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生宗教信仰思考論文

高職學生宗教信仰思考論文

  摘要:透過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宗教信仰現狀調查研究,對反映出的基本現狀分析其形成的主觀、客觀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討論如何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形成正確的宗教觀。

  關鍵詞:高職學生;宗教信仰;宗教學教育

  2014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重點是終身教育,體現了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視。高職院校是落實《決定》的主要陣地,也是重要的文化精神傳承場所。學生的宗教信仰狀況如何,不僅關係到個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也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指導和幫助高職院校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正確認識和對待宗教問題,是進行高職學生宗教信仰現狀研究的意義所在。

  1高職院校學生宗教信仰基本現狀

  信仰是人們對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的信奉和遵循,指導實踐活動的一種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是信奉某種特定宗教的人們對所信仰的神聖物件由崇拜認同而產生的堅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屬於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現象。根據調查研究,高職學生宗教信仰基本現狀可概括為:一是宗教信仰不是高職學生信仰的主流,但信教人數比例高於本科院校,且有逐步增高的趨勢;二是高職學生受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和企業文化的影響較大,更加追求宗教信仰自由;三是高職學生信教主要為佛教和基督教,主要經家庭影響和親朋好友介紹;四是從高職院校學生信仰組織來看,學生信教徒更傾向於淡化宗教儀式,較少參與正式的宗教團體,行為趨於理性,虔誠度較低(本段概括參考了徐治彬《高職生信仰宗教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以杭州市五所高職院校為例》,學理論,2012年21期,第64-67頁。)。

  2高職院校學生宗教信仰的原因分析

  根據高職學生宗教信仰基本現狀,可從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來分析其形成原因:

  2.1主觀因素

  2.1.1高職學生個體的心理結構因素

  高職學生正處於個體身心逐漸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以確立,自我認知程度不斷加深的關鍵時期。另外,高職學生大多認為就讀於高職院校純屬無奈之舉,自我認同感較低,缺乏自信心,自律能力較弱,遇到挫折時心理調節能力不強,容易產生不安全感和虛無感。面對社會競爭、人際關係等壓力時,容易尋求一種信仰求得心靈慰藉。

  2.1.2高職學生對宗教的'認知水平因素

  高職學生對宗教的歷史、文化、社會功能等知識的缺乏,使得他們在接觸宗教、參與宗教活動中缺乏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無法辯證地認知宗教。學生接觸宗教後,一般存在著宗教好奇、宗教朦朧、宗教參與、宗教虔信、宗教執信等不同層次程度的區別。

  2.1.3高職學生的性格因素

  高職學生在性格上追求獨立自由,較為固執,在信仰上,更注重盲目追求宗教信仰自由和與眾不同,這也促成了高職院校學生選擇宗教。

  2.2客觀因素

  2.2.1社會環境因素

  近年來由於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一些敵對勢力加緊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同時,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競爭壓力不斷增大,極易導致高職學生心理失衡、政治觀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失等現象,表現在個體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功利主義與虛無主義傾向明顯。

  2.2.2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影響學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以廣東的高職學生為例,大多家庭都信仰佛教、基督教或民間宗教,宗教信仰氛圍較為濃重。學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在沒有完全認知宗教情況下,就不知不覺地接受了宗教。

  2.2.3學校及同伴的影響

  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宗教觀教育重視不夠,使學生無法深刻認識到宗教的本質。從高職院校的管理和服務來看,宗教信仰教育仍然十分欠缺,無法教育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宗教觀。學生群體更易受同伴的影響,大部分高職學生都因熟悉的同學參加宗教活動而被吸引進宗教。

  2.2.4宗教自身魅力的影響

  宗教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文化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是一種形而上的意識形態。宗教文化的魅力在於其具有淨化心靈、教人棄惡從善的特點,與道德、價值觀緊緊相連。宗教的教義常常有較深的哲理性、神秘性,尋求超越自我、自由的境界,更易引起高職學生的興趣。

  3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形成正確的宗教觀

  中國政法大學俞學明指出,“最適合高校特點、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宗教認知的,莫過於加強高校的宗教學教育,使理性、科學地看待宗教信仰,成為學生的心理自覺。”[參見俞學明,高校宗教信仰問題與宗教學教育,中國民族報,2012.6(006).]對於宗教信仰問題尤為突出的高職院校,加強宗教學教育,提高學生對宗教信仰的認知水平更是首要任務。

  3.1提高高職院校對宗教學教育的重視,加強黨建工作,開展好思政課教育

  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在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方面起著特殊作用,加強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他們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並讓學生了解入黨和宗教信仰相對立的現實問題:共產黨員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唯物主義者,不能信教,不能參加宗教活動,應堅持以科學的觀點認識和掌握宗教自身規律。思政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核心的思政課應採取更多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加強學生的宗教學教育。引導學生在瞭解、比較和研究中提高對宗教的認知水平;帶領學生研究一些宗教現象,加深對宗教與社會、個人關係的認識;禁止教師傳播宗教,針對宗教信仰問題堅持價值中立,引導學生確立理性、科學的宗教觀。加強對外籍教師的管理與引導工作,既尊重其宗教信仰,又要引導他們遵守我國的宗教法規,不允許外教在校園內從事宗教活動,密切關注有宗教滲透的外教動態,提高防範意識。

  3.2堅持五個“鼓勵”原則,做好學生的宗教學教育

  俞學明提出了宗教教育教學過程的“五個鼓勵”:一是鼓勵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全面瞭解各宗教,對宗教形成一個深刻的認知。二是鼓勵學生區分法律對宗教信仰和宗教組織活動的保護和限制;三是鼓勵學生全面瞭解宗教的作用和可能影響;四是鼓勵學生全面瞭解信仰選擇的原因,對信仰選擇有更清醒、理性的認識;五是鼓勵學生拓展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用科學和理性來把握和認知世界。

  3.3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博大精深,其中的儒家思想、誠信教育、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教育有著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職院校在致力於對學生宗教信仰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來培養、塑造學生,實現學校的大學精神、文化的人文化成,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幫助學生處理好心理問題。作為高職學生,在學習、頂崗實習、求職就業中更容易出現各種心理矛盾、心理壓力、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講座,普及和增強他們的心理衛生知識,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

  參考文獻:

  [1]徐治彬.高職生信仰宗教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研究———以杭州市五所高職院校為例[J].學理論,2012.(21).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俞學明.高校宗教信仰問題與宗教學教育[J].中國民族報,2012,(6).

  [4]王錫金.高職學生宗教信仰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寧波為例[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5]章波娜.高職院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與分析[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0).

  [6]鄒忠.高職院校學生宗教信仰現狀分析與對策[J].時代教育,2012,(09).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