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論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文如下:
摘要:留守兒童作為特殊的弱勢群體是我國經濟結構發生調整的產物,城鄉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但是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由於種種限制不能在城市上學,這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其性格的培養和心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對留守兒童有著長遠的影響。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每一朵花朵都有其綻放的權利,但是在我國當前的一些貧困地區的農村有一群含苞待放的花朵經歷著磨難的洗禮,那就是留守兒童。留守兒童作為特殊的弱勢群體之一,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來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公益人士也積極捐款來援助留守兒童,但是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情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受教育權利是每一個人民享有的權利,但是幾年前對留守兒童來說上學是多麼難的問題,隨著一批批希望小學的建立,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受教育權利得到了保障。
隨著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之後,透過對留守兒童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進行觀察,發現農村小學中許多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小學生正處在性格養成和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變,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為了獲得更好就業機會和更好的經濟報酬就背井離鄉去城市打工,他們的孩子就交付給年老的祖父母養育,逢年過節才能回趟家看孩子,這中在父母長期缺位的情況下成長起來的留守兒童缺乏普遍缺乏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所以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和一些心理問題。家庭因素不是造成兒童心理問題的唯一因素,還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以及自然環境等因素。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1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裡,進行自我封閉
由於大部分留守兒童是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父母與兒童年齡差距較大,不能很好溝通,祖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大部分留守兒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2情緒不穩定
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父母的呵護和陪伴,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暴躁,情緒易失控。
3不善於與人交往
留守兒童大部分比較內向,不喜歡與人打交道,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缺乏與人溝通的技能。
4留守兒童比較缺乏自信,內心自卑、迷茫
留守兒童大部分生活在比較貧困的地區,家庭條件一般比較貧窮,而且父母一般不在身邊,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許多困難,所以他們都比較不自信,內心充滿了迷茫。
除了上述問題外,留守兒童還有著厭學、缺乏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等問題,在不同的留守兒童身上有著不同程度的體現,並不是所有留守兒童都有這些心理問題。
三、在農村小學進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隨著留守兒童問題的逐漸顯現,我們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幫助留守兒童解決這些心理問題。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農村小學教育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麼該如何在農村小學進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1完善農村小學教學的體制,加強心理健康方面課程的教育
現在小學農村教學中缺乏心理課程的開設,不能對留守兒童進行系統全面的心理教育,而且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要想有效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就必須健全農村小學的教學機制,讓加強心理方面的教育。在新課程標準的提倡下,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需要注意學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讓學生的學業和心理共同進步。
2提高教師素質,教師要起模範作用
在農村小學中,部分教師不具備合格的教師素養和教師技能,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時,教師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學教育對大部分留守兒童來說是啟蒙教育階段,對留守兒童的身心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於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的溫暖,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提升農村小學教師的素質,使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滲透,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幫助留守兒童樹立健康的心理品質。
3在小學教學中灌輸“愛”,讓留守兒童在感受愛的同時去付出自己的愛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大部分是由於缺少愛和呵護,所以在小學教育中就應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同學之間的關愛,讓愛在校園裡洋溢,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世間的溫情,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存在不是多餘的,透過“愛”讓學生感知世界,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迷茫等問題。讓世界充滿愛,在感受和享受愛的同時,學著自己去付出自己的愛,從而為世界創造溫暖。
4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應運用“遊戲化”教學
採用“遊戲化”教學可以幫助留守兒童加強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使他們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遊戲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物件、內容、任務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在備課過程中設計一些遊戲幫助學生來掌握知識,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帶領學生積極而又有序地開展教學的一種教學活動。
讓留守兒童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加強留守兒童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得到心理治療,健全心理素質。
四、結語
透過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表現以及如何在農村小學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讓我認識到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急需解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健全留守兒童的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關注,採取更有效的措施來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