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發動了雜文隨筆
摩托車發動了雜文隨筆
去年年底,一場多年罕見的大雪使得我提前放假,大雪封門,除了看書消閒,偶爾也看看電影,當然電影院是去不成,只好從網路上下載了幾部用客廳的大電視播放,雖沒有影院的效果,但與電腦螢幕相比還是頗有幾分看頭。其中一部片子是《追捕聶魯達》,該片講述了一位野心勃勃的警探奧斯卡·佩盧恰努千方百計想要捉住反對智利政府的詩人共產黨員——帕布洛·聶魯達的故事,這部片子於201x年5月13日在法國戛納電影節上映。片中另一男主角奧斯卡·佩盧恰努是一位野心勃勃的警探,他希望抓到聶魯達,成就自己的威名。但在一次次的“貓鼠遊戲”中,奧斯卡總是距離聶魯達一步之差。影片充滿著黑色的情調,濃郁的南美風情,追捕伴隨著詩歌。看著看著總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特別是當奧斯卡·佩盧恰努跨上摩托車日夜追趕聶魯達的畫面時,我猛然想起一部2004年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的影片《摩托日記》,電影講述了23歲的切格瓦拉和他的好友騎著一輛破舊的39年生產的帕頓摩托車,開始了一段為期近半年的.拉美顛程。這段經歷繼而改變了年輕的格瓦拉世界觀,也點燃了他心中的革命火種。相似的摩托、相似的畫面、相似的南美風情,尤其怪異的是兩部影片中的年輕的格瓦拉和陰鬱的警探奧斯卡·佩盧恰努在外貌、神情、舉止上都極為相似,難道他們是同一人扮演?透過網路搜尋,竟果不虛言,年輕氣盛的格瓦拉與中年陰險的奧斯卡·佩盧恰努正是由來自墨西哥的演員蓋爾·加西亞·貝納爾一人扮演。但他所扮演的是“革命”與“反革命”兩個截然相反的角色。這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啊!我猜測角色的巨大反轉一定會勾起演員蓋爾·加西亞·貝納爾十多年前的回憶,觸發他的某種感悟。而我的感悟可以借用著名小品中陳佩斯所說的一句話來表達:“沒想到啊,沒想到,你朱時茂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
還是那輛摩托讓我聯想起《土摩托看世界》這本書,作者袁越自說在2003年,他和兩個朋友到南美進行了一次揹包旅行,回來後也看了電影《摩托日記》,驚訝地發現他的南美之行居然和格瓦拉的摩托行程一模一樣,於是乾脆把自己的部落格名改為“土摩托”了。由此引發了作者“在路上”的生活,而他的那本《土摩托看世界》的首篇正是《格瓦拉的阿根廷》,它讓我進一步瞭解了阿根廷,美麗的潘帕斯草原,風頭十足的帕塔哥尼亞荒原,雄偉壯觀的伊瓜蘇瀑布等等,而之前的印象只有足球、球王馬拉多納、博士巴蒂斯圖塔和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而更為重要的是它糾正了我的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之前我一直以為革命戰士格瓦拉來自古巴。而實際格瓦拉“成名於古巴,卻成長在阿根廷”。他出身於阿根廷一個富有的家庭,為了革命理想尾隨卡斯特羅兄弟到古巴,在南美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對於他的革命理念,他的革命方式,我無從評判,但他對理想、事業的執著追求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欽佩!也不知今天已成為全球圖騰的格瓦拉,他的精髓是否被全球文藝男青年們真正地吸取了?
摩托車發動了革命,摩托車發動了反革命,摩托車發動了雲遊四方的旅行,摩托車也發動了我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