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的雜文隨筆
半部《論語》的雜文隨筆
于丹的《〈論語〉心得》說:“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標榜說,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她似乎和很多人一樣,誤解了趙普說這句話的原意。記載趙普說這句話來源的,有南宋人的《樂庵語錄》,其中提到李衡曾對弟子們說宋太宗想要以趙普為宰相,有人就詆譭他,說他只是個“山東學究,只會讀讀《論語》。”於是宋太宗把這話告訴了趙普,趙普回答說:“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稍晚,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也有類似的記載,只是最後一句是:“可以輔陛下致太平。”與《樂庵語錄》幾乎同時的王稱《東都事略》則說趙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回到家裡,他常常把自己關在書房,有時甚至整天在讀書,翌日上朝他就成竹在胸了。趙普逝世後,“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宋史》也採用了這個說法,這與趙普的原話是有出入的。從趙普上宋太宗的疏中可以知道:他對漢唐的史書還是相當熟悉的;宋太宗所撰趙普《神道碑》也稱其“及至晚歲,酷愛讀書,經史百家常存几案。”以至達到了“碩學老儒,宛有不及”的'程度。
宋太祖曾用“乾德”二字為年號,並自認為沒人用過,趙普也隨聲附和,可是盧多遜說:這是偽蜀曾用過的年號。命人一查,果然不錯。於是宋太祖惱羞成怒,拿起毛筆在趙普臉上亂畫,認為趙普太沒有學問了。但這種細事,不足以說明他早年不讀書,所謂“山東學究”不過是說他讀書不甚廣博,比較初級而已。杜甫有詩說:“小兒學問止《論語》”,《論語》不過是兒童讀物。所以他說:“臣實不知書,但能讀《論語》,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的言下之意並非承認了自己真的只會讀《論語》,而是說:別人所說只會讀《論語》的自己,不是已經輔佐宋太祖平定了天下?接下來用餘生也足以輔佐宋太宗治天下。南宋以後的儒生則利用這句話,自神其道起來。元人的戲劇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元人高文秀的《遇上皇》就有這樣的臺詞:“每決大事,啟文觀書,乃《論語》也,此時稱小官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趙普與趙匡胤兄弟有著特殊的關係,趙匡胤登基後,經常到他家裡去議事,以至大雪天的晚上,趙普以為趙匡胤不會來了時,因為“一榻之外皆他人家”,而睡不著覺的趙匡胤兄弟又冒雪而來了!而且稱趙普的夫人為“嫂”。是趙普策劃了陳橋兵變,擁戴趙匡胤稱帝;又是他獻策“杯酒釋兵權”,徹底改變中唐以來藩鎮割據局面;定下先南後北的征討策略,使宋朝在短短二十餘年即一統天下。所以司馬光《涑水記聞》和邵伯溫《邵氏聞見錄》等書都說宋太祖趙匡胤視他為左右手。要命的是還和樞密使李崇矩結親!一個宰相,一個管軍事,兩人一結合豈不要架空皇帝?於是有點亂了方寸的宋太祖罷了他的相位,並讓弟弟趙光義掌大權,重新啟用已經被釋了兵權的功臣,最終導致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中不明不白地死去。他又投靠了趙光義,還編造出了一個“金匱預盟”,用以證明趙光義繼承哥哥的皇位是早有預盟的,為趙光義解決了當皇帝正統性的問題。所以他說:“但能讀《論語》,佐太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輔陛下。”是有足夠底氣的。而他所做的這些事,靠讀《論語》是完全無助於事的,至於說他按照《論語》的要求來治天下,則更無從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