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論文

計量經濟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透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計量經濟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1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以經濟理論和經濟資料事實為依據,運用數學、統計學的方法,透過建立數學模型研究經濟數量關係和規律的經濟學科。計量經濟學在199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高等院校經濟學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目前大多數高等院校將計量經濟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是廣東省一所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在校人數2萬名左右,其中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系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擁有學生1470名,財務管理專業的理科生佔比小,大多數是文科生。該課程的課時較少,教學內容多,該課程教學難度比較大。綜合實際教學效果,本專業需要針對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學習興趣不高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是一所獨立學院,強調應用型教學,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系大多數是文科生,數學基礎較差。而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礎,需要大量計算和數學推導,與其他經濟學科相比,顯得枯燥乏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不太喜歡這門課程,學習興趣不高。2.教學定位不明確

  計量經濟學存在教學定位不明確的問題,開設本門課程時,沒有明確本門課程的教學目的。由於本專業學生大多是文科生,所以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過於簡單,學生數理基礎薄弱,間接增加了本門課程的教學難度。

  3.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脫節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重思想、重方法、重應用”的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本院財務管理系從20xx級學生開始開設計量經濟學課程,總共48學時,師資力量薄弱,實驗條件較差。針對20xx級、20xx級學生,本專業培養方案沒有設定實驗課程,導致最初本門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嚴重脫節,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因此,從20xx級開始開設實驗課程,共16學時,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大多數學生比較喜歡實驗課,但是由於總學時太少,理論課教學任務繁重,學生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論知識,無法理解實驗教學的內容,最後導致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脫節。

  4.師資薄弱,學生創新能力差

  很多高校經濟學教師由於數學功底薄弱,沒有學過計量經濟學,認為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是同一類學科,這種理解上的偏誤和薄弱的基礎導致大多數教師對這門課程望而生畏。以本院財務管理系為例,目前能講授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師只有2人。但是每年需要學習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學生大概有300名。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講授理論知識,又要指導學生進行上機實驗,課後還需要批改實驗報告。教師的工作量較大,教學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從學生方面來看,由於本校是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知識和軟體的應用能力較差,在實驗中,大多數學生領悟力差,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普遍懶於鑽研學術知識,不會主動地學習思考,創新能力較差,面對實際的經濟問題,不能靈活地運用計量方法進行分析。

  三、教學改革的建議

  1.正確認識本學科,調整課程定位

  作為經濟學的一個獨立分支,計量經濟學不同於經濟理論,也不同於數學、機率論、統計學。如果要開設一門課程,那麼我們必須明確本課程的定位。如果不明確課程定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就會感到迷茫,教師很難將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整個教學過程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2.堅持“課堂講授、實驗教學、課程論文”三結合的教學模式

  經管類學生應該注重計量分析思維的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後不知道怎麼運用,對計算的結果難以做出合理解釋。因此,課堂講授時,教師應該降低難度,學生只需要理解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即可;實驗教學時,學生必須熟練應用計量軟體進行建模分析。為了培養學生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獨立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一篇課程論文,親自體驗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實際應用,這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計量分析的實際運用能力。

  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研究

  針對經管類本科學生,我們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變,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切不可以“一言堂”的方式死板地講課,而應該大量使用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進行研究。在課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多交流、多討論,引導學生自覺地上機實踐,結合實際經濟環境,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課題研究。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2

  論文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模型;假定;引數枯計;檢驗

  論文摘要: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涉及面廣、計算複雜的較難學的課程。從學這門課應具備的知識條件入手。分析了學好的關鍵問題是:要把握線性迴歸模型的幾個基本假定,要學會建模,要懂得幾種引數估計的方法,還要明白模型檢驗的意義。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領域內的一門應用性學科。它是以統計知識、數學方法為基礎,以一定的經濟理論為指導,以計算機為手段,透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考察和研究經濟社會中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數量關係,預測經濟發展的趨勢,檢驗經濟政策效果的一門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學科。現在很多專業都開設這門課。但由於這門課涉及的知識面廣、計算公式多而複雜,要求的應用手段高,所以,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感到比較困難,且學的效果也不太理想。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學好這門課應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

  首先.學生學這門課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統計學、數學和經濟學知識以及計算機技術。且缺一不可。

  (一)對統計學而言,為了測定經濟變數之間的數量關係,計量經濟研究過程中採用了統計學的分析方法,如: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統計檢驗、引數估計的方法以及建立模型所需要的統計資料資料的蒐集等都離不開統計方法。特別是統計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分析。因此,統計學就成為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基礎。統計資料的準確性、時效性和系統性就成為計量經濟學模型建立的好壞、引數估計代表性大小的影響因素。

  (二)對經濟學而言,經濟學是計量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因為計量經濟學研究的主題是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計量經濟模型描述的是經濟變數之間的數量關係,這就決定了計量經濟研究必須以經濟理論和經濟執行機制作為建立模型的理論基礎。如消費函式和投資函式的建立,就是以不同的消費理論和投資理論為前提的。此外,計量經濟研究的結論反過來可以驗證有關經濟理論的正確與否。

  (三)對數學而言,為了將經濟理論和客觀事實有機的結合起來,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由於計量經濟學研究的主要是多個因素之間靜態或動態的隨機關係,所以需要引人數理統計以及微積分與矩陣等理論方法,這些方法成為計量經濟研究的建模工具。如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中的引數就利用到微積分中的極值原理,在多元線性迴歸模型中要用矩陣理論推導引數的性質,在蒐集資料時要用抽樣理論等。現在經濟學研究的數學化和定量化是經濟學科學化的標誌。這種科學化推動了經濟學領域的發展,如微分學與邊際理論,最佳化方法與最優配置理論,所以,數學是計量經濟分析的一個基本工具,用數學方法去思考和描述經濟問題和政策,這是計量經濟學的關鍵。

  (四)對計算機技術而言,社會發展到今天,計算機已普遍運用到定量分析中,定量分析是依據數理統計理論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包括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其多數方法複雜,計算工作量大,這就需要利用計算機軟體來解決問題。

  所以,要想學好計量經濟學,學生就必須要有厚實的統計學基礎,紮實的數學功底和熟練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否則,分析問題時將會很困難,甚至分析不下去,即使分析出來,結論和實際也會有很大偏差或者根本和實際經濟執行規律相違。

  其次,學生學這門課必須注意把握線性迴歸模型的幾個基本假定。

  (一)幾個基本假定是運用最小二乘法的前提條件。對於線性迴歸模型,模型估計的任務是用迴歸分析的方法估計模型的引數,常用的方法是普通最小二乘法,簡稱ors法,為保證引數估計量具有良好的性質,就需對模型提出幾個假定。如果實際模型滿足這些假定,ors法就是一種適用的方法,如果實際模型不滿足這些假定,ors法就不再適用,這就需要發展其它方法來估計模型。因此它是運用ors法的前提。

  幾個基本假定是:1、假定解釋變數xi是確定性變數,不是隨機變數,且之間互不相關。( 是第i個解釋變數);2、零均值假定,即,其中為隨機誤差項;3、同方差假定,即,其中為方差;4、無自相關假定,即COV;5、解釋變數與隨機誤差項之間互不相關假定,即;6、隨機誤差相服從均值為0,方差為的正態分佈假定,即 。

  (二)幾個基本假定是貫穿計量經濟學的一條主線。計量經濟學研究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對模型進行計量經濟檢驗,目的是檢驗計量經濟學的性質。一般是檢驗模型中隨機誤差項是否存在異方差和序列相關的問題、解釋變數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以及解釋變數是否是隨機變數,這些問題都是根據這幾個基本假定而來的,即如果違背了同方差假定,模型就存在異方差,即;如果違背解釋變數之間互不相關假定,模型就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即0;如果違背隨機誤差項在不同樣本點之間互不相關假定,模型就存在自相關問題,即0;如果違背解釋變數是確定性變數的假定,那麼模型就存在解釋變數是隨機變數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有它產生的原因,會造成不同的後果,因此,就有不同的模型檢驗、處理和估計的方法,所以學生要特別注意把握這幾個基本假定。

  第三.學生學這門課要了解為什麼要建模.以及如何建模?

  模型就是表達研究系統內經濟變數之間關係的一個或一組數學方程式。它是根據經濟行為理論和樣本資料顯示出的變數間的關係建立的。如生產函式模型,在實際生活中,經濟系統各部門之間、經濟過程各環節之間、經濟活動中各因素之間除了存在經濟行為理論上的相互聯絡之外,還存在數量上的相互依存關係,這些關係可透過模型來表達。透過模型可進行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模型研究的是當一個或幾個變數發生變化時,會對其它變數以至整個經濟系統發生影響。如果人們不透過建模,而過分依賴直覺,即憑經驗和學識去判斷變數之間的關係,則會很危險,因為可能會忽略或者錯誤地使用某些重要的關係。另外,憑直覺判斷變數之間的關係充其量只能算作定性分析,它只能分析出變數發展的趨勢,而不能分析出當一個或幾個變數每變動一個單位時會引起另一個變數變動幾個單位,也就是說,它不能進行定量分析,不能證實變數變化的度以及進行統計檢驗和計量經濟學

  檢驗。再有,經濟預測時,要提供預測的精度,憑直覺的方法通常會阻礙預測結果置信度的數學度量。所以,只有透過建模,才能比較準確地反映經濟現象中各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

  那麼如何才能科學合理的建模?建模是一門很難掌握的藝術,因為它主要依賴建模過程中的直覺判斷,而這些判斷又沒有清楚的準測。一般建模的方式有四種:一是根據經濟行為理論,運用數理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判斷變數間的關係,推匯出模型的具體數學形式;二是根據實際統計資料繪製被解釋變數與解釋變數之間的相關圖,由相關圖現實的變數之間的關係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如果相關圖中的點大致呈一條直線,那麼就建立直線迴歸模型,如果大致呈一條指數曲線,就建立指數曲線迴歸模型;三是如果數列是時間數列,可根據時間數列的特點確定模型。例如,若時間數列中各項資料的K次差大致為一常數,一般說可考慮配合K次曲線模型,若時間數列中各項資料的對數一次差大體為一常數,可考慮配合指數曲線模型;四是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無法事先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那麼就可採用各種可能的形式進行段模擬,然後選擇其中較好的一種。這幾種方式都是對理論模型的初步設定,在模型的估計和檢驗過程中還需逐步調整,以得到一個函式形式較為合理的模型。一個合理的模型應包括三點:(1)要符合經濟現象的行為理論;(2)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引數的估計方法要科學;(3)資料要真實可靠。

  第四.學生學這門課必須掌握幾個主要知識點。

  這門課主要學單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擴充套件的單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聯立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以及模型的應用,其中又以單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為基礎。不管什麼樣的模型,都要涉及到模型的建立、引數的估計以及模型的檢驗,這些其實就是這門課的主要知識點。模型的建立前己述過,這裡主要談談引數估計的方法和模型的檢驗方法。

  (一)引數估計的方法。模型建立以後,要想在實際中對經濟現象進行估計和預測就必須估計模型的引數。引數是模型中表示變數之間數量關係的係數,說明解釋變數對被解釋變數的影響程度,它是未知的,需要估計。因此引數估計方法是計量經濟學的核心內容,可根據不同的原理構造不同型別的估計方法。主要方法有:

  1、普通最小二乘法(OIS法),是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因為用這種方法估計的引數具有線性性、無偏性和最小方差性,即引數具有優良的性質。這種方法是從最小二乘原理出發的其它估計方法的基礎,如加權最小二乘法、折扣最小二乘法、間接最小二乘法、二階段最小二乘法。它的理論前提是各實際觀察值與理論估計值離差平方和最小。

  2、最大或然法(ML法),也稱最大似然法。這種方法是從最大或然原理出發發展起來的一種估計引數的方法。雖然其應用沒有最小二乘法普遍.但在計量經濟學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其原理是當從模型總體中隨機抽取n組樣本觀測值之後,最合理的引數估計量應該使得從模型中抽取該n組樣本觀測值的聯合機率最大。這個聯合機率又稱為變數的或然函式,透過對或然函式極大化以求得總體引數的估計量。

  3、高斯—牛頓迭代法。對於有些不能轉化為線性方程的非線性方程模型,估計引數時用高斯—牛頓迭代法就是一種適用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用泰勒級數展開式去近似地代替非線性迴歸模型,然後透過多次迭代去多次修正迴歸係數,使迴歸係數不斷逼近非線性迴歸模型的最佳係數,最後使原模型的殘差平方和達到最小。它的程式是:(1)選擇初始值;(2)把泰勒級數展開;(3)估計修正因子;(4)檢驗精確度;(5)重複迭代。

  (二)模型檢驗的型別。引數估計出之後,模型便已確定。但模型是否符合實際,能否解釋實際經濟執行過程,是否最大限度地擬合了樣本資料,還需要進行檢驗,檢驗型別包括:

  1、經濟意義檢驗,主要檢驗各個引數值的符號以及數值的大小、數值之間的關係在經濟意義上是否合理。例如,需求函式中,需求量一般與收人正相關,與價格負相關。所以,收人與價格的引數估計值分別應取正值和負值,如果結果相反,就應調整模型。又如,食品支出的恩格爾函式: 其中: 表示人均月食品支出水平,表示人均月收人水平,那麼的取值區間應在。到1之間,因為食品的增長幅度一般低於收人的增長幅度,如超出這個範圍,則不能透過經濟意義的檢驗。

  2、統計檢驗,是利用數理統計中的推斷方法,對估計結果的可靠性進行檢驗。一般包括擬合優度檢驗法、模型的顯著性檢驗法(F檢驗法)和解釋變數檢驗法(T檢驗法)等。統計檢驗是對所有現象進行迴歸分析時都必須透過的檢驗。

  3、計量經濟檢驗,主要用於檢驗模型的計量經濟學性質。如迴歸模型的前提條件(基本假定)的檢驗、模型的識別性檢驗等。

  模型如果透過上述檢驗,則表明所估計的計量經濟模型較好地反映了經濟變數之間的數量關係,可以進一步用於定量分析。若有些檢驗未透過,則表明:或者模型設定有錯,或者蒐集的統計資料不能真實地反映客觀實際情況。這就需要重新設定理論模型或重新蒐集統計資料。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3

  摘要: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計量經濟學教學不但要培養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還要提升學生應用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因此,計量經濟學教學要走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模式,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模式

  1引言

  計量經濟學與宏觀、微觀經濟學共同構成經濟類專業三門核心的必修課程,是現代經濟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但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仍明顯落後於宏、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理解與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並能熟練運用,以解決實際中的經濟問題。因此,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教學模式,有利於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調發展,是實現計量經濟學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目前,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教師難教”與“學生難學”的雙重困境,對於這樣一門教和學難度都很大的課程,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而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發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手段。

  2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

  理論教學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基礎,國內高校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課堂講授書本知識,由於理論本身的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疲憊厭倦,很難形成感性認識,這種為應付考試而進行的學習,並不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思考。這一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中普遍存在,雖然在人才的培養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總體效果卻不甚理想,要提高理論教學效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改變當前教學模式。

  2.1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人才培養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要敢於打破落後的教學計劃,根據社會需求來制定教學內容,爭取在有限的時間傳授給學生有用的知識,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慾望,為實踐教學奠定基礎。經濟理論是經濟實踐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且隨著經濟實踐的發展而深化,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和教材的選定上,要推陳出新,引進前沿的學術理論和最新的經濟範例。同時,鑑於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主導作用,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及時進行調整,以縮短理論和現實之間的距離,強化計量經濟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2創新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

  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互動授課方式和反向教學模式。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理論教學枯燥乏味,適當增加互動式授課,讓學生走上講臺講解自己的觀點,理論知識變得更生動、更形象,透過同學間的相互討論,互相補充和啟發,化被動為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顯著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既活躍了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習效果,又鍛鍊學生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反向教學模式是滿足學生求知慾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生髮現一些在實際生活中不能理解的經濟問題,帶到課堂向老師請教,在與老師探討的過程中,深化了對經濟問題的理解,完成理論與實踐的初次結合。教學手段的豐富不僅學生理論學習的興趣得到提升,而且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顯著提高,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明顯增強,從而提升了理論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2.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水平

  教師是創新理論教學的主體,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導因素,計量經濟學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提升其教學水平的關鍵。計量經濟學是一門處於動態發展中的學科,新的知識和理論不斷湧現,因而要重視對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提升其理論水平和創新意識,引導其投身於教學和科研之中,從而提升教學水平。

  3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

  經濟學的宗旨就是要解釋和解決現實中的經濟問題。經濟學是一門致用之學,須對現實世界的經濟現象進行描述,對經濟規律做出解釋,能否準確地解釋經濟現象與規律,能否有效地指導社會經濟實踐,是評判經濟理論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可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產生全面而感性的認識。但目前許多高校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只是做做形式,走走過場,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相匹配,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我們要想使實踐教學真正取得實效,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3.1加強理論教學的過程化學習,為實踐教學夯實基礎

  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教學活動中有實驗教學環節,安排在計算機房進行,在每一章都有一個綜合案例,既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熟悉計量軟體操作。將抽象的計量經濟建模方法貫穿於具體的經濟範例分析之中,將枯燥而乏味的理論分析變為生動而有趣的案例分析,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接受相關的知識。這種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教學模式,契合大多數學生的認知習慣,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使學生能夠有紮實的專業基礎,並提升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實踐教學夯實基礎。

  3.2調動師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

  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關鍵性因素,要適當地引導並激勵學生,發揮其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只有提升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被動狀態,才能真正達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老師既是理論教學的組織者,又是實踐教學的引導者,學校應鼓勵和支援老師進行更多的課程實踐教學,還應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老師多接觸社會,提升教師隊伍的實踐教育能力,同時邀請社會上一些有實戰經驗的專家來學校做專題講座,讓同學多瞭解社會,以彌補校內教師實踐經驗的不足。

  3.3重視探索性實踐教學,強化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融合

  計量經濟學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切忌照本宣科,作是一門應用性與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其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計量經濟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透過“探索性案例”使學生深刻體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會如何進行定量分析,並清晰地進行闡述。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探索性學習過程的引導和考核,以提高教學的效果,真正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4計量經濟學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模式

  理論與實踐教學相互依存,相得益彰。紮實的理論功底是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基礎,實踐教學改革必須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同時,失卻實踐的理論是空洞而乏味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具有內在依存性和統一性。我們按照問題導向———研究探索———理論提升———指導實踐的教學思路,建議採用如下幾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4.1案例教學與課堂討論

  首先利用案例教學提出問題,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然後進行課堂討論,讓他們提出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然後針對學生的分析進行指導,對問題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與總結,讓學生較好的體驗與感受計量經濟學,而不只是空談理論。利用案例來提出計量經濟學所探討的問題,案例教學可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與掌握抽象的理論,提高其學習興趣,教師對關鍵知識點進行講解,鼓勵學生相互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獨立探索和共同探討中,獲得一種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4.2學術論文探討模式

  閱讀一些經典的學術論文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計量經濟理論,採用學術論文探討模式應注意論文的選擇,既要儘量貼近現實生活,又要難度適中,教師可選擇一些經典的學術論文讓學生先閱讀,然後進行討論,這可對有學術興趣的同學進行啟蒙,而且學術論文的精讀是把握計量經濟學前沿的有效方法,對那些希望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學生來說,研讀學術論文更是一種將其引入計量經濟研究的有效方法。

  4.3專案團隊學習模式

  由教師設計教學專案,將學生分為幾個團隊,引導學生團隊協作完成教學專案,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升其理論和實踐能力。基於專案團隊的教學模式,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又能夠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社會調研,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的分析中去,加深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解和運用。

  5結論

  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既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的特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融合應是一種互動的發展模式,符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將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融合,才能達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子奈.關於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哲學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10,(2):69-83.

  [2]陽玉香,譚忠真,莫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J].經濟研究導刊,2010,(20):212-213.

  [3]沈星元.基於SECI知識創造模型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15):165-166.

  [4]莫旋,陳敏.計量經濟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特區經濟,2016,(2).169-170.

  [5]聶紅隆,沈友華.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和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5,(12).119-124.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4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認為對二本經管類學生在教授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思想的同時,更應該結合實際以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為首要目標,選擇經典案例、合適的軟體進行輔助教學,儘可能做多的實驗,運用並鞏固所學知識。

  關鍵詞:二本經管類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

  1引言

  計量經濟學在我國發展時間較晚,到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才確定《計量經濟學》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共同核心課程之一,自此,才逐漸被各個高校重視[1]。作為經濟學科的工具性課程,計量經濟學運用到實踐中,滿足具體經濟職業的實際要求,才是開設計量經濟學的根本目標,教授好學生計量經濟學更是經管類專業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客觀需要。計量經濟學對於二本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可以說一直是比較難的甚至是所學課程中認為最難的一門課。原因有多個方面,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的綜合,對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學、統計學都具有比較高的要求,可想而知,這對於經管類文科背景而且又是普通二本的學生是多麼巨大的挑戰。那怎麼才能讓二本經濟類學生學好計量經濟學呢?本文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分析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並對如何根據實際情況教好計量經濟學進行了探索,希望對相關同仁有一定幫助。

  2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主要問題

  筆者剛開始教學時也有很多誤區,當時只想儘量的把知識教授給學生,每個過程儘量的給推導證明,但是效果卻很差,進度慢,導致學生把計量經濟學的運用拋諸腦後,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計量經濟學所運用的數學方法上,從而最後學生認為太難而又沒用。隨後根據學生反應,筆者進行反思,根據學生的不同改變教學思路,多年下來,也有較明顯的效果。所以,教學計量經濟學首先要了解學生及所擁有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主要問題如下:

  2.1計量經濟學本身比較難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與公式推導,比較繁瑣,而且沒有很好的經濟學、數學、統計學基礎,理論與公式根本無法理解,教授過程也比較難。如果老師在教授過程中只注意理論講解、公式推導,學生只會感覺晦澀難懂,很難跟上,從而缺乏學習的動力,大部分會半途而廢。

  2.2學生基礎比較差

  計量經濟學對學生的基礎要求比較高,但是二本經管類的學生大部分文科多些,本身數理基礎相對就差些,而且計量經濟學的概念是經濟學、數學、統計學的綜合,這三門都較難,如果任何一門學的不好,以此為基礎的計量經濟學就更難學好了。另一方面,本身經管類好多課程記憶類比較多,二本的學生自覺性也差,好多學生養成了期末靠背,平時只聽不練的習慣,而計量經濟學一般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用此學習習慣學習計量經濟學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2.3學習認識有偏差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工具性課程,不像與英語、會計、金融、保險、海關等方面的證書相關課程那麼直接,有些學生認為上課學的東西將來沒什麼用,上課去了也不好好聽,甚至看手機,做其他作業、看跟考證書有關的課程;即使有部分學生雖然想好好學,但聽著聽著就感覺難了,跟不上,也就不好好學了。

  2.4學習知識太僵化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二本的好多學生的學習思維僵化,一是一,二是二,不會變化,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按照老師說的死記硬背,稍微一變,就錯一片。不知是長期學習方法的結果,還是上了大學之後,一些課程學習習慣或認識導致的結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計量經濟學,只能學到表面,根本無法靈活運用。

  2.5教學課時少

  除了基礎差、缺乏興趣,學習課時少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現在大多高校上課時間改為16周,每週課時,課程學分不斷減少,計量經濟學本身及所學的基礎課程都是比較難,需要時間較長的課時,在只有48課時情況下[3],學習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都困難、課時很緊張,更何況要理論與運用共同進行呢,最後就可能導致重理論輕實踐的結果。但是即使學生理論學習的好,沒有實踐,理論也很快就忘,到期末學生就感覺什麼都沒學會。

  3改善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思考

  隨著計量經濟學的越來越重要,在如何能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其重要性,以及相對輕鬆最好能夠感興趣主動去學習的方法上,無疑值得我們老師不斷探索,筆者經過教學,與學生交流,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出幾點經驗:

  3.1合適的定位

  二本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說有點低,學習的自覺性相對也較差,如果想讓他們門門課都學好除了個別學生,有很大難度,而且計量經濟學要求的基礎課程較多,而且門門有難度,這樣怎麼辦,讓他們繼續把所有理論與過程都掌握,這樣顯然行不通,結果只能是老師辛苦而學生人人如聽天書。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我們不能像對理科的學生那樣要求他們,也不能按計量專業的學生要求他們,要按照他們的實際情況,結合我們的目標,我們學習計量經濟學,如果所有理論與計算原理都掌握那當然是好,但是我們最終的要求是會運用,對於二本的學生既然達不到那樣的效果,那麼我們就更應該注重我們最終的目的,在有限的學習過程中,讓他們掌握計量經濟學思想方法原理,而不重視方法推導[4],會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達到計量經濟學作為工具性課程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儘量少用數學與統計學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複雜的計算有軟體幫助,只要懂得原理,這樣計量經濟學減少了難度,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減少畏難情緒。

  3.2經典的案例

  運用,是我們最終的目標。學生掌握了建立模型的步驟並進行檢驗,但是依然很難運用到實踐中,如何運用?這才是我們教授學生計量經濟學的根本目標。學生的經濟學知識,及相關專業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太靈活,即使掌握較好地,讓他們運用到實際中也很困難,這就需要大量的實際案例結合到理論教學中[5],目前,我國大多數計量經濟學教材偏理論,在時間有限的條件下,這就需要教學老師,課下下功夫,尋找適合、淺顯易懂、容易操作的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使他們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儘可能瞭解這門課的意義,為學生打好計量經濟學的入門功底。

  3.3選擇合適的軟體

  如上所說,我們對二本學生更重視結果——運用,而不是過程,那麼複雜推導、計算不要求他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也無法要求,那就需要運用輔助工具——軟體,來幫助所有的過程計算,軟體給出最後結果,只要學生掌握了方法原理從而可以對結果進行分析,就達到了我們教學的目的,學計量經濟學讓他們感覺也更有意義,而不會因為複雜的計算失去了興趣,也不會讓學生認為計算才是計量經濟學的主角。但是又一個問題來了,現在大學課程所給的教學課時越來越少,一門課程的教學時間已經很緊張,再加上一個軟體學習是不是更難?是的,有些軟體確實很難,要程式設計,那就要單獨學習,但對於本科學生的要求本身不是太高,有一個軟體——eviews,可以解決本科生所有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傻瓜式的軟體,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再程式設計,在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同時就可以附帶學習。

  3.4合適的實驗

  雖然理論教學課堂上理論加上案例,讓學生基本理解計量經濟學的運用,但是距離真正獨立運用還有一定差距,更何況同時還要學會軟體運用,所以必須安排合適的實驗。每章代表一個大的知識點,裡面會有許多小的知識點,怎麼才能更好的鞏固這些,除了適當的課外練習,更需要合適的實驗,才能達到讓學生運用的目的。實驗課上,為了學習鞏固課堂知識,同時學會軟體運用,老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完成老師自選資料的實驗報告,課後再讓他們自找資料根據所要求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完成實驗報告,這樣會具有明顯的進步,也能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查詢資料、獨立思考的能力。

  3.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一學期只有48課時的時間內,包括理論又有實驗,想學完目前我國計量經濟學教材所列的內容,非常困難,那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在大學中,比較自覺的學生,而且有興趣,才會主動去學,很多都是被動的接受。如何積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覺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性,除了課後實驗、練習外,同時給學生分組讓他們課後完成經典案例尋找,引導優秀學生國外經典教材(比如古扎拉蒂《計量經濟學精要》、伍德里奇《計量經濟學導論》)的同步學習,並用軟體操作訓練,作為平時分的評價標準,起碼讓以後繼續深造的學生,自學完成相關內容,不會感覺困難。

  4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打好計量經濟學基礎,因材施教,不能純粹的理論教學,也不要妄想學生能掌握所有的理論,同時又要相關的輔助課程作為基礎,要運用考試、小組討論、上機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運用實際案例講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分析經濟問題及構建模型,培養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竇祥勝.關於提高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xx;(11):97-101.

  [2]胡淵.經濟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分析——基於調查問卷的分析[J].科教導刊,20xx;(12)上:140-141.

  [3]孫趙勇,史耀波.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計量經濟學教改方案研究[J].教學研究,20xx;(7):93-94.

  [4]李曉寧,石紅溶,徐梅.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xx;(6):33-36.

  [5]何劍.《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三維”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施[J].統計教育,20xx;(2):28-30.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5

  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科的核心課程之一,其重要性越來越得到重視和認可。但是,相對於其他經濟學課程,由於其使用較多的高等數學、機率論和統計學知識,它的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尤其是對於數學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更是如此。筆者結合自己學習和講授計量經濟學的經驗,從教材選用、教學內容選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關係處理、經濟理論、經濟資料和研究方法的關係處理、基本思路和數學過程的關係處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善教學效果的建議。

  一、教材的採用

  目前,在版本繁多的計量經濟學教材中,可按編者的國籍分為兩種:一種是翻譯版的國外教材,作者主要為伍德里奇、格林、古扎拉蒂等;另一種是國內學者編著的教材,作者主要包括李子奈、趙衛亞、王維國、李長鳳等。國外教材特別注重具體的商業或經濟案例分析以及從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大多案例生動有趣。教材強調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經濟課程主要是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工具;針對具體案例,使用較大篇幅的文字進行解釋和說明,較少使用數理統計學等數學知識,可讀性強,適合入門學習。國外教材的結構與內容設定,適合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同時有助於培養學生藉助計量經濟學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直覺,尤其有助於提高學生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能力;但由於不夠重視數學理論的教學,影響學生解釋計量經濟學結論的能力和進一步學習高階計量經濟學的效果。

  國內教材大多更重視數理統計學等數學理論的推導,邏輯性相對較強,數學公式繁多,但案例相對缺乏且關於案例的經濟解釋和說明較少,綜合性較弱。國內教材的結構與內容設定,使得數學基礎一般的學生由於看不懂數學公式導致學習難度偏大,進而產生厭學情緒;部分數學基礎紮實的學生,即使較好地掌握了計量經濟學理論,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和進行經濟研究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但不一定具備敏感的經濟直覺,無法很好地使用計量經濟學來解釋並解決現實經濟問題。我國目前主要採用國內教材,難以一概而論認為哪一種教材更好。總體來說,對於初學者,作為入門教材,國外的教材更加合適;對於將計量經濟學僅僅作為工具的研究人員,國外的教材更加實用;對於具備紮實的數學基礎、側重於理論研究的教學科研人員,國內的教材更加適用。總之,教材應該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和期望達到的目標進行選擇,儘量避免盲目地選用名氣大的計量經濟學教材。

  二、教學內容的篩選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主要由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除了一小部分教學研究人員本科畢業生並且正在繼續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外,絕大部分都屬於碩士博士,將直接進入工作崗位。鑑於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在本科階段,本文認為計量經濟學應當定位於基本方法的教學,使學生具備運用這些方法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鑑於這種情況,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應該重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基本應用;應該強調現實的經濟背景,增加現實的經濟案例,儘量簡化繁瑣的數學推導;對學生的考核也不應強調其數學推導,繁瑣的數學推導可以安排在研究生階段的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使學生更多感受到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經濟學課程,而不是數學課程;本科教學應以經典計量經濟學為主,可以概括性地介紹一些新的發展方向。而更多的計量經濟學新發展、新領域應放到研究生階段的教學中。針對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定位,一定要加強計量經濟學師資的建設,大力培養既掌握數學和計量方法又熟悉經濟學的教師隊伍。為了提高學生運用計量經濟方法的能力,可要求每一個學生針對某些具體經濟問題,獨立完成模型構建,編寫研究報告,積極推行案例教學、專案教學、課程論文,並將這些定為考核學生的重要內容。

  三、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

  各層次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都注重強調理論體系的完整性,而忽略理論方法的實際應用。計量經濟學教學目前現狀是十分注重引數估計和各種檢驗的理論和方法,而對應用模型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經濟資料通常是非實驗資料,而且常常存在資料缺失的問題,如何根據已有資料去尋找相關的資料來替代缺失的資料是十分重要的。對這些問題的講授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具有很大的好處。同時,計量經濟學軟體(如TSP、Eview)s的實際操作訓練也是薄弱環節,學生不能熟練掌握軟體的應用,或不能對結果作出合理的解釋,從而限制了運用計量模型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所以,計量經濟學教學應高度重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在教學安排上,兩者要統籌規劃,根據理論教學來合理安排實驗教學,結合案例講授和加強軟體操作訓練,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並使學生能夠使用計量經濟工具分析一些經濟現實問題。

  四、經濟理論、經濟資料和研究方法的關係處理

  運用計量經濟學處理經濟問題通常有6個步驟:理論或假說的陳述;經濟資料的收集;計量經濟模型的建立;經濟模型引數的估計;經濟模型的假設檢驗;運用模型進行預測。可以看出,任何一個計量經濟模型賴以成功的要素有三個:經濟理論、經濟資料和研究方法。經濟理論是經濟現象的行為理論,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基礎。經濟資料是所研究物件活動水平、相互關係以及外部環境的資料反映,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原料。研究方法是計量經濟學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計量經濟學區別於其他經濟學科的主要特點。在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中,研究方法經常是重點。研究方法的水平往往是一項研究成果水平的主要衡量依據。同時方法的研究也是最難的,因為方法的研究均涉及高深的數學理論,而數學理論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而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

  學習計量經濟學同時要重視對經濟學理論的掌握。缺乏經濟學理論、不瞭解經濟行為規律不可能建立合理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和選取收集合適的資料樣本。許多學生雖然數學水平比較高,但受經濟理論的制約,而不能深刻領會計量經濟學的精髓。經濟資料同樣重要。經濟資料是決定研究成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資料的獲取途徑和資料質量已經成為制約計量經濟學發展的瓶頸。雖然網際網路為資料查詢提供了很大便利,但許多資料是不公開或需要收費的;而在大量資料中找到對研究有用的資料則更為困難。所以,計量經濟學的學習必須兼顧理論、方法與資料,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影響對計量經濟學的掌握。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6

  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石並結合統計學、數學而產生的計量經濟學從其誕生到現今短短几十年所發展完善的一系列實證研究方法,被廣泛應用於經濟與管理類各學科理論與實際的研究中,成為指導現代經濟學研究的重要理論和實證工具。計量經濟學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其理論教學具有強烈的專業性、針對性。在理論教學中,包含著建立在經濟學理論上的大量數學公式推導,各類統計量的選取與設定,繁雜的資料演算,複雜的模型引數計算與檢驗。但當在實際中面對著大量的資料進行引數估計時,理論教學方法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論演算法便很難解決冗雜的資料運算問題,限制了學生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各類經濟計量統計軟體應運而生,為以理論課程為指導的實踐課程的開展提供了硬體支援。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高等教育與科研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新世紀人才的實踐動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尚未充分認識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計量經濟學自身集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三大學科於一身,有著其專業性和一定的難度,內容偏向於數學、統計學方法和推導的介紹與講授,其核心便是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所倡導的建模、引數估計、檢驗等一系列方法的具體過程。但是這會使廣大低年級本科學生感覺其內容深奧、晦澀難懂,在實際解決問題時不知從何處下手應用所學知識,極大影響其對這一學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在實際教學中,對於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實驗教學卻缺乏重視,認為實驗教學的目的只是為了驗證理論教學中的方法與結論或者只是單純的軟體使用方法介紹。筆者認為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是將複雜的理論、繁瑣的數學推導、高深的統計量具體化、形象化;在實際操作和解決實踐問題的過程中將計量經濟學中的“為什麼”變為“是什麼、怎麼辦”的問題。培養學生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逐步解決問題的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掌握計量經濟學從建模、資料收集整理、引數估計、檢驗、模型修正、預測直到政策評價的完整意義、結構和步驟。在此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用具體形象的結果掌握一系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完成理論計量和應用計量的完美結合。因此,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絕不僅僅是理論教學的補充,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二)實驗教學模式僵化,難以滿足不同層次需要

  1、教學模式僵化。目前,計量經濟學的實驗教學模式主要是以驗證式實驗教學模式為主,通常採用先講授後實驗與邊講授邊實驗兩種教學方法。對於先講授後實驗這一方式,徐佔東等學者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脫節,無法及時消化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對於後一種方法,儘管能夠使學生將理論聯絡實際。但是與第一種教學方法一樣,它們均採用講授、驗證式的教學方法,“填鴨式”的向學生展示軟體如何操作,驗證書本內容,從而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相應內容,亦步亦趨地模仿教師所展示的內容。

  2、教學手段、媒介單一。在應用計量經濟學實際處理資料以及實驗教學中,計量軟體的運用是計量分析的基石。EVIEWS、STATA、SPSS、SAS等各種計量軟體在處理不同的問題時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計量經濟實驗教學中,往往只會粗略的講解一種軟體的使用,軟體使用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用一些命令來完成預想的結論。學生對於軟體的知識極為有限。國內大量計量實驗教學均使用EVIEWS作為教學軟體,當面對著大量的截面資料或者是面板資料時,其在估計、驗證、作圖方面的功能遠遠不如STATA。而在處理巨大的金融資料時,SAS的功能便會凸顯。因此,提綱挈領的向學生介紹各類軟體,給出相應的參考資料和網站,介紹各類軟體基本運用,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3、層次模糊,難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需求。無論是面對專業知識較為薄弱的本科生還有已經具備一定積累的研究生,計量經濟實驗教學均採用相似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維。對於功底相對薄弱的本科生,實驗教學目的是讓他們從另一個環節進一步學習計量經濟學,並逐漸掌握其實際應用。而對於已經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生,他們更希望能熟練運用軟體來解決他們所思考,所面對的問題。對於更高層次的研究生,實驗教學的目的和模式更應該有所差異,此時的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和解疑者,實驗教學目的是讓他們透過實際操作去發現新問題,得到新啟示,實驗教學應充分發揮其自主性。

  4、實驗課程評價機制不完善。作為理論課程補充的實驗課程,對學生考核往往是透過其上交幾份實驗報告為基礎。然而我們目前要求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往往是以教材上已有案例為基礎,加之老師在實驗教學課堂上一步步演示如何操作得到結果而生成的報告,學生只需簡單的模仿,甚至是抄襲,背離實驗教學初衷。

  (三)專業針對性過強,限制了跨學科複合性人才的培養

  儘管計量經濟學誕生初始是為了對經濟變數之間的關係進行數量的說明和預測。但是七十多年來,理論計量經濟學發展所產生的一系列研究應用方法:諸如OLS引數估計法、迴歸法、方差分析法等已經被廣大社會學科所採用。以諾斯為主的經濟學家更是將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應用於歷史,發展成為“歷史計量學”並摘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現代學科的發展,各學科的融合性大大加強,而計量實驗教學物件仍主要針對經濟學等相關專業學生,所分析和驗證出發點均是常規的宏微觀經濟問題。不僅限制了其他專業的學生學習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本專業所遇到問題了途徑,也禁錮了經濟類專業學生跨專業研究問題的思維。只有走出傳統“計量經濟學”理論思維的實驗教學,才能滿足“寬口徑、創造性”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四)實驗教學軟硬體條件亟待改善

  由於長期以來對包括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在內的經管類實驗教學的重視不夠,實驗教學師資不足,缺少計量經濟學功底紮實並掌握各類軟體應用的實驗教師,實驗課課時過少。近年來,各大高校經管類實驗教學中心蓬勃發展,各類軟體安裝完善,但由於種種限制,學生缺乏充分利用已有裝置的機會。

  二、國外實驗教學特點和經驗

  歐美等發達國家一直認為實踐教學是理論創新的源頭,堅持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中心,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學生採取不同教學方式,提供優良的軟硬體基礎,保障學生充分展示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不斷更新實驗教學內容,與最新經濟社會問題保持一致

  美國的高校和教師都十分注重將最新的實驗軟體,前沿的相關問題和最新的方法引入到實驗教學當中。他們不斷更新和變化各種案例,收集各種各樣的資料,採用各類計量統計軟體,分析解決各類經濟社會問題,使學生在掌握應用方法的基礎與現實世界保持一致。

  (二)高度注重實驗的層次性

  在美國,各高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不同水平的教學大綱,實驗教學側重點各不相同,但其最終落腳點均是使學生掌握相應課程的基礎概念,操作方法並最終獨立完成實驗,解決實際問題。

  (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

  美國高校將實驗課作為必修課程開設,教師主要角色是一個引導者,指導學生剖析問題,給學生留下啟發性的問題和專題實驗供學生在一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向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考資料和網站,供他們自主學習與探索。

  三、計量經濟學開放式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目前,我國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中問題重重,跟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無論在實驗教學理念和方式上都存在著相當的差距。因此,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讓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衝出理論教學的包圍,探索一條開放式的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途徑,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跨專業、具有創新性的實踐型人才。

  (一)走出計量理論桎梏,重視實驗教學,培養計量分析思維與能力

  在實驗教學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在課程設定上應該加大實驗課程比重,採取必修和選修相結合的方式保障學生和老師參與到實驗教學中。經管類實驗室應保障對學生的開放,讓他們能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在實驗教學中拋開繁瑣的理論證明和推導步驟,應該向學生展示一幅計量經濟學的整體框架,培養他們從問題產生、模型建立、資料收集整理、迴歸分析等一系列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掌握計量經濟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步驟。在建立模型、收集整理資料等產生問題給出必要的解答和協助。教師更應該收集最新的前沿問題案例以及經典案例,透過案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理論和應用知識的架構與結合,觸類旁通掌握各類計量軟體。

  (二)跨越“計量經濟學”,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

  隨著各學科融合的加深,社會對複合型人才需求的劇增。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需跨越其“經濟計量”基礎,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彌補不同專業背景間的斷鏈現象,讓更多人更多學科融合到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中。眼下大量社會科學研究已經開始採用計量經濟學的實證研究方法:無論是對統計學有一定要求的社會學研究,還是看似毫無關係的歷史學、心理學、法學等研究上,計量經濟學的實證研究方法在進行因果關係研究和預測上都已被廣泛使用並以事實證明其相關性。然而,由於這些學科的學生在數學、統計和經濟理論上的欠缺,並且我們不可能採用經管類專業學生的教學方式向其論證和解釋方法的內在含義。因此,面向不同專業學生以不同形式開設開放式實驗教學課程,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實踐專案,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其在實驗過程中不斷髮現自己的欠缺,在其有需求時給出指導和講解。透過這種跨越計量經濟學的開放式實驗教學,拓展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其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實現學科的交叉融合,擴大計量經濟學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三)提高教師的實驗教學專業素質

  國外相關經驗告訴我們,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專業素質高低對實驗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負責實驗教學的老師只有自身充分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熟悉了各種軟體的操作使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模式和手段,跟上現實問題的步伐。

  (四)探索型實驗的考核方式,調動自主學習能力

  改變原有的驗證型的考核方式,不給學生任何話題限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現實問題進行探索,透過群體的討論,共同協作與交流,完整地完成計量經濟學分析步驟。促進他們主動去收集、閱讀相關資料,嘗試使用各類軟體解決問題,在討論中加深對理論知識和應用的掌握,發揮學生自身能動性和創造性。

  四、結束語

  現代研究方法和社會的發展要求眾多學科的人才均或多或少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實證研究方法和相應軟體的使用。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正是這一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探索性實驗教學方式,不禁錮於“計量經濟學”專業理論的實驗教學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變“學為主”,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跨學科、寬口徑的實踐型、創新型專業人才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包慧敏,烏雲花.改進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J].高校教育研究,20xx(1).

  2、彭長生.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與改革[J].安慶師範學院學報,20xx(6).

  3、徐佔東,王維國.計量經濟學探索型實驗教學研究[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

  4、王立平,王健.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xx(12).

  5、龍春陽.國外高校實驗教學改革的經驗、特點及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xx(10).

  6、朱強,夏豔秋.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20xx(12).

  *本文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建設專案;專案編號:E201019。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7

  目前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很多高校財經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但從教學的角度來看,計量經濟學仍然是一門難教難改的課程,其原因是在教學實踐中不僅需要突出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還需要重點培養對現實中經濟問題的解決能力。因此,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對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革與創新,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一、關於應用型的教學模式

  關於教學模式的含義由來已久,但將教學模式作為教育研究的一個真正的獨立範疇,主要是從喬伊斯和威爾等人的研究開始的。目前有關教學模式意義的界定比較多,喬伊斯和威爾等人在其《教學模式》的著作中定義:“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在選擇教材、指導在教室和其他環境中教學活動的一種計劃或範型。”而朱小蔓的界定是:“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支配下,對在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較系統而具有典型意義的教育體驗,加以一定的抽象化、結構化的把握所形成的特殊理論模式。”

  上述各種關於教學模式的定義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學模式的具體含義,從定義來看不盡相同。由此可見,一項或者某一課程的教學模式至少具備以下特點:(1)需要一定的理論作指導;(2)需要詳細的教學計劃和目標,並加以實施和完成;(3)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活動程式和方法策略。總之,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應該包含主題、目標、條件、程式和評價等五個要素。這些要素所處的地位與發揮的作用不同,功能也就具有差異性,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絡,相互蘊含、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模式。

  計量經濟學應用型教學模式就是以計量經濟學理論應用為目的,從教學目標、教學原理、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形成系統化的理論模式,並將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實踐中。因此,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打破以“教”為主的傳統模式,轉向以學生的“學”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能夠利用計量經濟學理論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二、關於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方面更多地側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和應用的教學環節,這不僅讓學生感覺該課程教學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也很不理想,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差。

  (一)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相脫節

  作為一門方法論的學科,計量經濟學相比其他課程的應用性更強,不但強調基礎理論、實踐操作和統計軟體三者的結合,更注重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但目前大多數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授課主要以理論方法的講授為重點,缺乏對實際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一般包括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建立理論模型、引數估計、模型的檢驗及模型的應用,很多老師更多地將講授的重點集中在引數估計與各種檢驗方法和理論論證上,但對如何提出經濟問題、如何將實際的經濟問題轉化成計量經濟學模型,估計出的引數如何應用和進行經濟學解釋等方面卻講授得較少,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缺乏這方面的練習。

  因此,雖然學生學了很多模型檢驗和引數估計的理論方法,卻無法靈活運用這些方法,或者只會使用計量經濟學軟體對模型做出估計而無法進行合理的經濟學解釋,尤其是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有待加強。

  (二)重理論模型的推導,輕實際操作

  計量經濟學課程是以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會利用很多的數學方法,但又不完全等同於數學,加上目前很多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數學基礎並不好,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將大量的時間用在數學推導上,不但事倍功半還讓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充滿恐懼,不像理科生,數學推導對這些學生來說比較困難,他們也對推導過程不感興趣。比起數學推導過程,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更加願意接受現成的方法和思想及結論,因此,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進行數學推導,只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由於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的交叉學科,必要的數學推導也是難免的,而數學公式的推導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數學原理和方法基礎,儘量避免課堂上只進行理論推導的枯燥乏味,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三)缺乏案例教學,實驗實踐教學不足

  目前各個大學使用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理論體系相對都比較完備,很多教材中也都引入了許多經濟案例分析,但由於案例的設計和安排過於理論化而不易讓學生接受,加上有些學生經濟學基礎相對薄弱,無法很好地理論聯絡實際,更難以運用所學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對實際的經濟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加上課時所限,實驗課程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失去了興趣,甚至懷疑計量經濟學的作用。因此,應用型教學已成為培養適應能力強的實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計量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革新教學方法

  本科階段的計量經濟學課程應主要以案例教學和課堂討論為主,理論主要以理解思路和原理,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難度較大,尤其是對數學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因為數學功底不好而沒有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現實的經濟社會生活中搜集經濟案例,以專業期刊為輔助參考,以問題為導向構建教學模型,引入學科解釋,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學習方法和了解該模型的意義。瞭解學科的實際應用。同時,在課堂上應該展開討論,同時根據相關問題進行提問、解答,找出解決辦法。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透過資料調查、思考,進行分組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適當進行提示,並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將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要求深入到教學中,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感。此外,可以組織專家開展講座、報告等,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

  (二)革新教學手段

  計算機的應用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是非經典計量經濟學。建立與應用計量經濟的模型,需要大量的資料存取,並有繁雜運算過程,但如果使用傳統的計算方式運算,既耗費時間和人力,又沒有效率。很多模型的建立和運算都需要輔助於計算機來完成,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網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運用也是計量經濟學教學手段革新的主要方面。在教學中知識的講授與計算機應用相結合,讓學生掌握一兩個軟體的應用就十分重要,除了理論課程以外,應合理安排學生的上機操作時間,熟練掌握應用軟體,學生透過上機訓練,能夠更加清楚直觀地瞭解各個模型與公式,領會運算結果的概念並判斷運算結果是否合理。此外,還需利用便捷的網路,將教學的大綱、計劃、應用軟體等教學必需資料放於網上,將各個教師的聯絡方式放於網上,以便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地學習,並且有利於師生間的及時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科的教學效果。

  (三)革新考核方式

  本科階段的計量經濟學課程應該以應用為主,傳統的考試模式以測驗和理論考試為主,很少進行案例分析、隨堂討論、上機實驗等方式,這就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實踐教學中進行的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等需要透過考核方式的革新來進行測試,以便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應用能力。根據計量經濟學課程特點和教學模式,現將考核方式改為課堂測試,側重於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上機實驗,側重於軟體應用和模型引數估計;課程論文寫作,側重於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理論考試相結合,課堂測試應包括隨堂討論、問題探討等,上機實驗主要考核學生對軟體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課程論文寫作是計量經濟學應用的核心部分,最終將測試定為平時測試、上機實驗、課程論文和理論考試四部分,並進行加權綜合評定。這樣將課程評價的激勵與引導作用真正激發出來,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教師可以憑藉課程評價中得到的學生的反饋內容來改善當前教學中的問題,積極最佳化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

  (四)革新學生學習途徑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資訊的途徑不斷增強,但同時也加大了資訊篩選的成本,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有效便捷的學習途徑,就需要針對計量經濟學的課程特點建設相適應的案例集或案例庫。其中有幾方面需要引起關注:(1)所選擇的案例需是接近現實情況,且易被學生接受的,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所選擇的案例需體現出計量經濟學科的含義、方法及原理;(3)所選擇的案例需具有時代前沿性和廣泛性。選擇不同型別的案例可以吸引不同的學生,同時還體現出了學科用途的廣泛性;案例跟隨時代經濟不斷變化,這也體現出了學科的適用性,更加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培養其求索精神。

  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自發學習,將內在的無限創造力激發出來,將生硬難懂的理論轉化為簡單易懂的案例問題分析,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們透過實踐不斷地探索教學經驗,吸取教訓,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工作進行改革。如增加啟發式教學的比重,採用雙向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透過列舉事實來具體分析,啟發學生開拓思維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增加多媒體教學分析,增加實驗比重,同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以此提高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8

  1、引言

  1. 1國內外計量經濟學的發展。計量經濟學 (Econometrics)一詞最早是在1926年由挪威經濟學家、第一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 Frisch發表的《論純經濟問題》一文中,按照“生物計量學”(biometrics) 一詞的結構提出的。但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被正式確立,其標誌一般認為是1930年12月弗瑞希(Frisch) 和丁伯根(J. Tinbergen) 等經濟學家發起的國際計量經濟學會和1933年由它創辦的學術刊物《Econometrica》的正式出版。1980年以來,計量經濟學在我國得到廣泛傳播與飛速發展,經濟學研究的數學化和定量化是經濟學迅速科學化的重要標誌,計量經濟學成為一門能夠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學科。

  1. 2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步驟。

  運用計量經濟學研究經濟問題,一般可分為四個步驟: 確定變數和數學關係式-模型設定; 分析變數間具體的數量關係-引數估計; 檢驗所得結論的可靠性-模型檢驗; 作經濟分析和經濟預測-模型應用。

  2、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應用

  經過引數估計和模型檢驗,確認為可靠的計量經濟模型才可以用於實際的經濟計量分析。計量經濟模型主要可以用於經濟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和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等幾個方面。

  2. 1結構分析。所謂經濟結構分析,是指用已經估計出引數的模型,對所研究的經濟關係進行定量的考察,以說明經濟變數之間的數量比例關係。也就是說,分析當其他條件不變的時,模型體系中的解釋變數發生一定的變動對被解釋變數的影響程度。

  2. 2政策評價。所謂政策評價,是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對各種可供選擇的政策方案的實施後果進行模擬測算,從而對各種政策方案作出評價。這種情況下,是把計量經濟模型當作經濟執行的“實驗室”,去模擬所研究的經濟體系,分析整個經濟體系對各種假設的政策條件的反應。計量經濟學模型用於政策評價,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工具-目標法。給定目標變數的預期值,即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透過求解模型,可以得到政策變數值。二是政策模擬。即將各種不同的政策代入模型,計算各自的目標值,然後比較其優劣,決定政策的取捨。三是最優控制方法。將計量經濟學模型與最最佳化方法結合起來,選擇使得目標最優的政策或政策組合。

  2. 3經濟預測。經濟預測是指利用估計了引數的計量經濟模型,由已知的或預先測定的解釋變數,去預測被解釋變數在所觀測的樣本資料外的資料。建立計量經濟模型是試圖從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中尋求變化的規律,然後可以把這種規律用於樣本以外的資料的預測。經濟預測可以是對被解釋變數未來時期的動態預測,也可以是對被解釋變數在不同空間狀況的空間預測。

  2. 4驗證理論。檢驗與發展經濟理論是利用計量經濟模型去驗證既有經濟理論或者提出新的理論結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濟理論只有能夠成功地解釋現實,才能為人們所接受。設定的計量經濟模型實際是人們對某種經濟規律的認識,而樣本資料是經濟活動現實的體現。計量經濟學將理論與事實結合起來,提供了一種檢驗經濟理論的方法。如果依據某種理論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地擬合樣本資料,模型估計檢驗結果與理論相符合,也就驗證了既有理論。

  綜上所述,本文簡述了國內外計量經濟學的發展歷程,在認識計量經濟學一般性研究步驟的基礎上,介紹了計量經濟學模型,著重對計量經濟學模型四個方面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分析。其主要結論如下: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非常廣泛的學科,能夠用於經濟結構分析、政策模擬、經濟預測和理論檢驗。誠然,計量經濟學模型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了預測期限短、精準度不夠、對非平穩發展過程和缺乏規範性行為理論的活動難以預測等情況,但是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在諸多定量分析問題中仍具有較強實用性。

  參考文獻:

  [1]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龐皓。計量經濟學[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xx

  [3]杜江,李恆,賈文。計量經濟學及其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9

  一、學生數學和統計學基礎差異下新疆高校經管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合班教學內容不當受教學設施、師資隊伍等因素影響,新疆部分高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較多采用合班授課形式。由於民族和漢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差異顯著,這就使合班教學中的學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礎分化現象。最重要的問題是,合班教學時需要兼顧教學內容設計和編排、課時數量和學生實際情況等因素,這勢必增加教學內容設計的難度。

  一是民漢合班導致設計教學內容存在一定難度。與新疆高校各專業中的民考漢學生相比,漢族學生的數學和統計學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顯好於民族學生,這就使民漢合班的學生出現數學和統計學基礎功底兩極分化的現象,這種合班授課形式導致教師出現教學內容偏多或偏少、難度偏深或偏淺的問題。這就需要對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調整。

  二是教學過程中偏重於計量軟體實踐操作的講解,忽視了計量經濟學基礎理論的教學內容。在這種驗證式的教學過程中,側重於要求學生掌握軟體的用法,但是從理論層面上看,學生並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後的原理,從理論上不能闡述操作步驟中暗含的相關計量經濟學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會結合實證結果對所研究的問題給予專業的解釋。

  三是教學內容不能反映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由於目前的計量經濟學教材選用國內權威教材,教學案例大多是摘錄國內經濟發展的資料,缺少反映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料,無法讓學生了解新疆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二)教材及軟體甄選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不協調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類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軟體甄選的科學性和實踐性之間的不協調性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受師資力量的影響,同一高校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由於教師所教授計量軟體的類別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樣化,一般很難統一成一種教材。

  二是對於新疆高校學生來說,根據主編的學術聲望和出版社級別所甄選的教材有的內容過多且難度較大,增加了授課難度,降低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是在新疆高校經管類專業中,有的學院以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教材甄選的主要依據,有的高校則注重某種計量軟體操作的實踐指導性為教材甄選原則。

  (三)數學和統計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自我效能感較低新疆高校特別是經管類專業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漢的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相比,其本身語言理解能力相對較差,而且他們本身對數學和需要數學基礎的統計學課程缺乏興趣,學習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這與計量經濟學的連貫性要求有差距,因為學習計量經濟學必須有良好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礎,而且其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主要表現在:有些學生在一些前期內容上“卡殼”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會明顯影響後續章節內容的學習;有的學生聽不懂的內容累積到一定程度,往往會產生放棄本課程學習的念頭;有的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對數學、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這樣的課程自我效能感特別低,有的學生從開始就徹底放棄了學習此類課程。所以,在民漢學生合班的計量經濟學授課過程中,民族學生自我效能感較低,學習狀態和掌握程度呈現兩級分化的狀態。

  (四)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師資力量薄弱教授經管類專業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師應該有深厚的數學背景、經濟學和統計學基礎,還要具備計量經濟學軟體操作的應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從事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教師具備這樣要求的明顯偏少。這就導致新疆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教學與經濟模型脫離、與實際案例脫節、與相關計量軟體分離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第一,有的高校講授計量經濟學的教師是非經管類專業的學科背景,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知識結構雖然能夠講授計量經濟學,但由於學科功底不夠深厚,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計量軟體分析經濟現象數量關係的能力較弱。

  第二,有的高校理論教學與軟體教學完全由兩個學院的教師承擔,理論教學由經濟類專業的學院負責,而計量軟體由數學或計算機學院的教師負責。從學科融合角度看,導致計量經濟學中的經濟模型與實際操作之間的講授產生脫節,影響教學效果。

  第三,有的高校僅注重某種軟體的操作應用能力,學生根本不瞭解經濟計量學的基本理論,使學生缺少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導致學生學完該門課程後,不能結合實際情況運用所學到的知識。

  (五)驗證式實驗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目前,新疆高校的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模式主要是以講授、驗證式實驗教學模式為主,通常採用先講授後實驗與邊講授邊實驗兩種教學方法,但在教學實踐中,該方法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填鴨式”地向學生展示軟體操作、驗證書本內容,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相應內容,亦步亦趨地模仿教師所展示的內容。第二,此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很少考慮學生統計思維和解釋資料能力及其運用計量模型解釋經濟社會現象的統計素養的培養。

  二、學生數學和統計學基礎差異下新疆高校經管類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改進

  (一)根據學生差異調整教學內容

  1.加強統計學內容與計量經濟學內容的銜接。統計學原有基本內容應該保留,保持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同時也要注重機率論與數量統計、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內容的銜接。

  2.針對民漢合班教學形式,建立機率論與數量統計、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課程授課教師之間教學溝通機制。注意三門課程教學的前後順序,避免內容重複講授,而且授課教師應根據學生基礎,對於涉及的數學基礎與機率論及數量統計部分,如有必要可適當多分配一些課時。對一些重要但難度較大或因課時受限的內容,應予以簡單介紹,以滿足“吃不飽”的學生,同時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學內容設計中應多引用有關新疆經濟發展的案例,這樣既可以瞭解新疆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也可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編制《計量經濟學案例庫和習題庫》,使教學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其中,案例庫由教師負責編制,習題庫由優秀學生的實踐調查報告和國內最新習題組成。

  (二)教材和軟體甄選應體現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1.在計量經濟學教材管理方面,學校應建立教材質量及其使用價值的評價機制。教材應樹立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理念,不僅要注重理論和統計方法,注重數學推導,同時還要增加計量經濟學軟體的教學課時數。

  2.教材甄選應突出“理論+實際案例+軟體”的特色。同時,根據長期的實踐積累,整合本校計量經濟學師資隊伍,發揮教師的優勢和特長,綜合各類軟體優勢,編寫實驗教學手冊,提綱挈領地向學生介紹各類軟體,給出相應的參考資料和網站,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彌補教學軟體單一的弊端。

  (三)調動自我效能感較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計量經濟學章節體系內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論推導———統計檢驗推導———案例”的順序安排的。針對基礎較差且理解能力較低的學生,教師設計教學環節可以從實際例題出發,調整該順序,即採取“案例———統計檢驗推導及驗證———理論推導———再舉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開,結合案例來講解相應的理論推導及概念內涵,然後再透過舉例進行鞏固,最後使學生系統掌握章節的核心內容。

  2、針對民漢學生基礎差異分化的實際情況,加之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性較強的課程,可設計PBL型的案例題,將學生置身於實際問題情境中,透過“講解+提問”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軟體操作和實證分析能力。同時,在教學中應減少對概念、理論推導等內容論證的時間,側重對計量分析方法的應用步驟和背後暗含的理論講授,使學生掌握針對不同計量分析資料進行相應處理的方法及實證結果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能力。

  3、教師應與學生多溝通,掌握學生基本情況,將學生分成小組開展學習活動。根據授課內容教師可安排專題性講座,及時消除學生畏難情緒,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透過設計案例習題,由學習組長帶領組內學生收集資料、處理資料和計量分析,同時組織小組對實證分析結果進行討論,並由組內選派一名學生講解案例分析過程及相應的結論。

  (四)提升計量經濟學課程師資的專業能力

  1、注意各學科教師之間的銜接。師資隊伍中應包括機率論和數理統計專業的教師、統計學教師和計量經濟學教師,並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以保證在教學實踐中,各專業教師根據教學物件的專業性及學生特點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設計符合相關專業的教學大綱,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2、提高計量經濟學專業教師的經濟理論水平。教師只有較深的理論功底,才能帶領學生藉助經濟理論對所研究的經濟現象和問題進行經濟模型的構建,運用經濟理論知識處理資料和模型檢驗,結合實證分析結果和經濟理論解釋經濟現象。這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靈魂所在。

  3、加強教師專業培訓。整合本校計量經濟學師資隊伍,根據本校經管類專業特點,選派教師參加主要計量經濟學軟體與專業培訓,提高教師實際操作能力和專業水平。

  (五)革新教學方法

  1、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透過“結對子組建實驗小組”、“好幫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開展基於問題情境的教學,為學生設計基於現實經濟世界的真實問題,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學知識,透過分工協作、分析討論並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逐漸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基於學生數學和統計學基礎差異的情形,計量經濟學應採取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且以板書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兩種教學手段的優點,彌補其不足,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的。

  3、應採取“講授”和“考核”適度分離的考核方法。從計量經濟學課程的講授角度來看,教師授課應保證知識體系結構的完整性,同時也要培養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學軟體的操作方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經濟理論分析實證結果的應用能力。而站在學生角度,他們當然重視考試分數。為此,考核的試卷設計應根據具體專業的學生差異凸顯知識性、操作性和應用性,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水平。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10

  計量經濟學既是一門獨立的學科,也是一種學派,也同時是現代很多學科的基礎工具。 無論是在經濟領域、管理領域還是國際化金融領域,都逐漸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應用作用,同時,計量經濟學家也非常受各方面專家的尊敬。 因此,對計量經濟學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研究與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論就以此為初衷, 對計量經濟學學科理論與實踐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幾點思考,對其未來發展趨勢有一定的把握,旨在對計量經濟學的發展有更深刻的認識。

  1 計量經濟學學科內涵以及發展歷史

  1.1 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內涵

  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內涵是一門專業研究經濟相關領域的經濟學特徵、經濟數量模型和經濟關係變動的經濟學科,具有很重要的經濟內涵和現實意義。 計量經濟學學科可以說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學科,也是一種學派,也同時是很多其他各類學科的基礎工具和分支內容。 它能夠透過將經濟理論數量具體化等方式,透過經濟數學模型和方法的不斷鑽研,更深刻地把握現代經濟和客觀規律,更好地根據規律來研究很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為社會宏觀、微觀經濟問題都可以提供經濟方面的智力支援。

  1.2 計量經濟學學科的發展歷史

  相較於國際上的大國, 計量經濟學在我國的開發與應用比較晚。 近 30 年我國才比較廣泛應用計量經濟學,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從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制度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過渡的階段。 我國的統計制度也在這段時間經歷了從物質平衡表體系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過渡轉變。 在 20 世界 90 年代初期,恩格爾的 ARCH 模型作為“ 現代經濟學前沿”被推廣到我國,結合我國對經濟的重視,對我國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和未來趨勢走向有很大的影響,也對其學科的不斷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最近幾年來,計量經濟學在我國逐漸普及以及被重視,關於其的應用以及學科研究文獻已經比較廣泛和常見。 例如,經濟時間序列、波普理論、VAR 模型、CC 模型、LSE 模型等計量經濟學模型也成為了我國經濟研究領域最為廣泛的計量經濟學建模方法。 同時,也有學者開始使用國際先進的 DSGE 模型,並在我國很多應用研究領域廣泛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

  2 計量經濟學發展趨勢的幾點思考

  2.1 計量經濟學越來越受寵諾貝爾獎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學大型獎項,因此,直至今日,諾貝爾獎可以說仍然是眾多經濟學家們終生不斷奮鬥的最大動力和目標。 第 1 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授予了“ 計量經濟學的奠基人”---弗裡希,還有荷蘭“ 計量經濟模式的.建造者”---丁伯根。 多年來,很多計量經濟學家也都不斷獲得具有最高榮譽稱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近幾年,諾貝爾獎又開始趨向於授予計量經濟學的分支學科有成就的學者,鼓勵其對橫截面資料方法的傑出貢獻。 這些接連不斷的獎勵,說明計量經濟學越來越受寵諾貝爾獎,該獎項也正在不斷注重經濟技術方向的應用以及向現代化不斷創新,該經濟學科的發展情況越來越得到全球範圍內的廣泛認可[3].

  2.2 該學科更多的應用在全球各國的金融領域

  目前,很多計量經濟學的模型和方法已經被應用與世界各大國中央銀行以及金融市場方面的基礎學科內容,尤其是在一些金融比較發達國家的評估投資組合中,在金融系統風險這個方向具有非常高的價值和實際意義。 許多計量經濟學家和金融學家都逐漸應用計量經濟學的模型來詮釋很多金融市場活動規律。 在金融市場上,經濟變數具有一定的變動性, 這些變數會隨著時間而發生一定的波動,隨機出現一些經濟學實際意義。 最常見的將其應用在全球的股票市場中來詮釋很多方法、規律。 例如,假設人們對股價的評估是比較理性的,則可以得出一個企業股票的價格應該等於其在未來某時間的預期股息的現值。 再比如,恩格爾發明的計量經濟學 ARCH 模型,這個模型能夠非常有效地對金融經濟資料在不同時期時間的金融規律變化比較精確的估算出來。 這個模型可以對金融投資等收益的風險和價格,透過不確定性的度量,採用一定經濟學模型以及經濟資料來闡述,並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剖析。 這些都說明,計量經濟學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各國金融領域。

  2.3 現代計量經濟學趨向於把數學、 統計學和經濟學結合得更緊密

  近年來,由於計量經濟學中的面板資料( panel data)等研究越來越豐富,經濟學者逐漸利用數學等計數方法將經濟學科的理論知識體系變為一定的方程和系統來更形象的表現,最後透過數學等統計方法來估算。 這樣的方法結合和流程轉變, 也更加促進我國計算GDP,以及各個行業的基準價格、利率、股票價格等很多經濟資料的規律和變化。 所以,新發展的趨勢是經常採取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結合,使得現代計量經濟學趨向於把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結合得更緊密。

  參考文獻

  [1]苗麗娜。關於《 計量經濟學》 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考 [J].隴東學院學報,20xx( 4)。

  [2]戴麗娜。關於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 1)。

  [3]劉芳,桂林。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A].都市型高等農業教育教學改革論文專輯[C],20xx.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11

  摘要:經濟學的數學化和定量化是經濟學迅速科學化的重要標誌。本文主要以計量經濟學分支學科的應用為著探討點,透過分析計量經濟學模型在中國經濟研究中的現狀分析與背景意義、最終提出啟示與展望。

  關鍵詞:計量經濟學模型;經濟研究

  一、計量經濟學模型在中國經濟研究中的應用背景和意義

  二十多年來,計量經濟學作為中國經濟學科的一個分支,得到了迅速的發

  展。以數學化和定量化作為經濟學迅速科學化的重要標誌。數學模型的應用僅僅是一種工具,不能作為研究經濟學理論的本質。但是正是這種工具,推動了經濟理論的發展。現代經濟學的任何理論的發展都離不開數學論證。要實現中國經濟學現代化、科學化的這一目標必須學習西方經濟學的先進的研究分析方法。而計量經濟學在經濟研究中的應用,正是一個具體體現。

  二、國內計量經濟學模型在經濟研究中的應用現狀

  筆者是從一個獨特的角度來歸納了計量經濟學應用的20餘年的發展。透過對《經濟研究》近10年間刊載的計量經濟學文章統計分析,目的在於對這期間計量經濟學在經濟研究中的應用過程有一個粗略的歸納,同時也能夠初步探索中國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轉換與研究技術規範的轉變。本文則透過計量經濟學論文在《經濟研究》刊文中的變動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經濟學內在的技術規範的形成歷程。

  近些年我國主要經濟學期刊發表的計量經濟學文章主要以應用研究型文章仍然占主導地位,數量遠遠大於理論研究。但應用研究所採用的計量模型和方法卻呈現出多樣的趨勢:例“經濟轉軌中的企業退出機制”採用了Cox比例死亡模型和條件機率方法[1];“職業經理人進入民營企業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用到了二元選擇的Logit模型[2];而就相同的問題也可採用迴歸模型和協整分析模型進行計量分析。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已經用到了現代很多複雜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同時我們要注意到曾經的經典計量經濟學方法仍然佔有重要地位,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是研究一般問題的首選方法:如“城市化與商品流通的關係研究”[3]、“流動性與資產定價:基於我國股市換手率與預期收益的實證研究[4]”。無論採用隨機抽樣調查還是大樣本分析,線性迴歸分析方法仍然是計量經濟學研究應用最多和最主要的方法。

  三、經濟研究論文中計量經濟學模型型別分析

  在經濟研究論文中計量經濟學模型大致分為如下幾類:經典模型、時間序列分析模型、Panel Data模型、離散被解釋變數模型、受限被解釋變數模型、非引數模型、非線性模型和其它模型。對這些模型應用研究在清華大學霍玲對1984-20xx年《經濟研究》刊登的全部計量經濟學論文模型的型別進行分類分析時得出以下結果[5]:經典單方程模型仍然是計量經濟學論文最常用的模型方法,佔總數的63.8%;其次依次是宏觀時間序列分析模型、金融時間序列分析模型、離散選擇模型、宏觀Panel Data模型和其它模型;最後還有一些新型的計量模型方法,例如微觀Panel Data模型、經典聯立方程模型、其它時間序列分析模型、簡單非線性模型、複雜非線性模型和完全非引數模型等[5]。她認為之所以經典線性迴歸方程仍然在計量經濟學論文中占主導地位,直觀原因是這個方法比較容易直觀使用,另一個原因是相當多的論文主要是因素分析對研究的變數產生顯著影響程度,而這背後的經濟理論是不清楚的,在這種情況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模型假定為線性迴歸方程的形式。

  四、計量經濟學模型在中國經濟研究中的應用啟示和展望

  1、在現代計量經濟學模型中,以時間序列分析模型和Panel Data模型為主

  從以上綜述中得知,現代計量經濟學模型中應用研究最為廣泛的是時間序列分析模型和Panel Data模型,這兩類模型從需求性和實現的可能性兩個方面解決我們面臨的宏觀與微觀經濟問題。需求性上來說,例如金融市場時間序列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與協調分析等,都是經濟研究中的熱點;從可能性的角度來說,一手資料的是否容易獲取對研究的成敗起決定作用。

  2、更為廣泛的經濟社會領域將涉足計量經濟學模型

  我們已經瞭解到在西方,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例如: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貝克爾就是將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應用到婚姻經濟學、種族經濟學等社會現象中;而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福格爾和諾斯更是在經濟史研究中採用計量分析。由此可見,在經濟飛速發展、人們注重物質生活的今天,更多的社會問題和矛盾會越來越突出尖銳,而這些問題與矛盾往往與經濟分不開,就會吸引各個學者的注意力。而學者的研究探討往往採用計量經濟學模型

  3、以傳統模型為主,加強新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研究與開發

  計量經濟學是應用性很強的經濟研究方法,它所採用的經濟數學模型是用來進行經濟預測和政策分析,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具有其他經濟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正因為有這麼多的優點,所以我們要加強新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的研究與開發。如:我們採用非線性模型所作的預測和分析就比線性模型效果好;對於研究隨機性、非結構性的所有問題,採用模擬(模擬)技術;用於研究人與人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在利益方面衝突就採用對策論模型。由此可見,隨著經濟不斷髮展我們學者研究出不同的模型分析解決相關問題,這是由於這些新型模型的不斷湧現,對我們計量經濟學學科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完善作用。(作者單位: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金全,張鶴.經濟增長風險的衝擊傳導和經濟週期波動的“溢位效應”[J].經濟研究,20xx,(10)

  [2]劉莉亞,任若恩.銀行危機與貨幣危機共生性關係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xx,(10)

  [3]張建琦,黃文鋒.職業經理人進入民營企業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xx,(10)

  [4]晏維龍等.城市化與商品流通的關係研究[J].經濟研究,20xx,(11)

  [5]蘇東蔚,麥元勳.流動性與資產定價:基於我國股市換手率與預期收益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xx,(11)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12

  1引言

  計量經濟學涵蓋了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等學科中的相關知識,不同於其他本科核心必修課程,它對實驗和實踐教學內容有更為突出的強調,也是經管類專業所有開設課程中學習和教學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之一。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根據任教計量經濟學課程所積累的經驗,以甘肅政法學院為例,在深入分析本科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提高該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2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先修知識的銜接問題

  計量經濟學家福瑞希指出,計量經濟學可以看成是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結合。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前,應該在先修知識的學習中打下良好基礎,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線性代數、微積分、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統計學等。然而,我校的國貿專業基本都是文科生源的學生,數學功底薄弱,對上述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是很好,導致學生對教材中出現的眾多數學推導避之不及,出現畏難情緒。另有部分學生由於國際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經濟學基礎課程中理解不夠,掌握不深,導致對於計量經濟學中模型的經濟學原理不能很好領悟,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學生對於計量經濟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與先修課程內容的銜接問題。由於該專業的微積分、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等課程是由其他院系的教師來任教的,而計量經濟學是由我院的教師任教,由於相關任課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一些先行課程講授難度和講授內容難以與計量經濟學講授內容很好的銜接。

  2.2實驗教學環節薄弱

  現在我校已經具備開展實驗教學的硬體條件,有可以供學生使用的實驗室及電腦相關裝置,但軟體建設不到位,目前尚缺乏可供計量經濟學實驗的相關軟體。每次實驗課時都需要學生自己從網上下載破解版的相關軟體,臨時安裝的機子上進行相關的操作練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師對實驗教學過程中實時可控性也得不到保證。教師需要對學生在實驗室計算終端的操作進行實時指導,佈置實驗內容和任務,下達操作指令,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提示,同時,在實驗室計算機保持聯網的狀態下,學生在瀏覽查詢資料時可能因其他資訊干擾而進行與課程無關的操作活動,所以教師也需要對學生在實驗課期間的行動有所監控,而目前我校實驗室還不具備實現實時可控的條件。

  2.3課程考核方式不完善

  課程考核方式是課程學習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與學的有效手段。我校的計量經濟學考核方式為:平時成績佔10%、期中成績佔20%、期末考試成績佔70%。期末考試採用閉卷形式,不能很好地檢驗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考試畢竟受到時間的限制,而且考核相對不是很全面,例如不能鍛鍊學生的資料蒐集能力、文獻檢索能力。

  3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3.1夯實先行課的知識

  首先是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經濟學理論知識,這有助於增強學生應用經濟學理論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可以為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結果的分析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夯實微積分分、線性代數、機率論和統計學等課程的知識。主要是透過與相關的授課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提高這些課程的講授難度和擴大講授範圍,以滿足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需要。

  3.2加強實驗課環節

  完善實驗室軟硬體建設,提高實驗室的完整性、配套性。在此基礎上應該加強實驗課教學環節,並結合實際的案例分析加以強化。課堂教學部分建議將2/3學時用於講授理論和方法,剩餘1/3學時講授相關的方法在軟體上的實現,即在課堂上同步完成軟體教學,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有“即學即用”的感覺,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理論學習效果更好。

  3.3完善考核機制

  全部課堂內容講授完畢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選題進行一次綜合性的上機實習,結果形成課程論文,包括選題背景、理論依據、變數選擇、資料的處理、模型的設定、模型的最佳化和估計,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提升運用計量模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論文的水平作為學生最終課程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13

  計量經濟學是一門集數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經濟學學科,是本科院校經濟學基礎核心課程之一。計量經濟學實驗是計量經濟學從理論向實際應用轉化的基礎,因此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非常重要。然而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並不理想,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根據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和教學要求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從教學定位和目標、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類專業本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1998年7月被教育部定位經管類八大核心課程之一。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領會如何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計量經濟學中的實驗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思想和方法的理解,是培養學生運用計量經濟學分析工具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重要手段。獨立學院作為我國本科層次的院校,經濟類各專業也陸續開設了這門課程並開展實驗教學,然而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定位和目標不明確,教學形式簡單,教學內容不合理,實驗學時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同時獨立學院的學生相比較一本層次的學生,學習的基礎不夠紮實,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較差。眾多因素結合使得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不如人意。因此改善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的教學迫在眉睫。

  一、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是計量經濟學理論教學的輔助部分,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透過上機實習,增強對計量經濟理論知識的理解, 掌握計量經濟模型的構建、檢驗和應用。但是,在獨立學院具體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一)實驗教學的定位和目標不夠明確

  在計量經濟學學科教學中,實驗教學常常被當作理論教學的附屬,作為理論教學的補充,兩者在教學內容和時間銜接方面脫節,成為獨立而不易協調的兩個教學過程,軟體運用的實際操作訓練仍是薄弱環節,未能達到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互促進的目的;同時實驗教學的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學完各種估計和檢驗的方法,依然不知道應該如何運用,或者對計算檢驗結果無法做出清楚、合理的解釋,運用計量經濟學思想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未能有效提高。

  (二)實驗教學形式設定不夠合理

  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兩種模式。驗證性實驗主要是驗證某種理論認識或者假說是否合理、正確的一種實驗。驗證性實驗的優點在於教學設計簡化,學生透過實驗掌握和理解所學的理論,缺點在於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探索性實驗主要是學生獨立自主的利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開展實驗。探索性實驗教學優點在於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自主研究能力,難點在於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現今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存在過度重視驗證性實驗,缺乏探索性實驗的問題。這樣造成學生學習完課程,依然不會獨立的利用計量經濟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缺乏應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實驗教學內容安排不夠合理

  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實驗教學內容過多,範圍過大。實驗的內容即包括經典的迴歸分析的引數估計,多重共線性、自相關和異方差檢驗等內容,還包括非經典的時間序列分析內容。而非經典的時間序列分析理論內容比較複雜,深奧,獨立學院學生由於數學基礎薄弱,在學習理論內容的時候就已經存在很多理解不透的方面,實驗課學習的時候更加是無從下手。同時,由於獨立學院學生對計量經濟軟體是首次接觸,而廣泛使用的Eviews、R語言等都是全英文操作介面,再加上本科學生的統計學專業英文詞彙欠缺,造成學生讀不懂軟體分析過程和結果,甚至讀不懂聯機幫助內容。

  (四)實驗課程考核形式不夠完善

  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的考核主要是課堂考勤和實驗報告。這種考核形式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教師在實驗授課時主要講解實驗內容和軟體操作技巧,沒有足夠的精力監控學生按時按質完成實驗內容;其次由於實驗教學的學時有限,有些實驗報告在課堂時間內無法完成,需要在課後另花時間完成,這也給了部分學生投機取巧的機會,他們可以在課後抄襲學習較好的學生的實驗報告,獲得較好的實驗成績,因此實驗報告不能充分評價學生的實驗學習效果。

  (五)實驗學時設定不夠充分

  當前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中存在學時不夠的問題。一般計量經濟學總共設定48個學時,理論教學學時40個,實驗教學學時8個。這種學時的安排嚴重的影響了計量經濟學實驗的教學效果。由於學生個人能力的差別,學生完成一個實驗操作所需要的時間是不相同,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設計安排的內容,往往在不少學生還沒有練習、掌握好一個操作就進入下個實驗操作,這樣造成不少基礎薄弱,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學的節奏,使得這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降低了整體的教學效果。

  二、獨立學院計量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改進的建議

  (一)明確實驗教學的定位和目標

  計量經濟學實驗是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將計量經濟學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重要環節,是理論教學的延續。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的目標在於透過實驗使學生能夠掌握一種計量經濟分析軟體,運用所學的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透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去分析實際的經濟問題。實驗過程中注重模型的建立,引數的估計,模型的檢驗等一系列的流程。

  (二)合理設定實驗教學形式

  根據獨立學院的學生整體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能動性不足的特點,在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中,把驗證性實驗教學和探索性實驗教學相結合。在學生透過驗證性實驗教學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軟體操作能力,模型的分析處理能力以後,拓展探索性實驗教學,提高他們的獨立自主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內容

  根據計量經濟學理論課程教學內容,並考慮獨立學院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安排實驗教學內容。主要以經典的迴歸分析內容為主,包括模型的建立,模型引數的估計,多重共線性,自相關和異方差。軟體的使用上,儘量選擇簡單易操作的EVIEWS軟體。

  (四)完善實驗課程的考核形式

  計量經濟學實驗成績由實驗報告、實驗考勤和實驗課堂作業三部分組成。學生完成一個實驗後,根據上機操作結果寫出相應的實驗報告。實驗報告結構要完整,包括四個部分模型的建立,模型引數估計,模型的檢驗,模型的應用分析。實驗報告的內容豐富,實驗的結果準確、合理。同時為了減少偷懶、抄襲的現象,對學生採取抽查考核的方式佈置實驗作業,隨機抽出一部分學生,並隨機抽出書本上的一條習題讓學生在電腦上操作講解整個實驗流程,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考核。

  (五)合理設定實驗教學學時

  根據當前獨立學院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一般比較合適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學時為64個學時,其中理論學時48個,實驗學時16個。這樣實驗學時較充分,教師有充足的時間詳細的講解實驗內容和軟體操作技巧,同時學生也有較充足的時間去學習每一個軟體操作和實驗專案,這樣整體的實驗教學效果將能有效提升。

  計量經濟學論文 篇14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學三者的有機結合。計量經濟學是在對經濟現象做出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根據經濟學理論,探討如何運用統計模型來定量描述經濟變數關係的應用經濟學分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該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建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計量經濟學網路教學資源建設存在問題分析

  1.教材知識體系不當

  目前計量經濟學教材存在著兩種不良傾向,不利於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一種是教材過於數理化,另一種是教材過於實用化。前者充滿了大量的數學推導,但相關的案例分析不夠,對案例的經濟學背景闡述也不充分。後者以計量經濟學軟體應用為中心,對計量經濟學相關理論涉及不多,理論知識前後聯絡不足。

  2.網路資源數量不夠

  網路資源包括網路資源庫、網路教學平臺和網路管理平臺。其中最重要的是網路資源庫,包括教學檔案、教學輔導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檔案包括教師介紹、課程描述、教學大綱、實施細則等參考檔案;教學輔導包括學習指導、作業練習、歷年試卷、答疑解惑及案例庫等輔導資料。上述資料一般都有紙質版,但網路平臺建設普遍缺乏導致資源不能及時上傳網路,學生網路可利用資源偏少。

  3.資源動態程度不高

  目前計量經濟學線上遠端教學平臺提供的網上資源大多仍然是以文字教學材料(課程介紹、各章重難點、習題及期末複習、軟體使用說明等)或是教師授課PPT為主,o2o資源較為缺乏。已有網路資源的更新程度也較低,不能滿足學生多層次動態學習需求。

  4.資源建設目的不突出

  網路資源教學平臺的建設目標應該著重突出資源的層次性,資源建設應就不同的專業體現出資源的專業差異性。現有的計量經濟學網路資源,沒有從網路資源的豐富性出發來設計出團隊學習、情境化教學、探究式學習、基於專案的學習等主要網路學習模式,缺乏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設定學習介面、學習進度、學習任務和學習內容的網路教學形式。

  二、基於PBL混合教學模式的《計量經濟學》網路教學資源構建思路

  PBL(Problem Based Leaning),意為基於問題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以問題為起點,教師透過設定與現實問題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與現實問題掛鉤,透過小組分工協作來解決問題,並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確定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建設框架

  利用教育心理學原理以及科學哲學原理分析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育中PBL教學的機制、目標和基本手段,從課程設定目標、學科基本特徵等角度出發,構建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理論構架。

  2.構建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

  結合PBL課堂同步教學和網路非同步教學兩大教學形式的優勢,從課堂教學時空一致性和網路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出發,構建PBL混合式教學模式,即實現PBL課堂同步教學和網路非同步教學的有機統一。

  3.設計和開發網路資源平臺

  應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等方法,將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所要解決的問題,所需要的資料、文獻等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構建PBL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網路資源支撐平臺,為《計量經濟學》PBL課堂自主探究學習提供豐富的導向性資源。

  三、基於PBL混合教學模式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流程

  從PBL 教學模式過程可以看出PBL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這與傳統教學過程中以教師講授為主有很大的不同; PBL 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PBL教學模式體現了高等教育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要求。第一,學生要對研究物件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研究問題。這一環節可以透過參考網路資源中的案例、教師的講授來完成;第二,學生需要確定問題分析框架,從而區別於“就事論事”的非專業方式的訓練,得到理論聯絡實際的目的;第三,問題研究是對宏觀經濟理論、原理在具體條件下的應用,也就不同於一般的漫談,使學生體驗到經濟理論的現實指導意義;第四,問題研究是針對某個經濟現象或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而不是簡單進行指標計算,可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第五,問題研究結束之後,學生還要撰寫研究報告,並製作PPT進行口頭彙報,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