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彩超與心電圖診斷論文

心臟彩超與心電圖診斷論文

  近年來,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國際公眾衛生問題。高血壓患者因機體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左心室負荷增加,長期則形成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危害較高,但是早期無特異性症狀,及時發現,及早診斷,是改善患者遠期預後的關鍵。心臟疾病大多先選擇心電圖診斷。近年來,隨著醫療儀器的發展,許多醫院開始將彩超應用於心臟疾病診斷中,也取得較好診斷效果[1]。心臟彩超及心電圖都是無創診斷方法,可以進行多次檢查,但是對於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效果,尚無確切定論。本組研究分別對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分別使用心臟彩超、心電圖診斷,對其檢出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92例作為研究物件,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標準[2]。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1.5±5.3)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9±1.8)年。納入標準:符合高血壓性心臟病診斷標準者;與本組研究配合者;排除標準:嚴重心功能不全者;合併惡性腫瘤患者;妊娠期女性。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心臟彩超檢查:

  使用PHILIPS iu22彩超儀,探頭頻率為2.0~3.0 MHz。患者取左側臥位,常規作心臟掃查,左室長軸切面作M型取樣。主要對心臟室壁厚度及收縮功能、心腔大小進行檢測。心尖四腔心切面,經二尖瓣口部位,測試容積。對心臟舒張期心臟血流頻譜監測,判斷,E峰及A峰的最大速度E/A值,E波速度改變時間。

  心電圖檢查:

  採用上海光電心電圖檢測儀,對心臟活動情況進行檢測,將心電圖列印後,經專業心電圖醫師對心電圖顯示結果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資料經SPSS 19.0統計學軟體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採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A組左房增大檢出率為41.30%,左室肥厚76.09%,主動脈擴張56.52%,左室擴大36.96%,主動脈彈性減退10.87%,顯著高於B組(P<0.05)。

  3 討 論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受損會產生一系列全身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多種疾病會作用於心臟,引發心臟受損。近年來,高血壓疾病發生率逐年上升,成為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3]。高血壓若長期未得以控制,則可能損傷心臟。心臟是高血壓靶器官之一。機體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導致血管內皮損傷,是產生冠心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壓性心臟患者在血壓上升時,機體心臟負荷量隨之增加,左室充盈壓明顯上升,而左房負荷加大,致使患者心臟長期處於高負荷狀態。左心室引發心室重構,則可能形成左室肥厚、左室增大,是臨床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的主要特徵。

  心電圖是早期診斷高血壓心臟病的主要方法,可以透過心電圖圖譜,判斷心臟情況。隨著臨床各種檢測器械的發展,心臟彩超成為心臟疾病的新型檢查方案之一,有學者認為,心臟彩超對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檢出率顯著高於心電圖(P<0.05)。本組研究結果顯示,A組檢出率顯著較B組高(P<0.05),與以上研究結果一致[4]。提示,彩超在心臟疾病檢測中的敏感性顯著較心電圖高。彩超可以獲取血液訊號,並將血流訊號疊加,從而顯示血管分佈、管壁、管徑大小、搏動等情況,直觀顯示血流速度及方向,判斷是否存在血流異常。不僅可直接檢查大血管及心臟病變部位,也能經此對臟器血流情況進行觀察,及時發現機體臟器病變情況。心臟彩超診斷高血壓性心臟病時,探頭髮射超聲波,直至心臟介面,形成不同強度回聲。顯示屏上接收心肌的機械收縮情況,詳細記錄心臟活動情況。因此,心臟彩超對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敏感性較高,可以提高檢出率[5]。

  綜合上述,高血壓性心臟病採取心臟彩超診斷,其具有較高敏感性,特異性顯著較心電圖高,可提高高血壓心臟病檢出率。為無創檢查方式,可重複操作,能快速獲取結果,減輕患者痛苦,值得基層醫院進一步推廣使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