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到自然成小學教學調研隨筆
功到自然成小學教學調研隨筆
三月的一天,我和同事小康由公交車換乘馬自達,迎著濛濛細雨,去尋找幾個月來一直鬱結心中的一個答案。
顛顛簸簸中,我們終於走近了位於我區西部邊緣的潤揚大橋。放眼望去,剛竣工的大橋似烏龍般向著長江北岸騰空而去。身旁,幾排七十年代建的平房,靜靜地棲息在大橋腳下,這就是五擺渡小學,此次調研的目的地。在大橋的映襯下,校舍越發顯得簡陋、寒磣。
在教研室工作多年,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來這所小學了,對這所學校並不陌生,從校長到教師,從班級數到學生數,從裝置條件到教學水平,大都能說出一二。而這次卻帶著一種尋求、探秘、解惑的心情而來。問題緣於去年末對全區畢業班的一次教學質量調研,名不見經傳的五擺渡小學,有個班級的語文成績竟然名列前茅,原因何在?經驗是否值得推廣?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我們走進了這個班的教室。31位清一色的農家孩子,由於多了我們兩位陌生人而略顯緊張和侷促。教室裡一切都顯得那麼原始,牆壁、黑板、門窗的油漆早已斑駁陸離,僅有的電器,就是人字形橫樑上掛著的6盞日光燈,由於經費緊張,還只捨得開了3盞。我的心情略略顯得沉重,疑團也隨之增大,憑什麼提高教學質量,答案在哪裡?
上課了,一位30多歲的男教師走進了教室。他中等身材,衣著樸素,沒有什麼特別,他叫李斌。我們曾經聽過他幾次課,他很健談,因此對於他,還比較熟悉。只是課改以來,關注熱點,視窗多了,到這兒來得少了點。
師生問好之後,李老師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課題。黃果樹瀑布,學生響亮地讀了兩遍。沒有煽情的匯入,孩子們的背挺得筆直筆直。
接著李老師又簡單地問:大家知道這是一篇寫什麼的課文嗎?寫景的,學生齊答。對寫景的文章應該怎麼學,你們說說看。首先要知道大意,弄清觀察順序,還要知道是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來寫的,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對重點句段要好好品味學生胸有成竹,一一作了敘述。新授課沒有侃侃而談的啟發誘導,沒有令人興奮的電教手段,一切顯得那麼平實。
緊接著是讓孩子們自學:自讀自悟一刻鐘。教室裡鴉雀無聲,孩子們或默讀沉思,或凝神旁批,或用心圈畫足足15分鐘啊,完全屬於他們的15分鐘,屬於他們的完全自主支配的活動。這在平時的課堂中,是少見的,老師一般是捨不得這樣給時間的。孩子們對這15分鐘的利用效率如何呢?我們巡視了一圈,看見孩子們的書上都有了剛才閱讀的痕跡:有對主要內容、各節大意的歸納,觀察點與表達順序的整理,有批註、有對優美詞句的圈畫孩子們已然掌握了一套基本的學習方法。
接下來是四人小組討論。聯想到現在正流行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流於形式的現狀,我鎖緊了眉頭:李老師也趕上了時髦,會不會也只有表面的熱熱鬧鬧呢?我情不自禁地坐到了孩子們旁邊。所有小組都是前後4人組成,組長分工後,每個組員輪流彙報自己剛才自學的某個方面的自學結果,其他組員還互相補充,使人感覺的確是訓練有素,像那麼回事。最後是全班交流,一個小組的代表整合組員意見發言後,組員和其他組的同學都紛紛做補充。而補充的同學幾乎無一個重複前面同學的內容與答案,觸及的面各不相同,有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對所述美景的描繪,有對好詞佳句的感悟,孩子們或解說,或描述,或朗讀,或回顧以前學過的《望廬山瀑布》,或傾訴對黃果樹瀑布的嚮往之情。孩子們一掃初始的靦腆,羞澀沒有了,一臉的專注一臉的神往,聲音越來越響亮。我的眉頭不知不覺間舒展開了。
李老師也融入了孩子們熱烈的氣氛中,適時引導、適度點撥、隨機生成。如有孩子說到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中的飄字用得好,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引導孩子做飄的動作,體會遠處聲音的忽高忽低;再結合後半句 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後就像潮水般湧過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就只剩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中的湧,理解由遠而近的空間感。老師做飄時的手勢雖不夠柔美,而做湧時的剛勁有力已然將孩子們帶入了他所醞釀的情境。孩子們思維活躍了,浮想聯翩,朗讀一遍比一遍好,一次比一次動情。此時,吸引學生眼球的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課件,而是課文字身,孩子們就這樣或評或賞,細細品味,思言之妙,評言之美;帶給學生身心愉悅的不是花裡胡哨的`課堂遊戲,而是在讀文悟情中昇華出來的一種精神的享受,是一種收穫的快樂!此時,我已不覺教學裝置的簡陋,沒有了缺少多媒體的遺憾,沒有了剛來時的早春寒氣,而感受到的是整個課堂的融融春意。下課前,李老師把葉老寫的《瀑布》這首詩印發給了學生。
一堂課,李老師的語言簡潔、精練,誘導、點撥、促情,加起來絕不超過十分鐘。他努力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他儘可能地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他自然地走進了學生中間,師生互動,共同發展。聯想到眼下大部分語文課堂,要麼打裝置優勢仗,要麼依然是我講你聽,要麼是活動一項接一項,真想讓老師們都來聽聽、看看,那該多好啊。可是這課能移植嗎?細細想想:除非李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去上!這是一堂樸實的課,有實效的課,它的成功緣於平時,絕非做秀。至此,我的尋求有了答案,可我又總覺得似乎還少了些什麼
課後,我要李老師介紹一下自己的教學經驗,他憨厚地對我們笑笑,搓了搓手,說:我也沒有什麼,就是平時怎麼想的,就堅持讓學生怎樣去做。首先我覺得學習習慣很重要,包括自學習慣、閱讀習慣、思維習慣。我讓學生始終記住兩句話,就是眼到、口到、心到和不動筆墨不讀書。其次,我認為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很重要。我把課文大致分為幾個型別,提煉出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習起來目標明確:學什麼,思什麼,圈點批註什麼,如何學,從何處學,小組學習中如何與同學相互切磋、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自己的判斷與評價。比如今天的課文就是寫景的,除此外還有寫人的、記事的、狀物的等等。另外,我認為不僅是語文課上可以學語文,其它學科如自然、社會等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多的語文學習資源,滲透很多的語文知識、人文情懷。我還結合班隊活動,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欣賞,搞調查。最近,我們就參觀了剛剛竣工的潤揚大橋。最後,我還儘量透過教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多閱讀。農村的孩子課外書少,但是我們儘量資源共享,讓學生大量接觸語文材料。李老師話雖樸實,卻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他沒有談什麼大篇的課改理論,但分明讓我意識到他在開發教材,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方法指導,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等方面的實踐,無一不體現了一種課改的理念與精神,雖似粗糙,但他在學校自然教學狀態下,持之以恆地追求,顯得那麼可貴,也是教學成功的奧妙吧,功到自然成啊。
雨停了,先前灰暗的天空逐漸明朗起來,孩子們在狹小的操場上歡呼雀躍。望著他們燦爛的笑臉,我心中也在默默地為他們能有這樣的老師教他們而高興。
回去的路上,我們的車在尚未修建好的大橋路上艱難地前行。五擺渡小學行將合併,離學校不遠處,新校舍已破土動工。不久,這兒也將矗立起一排排現代化的教學樓,五擺渡小學也將告別過去,農家孩子也將得到優越的學習環境。然而又一個問題爬上心頭:眼下,我們的教學樓建得還少麼?享受優質教育僅僅是寬敞明亮的教室與現代化的設施麼?他的另一半優秀的師資何時才能像蓋大樓那樣雨後春筍般地冒出我心中默默地期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