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蒙娜麗莎被藏起來了隨筆
真正的蒙娜麗莎被藏起來了隨筆
真正的蒙娜麗莎被藏起來了嗎
科特認為《蒙娜麗莎》裡(左)被隱藏的第三層畫(右)才是真正的蒙娜麗莎原型,她的眼睛看向了一邊,同樣帶有一絲神秘的微笑。
法國科學家透過掃描將《蒙娜麗莎》分為四層畫,用光反射資料重建蒙娜麗莎的“原貌”
五百多年來,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因畫中人的身世神秘引世人遐想。近日,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爾·科特(Pascal Cotte)宣稱,他利用光反射技術,發現《蒙娜麗莎》畫像下暗藏一幅女性肖像畫,與現在看到的蒙娜麗莎長相截然不同,並認為這才是“真正的麗莎”。
科特的這一發現成為在上海舉辦的“天才達·芬奇”世界巡迴大展(2015.12.8-2016.4.7)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幕當天,科特也來到開幕現場,並在新聞釋出會上公佈了這一研究成果。受此啟發,美術史學家安德魯·格雷厄姆-迪克森(Andrew Graham-Dixon)專門製作了一檔BBC紀錄片《蒙娜麗莎的秘密》,聚焦《蒙娜麗莎》的'歷史研究文獻以及科特的最新研究成果。節目將於格林尼治時間12月9日21點在BBC2套播出。
四層畫構成一幅《蒙娜麗莎》
達·芬奇在1503年至1517年間創作了《蒙娜麗莎》,其間他先在佛羅倫薩,後又輾轉到了法國。對於蒙娜麗莎的身份一直頗有爭議。但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畫中人是麗莎·蓋拉蒂妮(Lisa Gherardini),佛羅倫薩一名絲綢商人的妻子。
但是科特稱,他的發現將挑戰這一說法。他認為,他重建的畫作背後的形象才是達·芬奇最初畫的“麗莎”,而人們看到的《蒙娜麗莎》中的女人,其實是另一個人。“這一結果打破了許多傳說,甚至將永遠改變我們對達·芬奇傑作的欣賞眼光。當我完成對麗莎·蓋拉蒂妮的重建工作後,我站在這幅畫像前,她與今天人們看到的蒙娜麗莎完全不同。不是同一個女人。”
科特是巴黎盧米埃技術(Lumiere Technology)的聯合創始人。2004年10月,科特獲得法國政府與盧浮宮的准許,將《蒙娜麗莎》的畫作從牆上取下並卸下畫框進行科學分析。他用自己發明的240兆畫素的“多光譜”攝影機對畫像進行掃描。他發明了一種“分層放大技術”(Layer Amplification Method,LAM),該技術可藉由光線反射對畫像做層層分析,產生超過1650幀影象。科特稱,該技術將一系列強光投射到畫上進行研究。然後,相機會測量光的反射,透過這些測量資料,科特可以完成各個圖層的重建工作。
科特花了十年時間,將這1650幀影象一一研究,最終發現,《蒙娜麗莎》是由四幅畫像疊加出來的。第一層是一幅對未知物件的肖像草稿,從輪廓可以看出,有較大的頭、鼻、雙手和較小的嘴唇。在第二層裡,達·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髮飾的肖像畫”覆蓋了最初的草稿。在第三層裡,達·芬奇將其改為了麗莎·蓋拉蒂妮肖像,科特認為,這才是蒙娜麗莎的原貌,這也就是他所認為的“畫中畫”。他稱畫中蒙娜麗莎的眼睛看向了一邊,同樣帶有一絲神秘的微笑。第四層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蒙娜麗莎》。科特稱,達·芬奇發明了一種掩蓋技術,透過在頭部及身體上巧妙地覆蓋一層面紗,而遮蓋住了之前的衣著和髮飾,完全改變了之前的畫像。
半個多世紀以來,蒙娜麗莎受到了諸多科學測驗,包括使用紅外檢測和多光譜掃描。但是科特稱,他的技術可以更深入地洞察畫作。“我們現在可以準確地分析這幅畫的各個圖層,就像剝洋蔥一樣層層剝開。我們還可以重建整幅畫創作的整個時間表。”
科特認為,這幾幅不同的作品是達·芬奇為不同的僱主而畫,最終呈現的《蒙娜麗莎》可能僅僅是個想象中存在的人,而不是真實的肖像畫。
反對意見:背後的底畫只是繪畫演變
對於科特的這一研究,盧浮宮方面拒絕作出評論,不過仍然爭議頗大,引發了達·芬奇研究專家的意見分歧。
英國廣播公司藝術編輯威爾·岡佩茨(Will Gompertz)稱,“我持懷疑態度。藝術家採用誇張手法作畫是很常見的事情,畫中人也往往會要求藝術家作出改變。所以在蒙娜麗莎背後有一些底畫不足為奇。技術生成的資料可以做開放性解釋,仍然需要分析和學術實證,而不是憑一家之言。我認為盧浮宮對此不予置評的做法已經說明了一切。就像名人一樣,《蒙娜麗莎》作為全球最有名的畫作同樣被賦予各種各樣的故事。正因此,才需要格外謹慎。”
牛津大學藝術歷史系名譽教授馬丁·坎普(Martin Kemp)也不認同科特的想法。“科特的畫像巧妙地展現了作畫過程中達·芬奇的思考演變過程。但是如果認為畫像背後還隱藏了畫像,是站不住腳的。我不認為不同的圖層代表了不同的畫像,應該是繪畫時的持續演變過程。所以我敢肯定,蒙娜麗莎就是麗莎。”
BBC紀錄片製作人安德魯·格雷厄姆-迪克森則說,“我毫不懷疑,這絕對是本世紀的故事之一。盧浮宮可能會對更改這幅畫的名字有些不情願,因為我們正在談論的蒙娜麗莎將成為另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