

  很少有人專門為墨爾本寫部作品,或拍個電影, 可能因為它處在有些孤獨的南半球,也可能人們被這座城市養得懶了,雖然這裡棲居著太多夢想與藝術家。

  幾年前我來澳交換,雖然只在墨爾本停留兩日,那個在Federal Square看了一場街頭表演的週末成就了我一年裡最棒的下午。 日子過得久了,城市一樣都會厭倦。 情侶過生日總離不開Eureka 88,可是它望下去的都市夜景絲毫不是繁華; 假期想要旅行,往國外哪兒飛都覺得機票貴,往近的哪兒走都覺得地方荒; 身邊人拼命湊移民分數,考完雅思考NAATI,還整天做惡夢所學的專業被踢出清單; 這個一天四季、房價頗高的城市哪裡適合人居?

  我放棄了國內的一切卻只能接受壓力、失望和更加不確定的未來, 我一個姐妹兒突然冒出一句:“悠閒是墨爾本人的,我們什麼都沒有。”

  一)離不開的cafe 這兩個在墨爾本都不算名氣大,但都是讓女生很容易喜歡上的那種。 走進East elevation的那天是個週一,推開木門轉身一看卻發現裡面滿滿當當。 有來這裡獨自工作的職場女,有和朋友聊天的中年主婦,還有兩個推著嬰兒車的大家庭。 想了半天,頭腦裡只剩下一個詞來形容這家咖啡館:舒服。 這裡還有著墨爾本公認的最好喝的熱巧克力。 因為這不僅是個咖啡館旁邊還有個藝術巧克力生產商Monsieur Truffe。 熱巧克力採用70%的house blend,醇厚香濃。 甜點也多和巧克力相關,比如巧克力火鍋、巧克力核桃布朗尼和雷明頓。 路過通往野營山區的木橋,附近安靜得像是偏僻的國家公園。 因為找路浪費了不少體力,加上初夏陡增的溫度,我點了冰涼的草莓奶昔,有個人曾經說:點草莓奶昔的人的心智年齡總在7歲。 然而大好的陽光和寧靜卻是難尋的悠閒。

  二) 咖啡師的故事 這座城市因為遍地的咖啡館,成就了一個個咖啡師,不乏生活在往返於全球比賽、成為明星的那種。 大概這是不少墨爾本咖啡師追求夢想的倔強。 Millstone的女店主跑去法國學甜品,queensberry pour over的老闆拉著女友周遊美國找到最好的甜甜圈和最棒的.idea。

  三)對食物的固執 據說外來遊客和新居民總是喜歡花哨的brunch,而土生土長的墨爾本人喜歡更加樸實的食物。 墨爾本早午餐的流行理念是將晚餐菜品帶入早晨時間,很多高檔石材以精緻的擺盤出現在brunch menu。 很多美食節或者長桌聚餐活動總是離不開城市的calendar。 可是很多墨爾本長大的人卻並不接受這些。 這不就是一盤草? 還吃不飽!” 那家的咖啡可以說是難喝,但是各種蛋糕、熟食和沙拉卻出奇的好吃。 後來在這座城市,我遇到了一個只喝熱巧克力的墨爾本男生。 我突然想起在Swanston street上迎著晨曦擁吻拍照的新郎新娘,想起清晨推開窗就能看到飄在空中的熱氣球,想起走過Queen Victoria Market是看到藍天上的“marry me”,想起每次去看footy比賽全家坐在一起吃fish and chips,想起樓下咖啡館的姑娘記住了我不加糖的拿鐵並遞過來帶著熱度的可頌麵包… 這就是墨爾本的詩意與幸福。

  拐角cafe的咖啡香氣讓通勤生活也變得有些期待,想要加入附近公園晨跑、遛狗的人群,想要從地鐵裡捧著厚厚大部頭的乘客眼裡看出書裡的情節,在這種易無聊的“慢節奏”裡找到自己的熱愛,比如:美食,文學,繪畫,喜劇,信仰。 也許墨爾本不需要一個講述它的電影,因為這裡本身就是足夠浪漫的情節,還居住著一群自娛自樂的生活演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