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13例不良反應分析論文

柳氮磺胺吡啶柳氮磺胺吡啶13例不良反應分析論文

  摘 要:目的:透過對13例患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其中致不良反應的病例進行分析,探討引起不良反應的原因,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透過與美沙拉嗪對比,觀察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查閱相關文獻,並結合藥物的藥理作用進行分析。結果:柳氮磺胺吡啶引起的不良反應主要有頭暈,噁心,膽紅素上升等不良反應。結論:柳氮磺胺吡啶中起到藥理作用的是5—氨基水楊酸,而其引起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是載體分子磺胺吡啶,臨床中可以用美沙拉嗪替換或者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合理用藥。

  關鍵詞:柳氮磺胺吡啶 不良反應 SASP

  柳氮磺胺吡啶作為治療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節段性迴腸炎的臨床一線用藥,在臨床應用中也常出現不良反應,而導致患者停藥。本文根據我院在2011年10月份到2012年8月收治患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與美沙拉嗪情況以及檢索相關文獻[1],透過對這些不良反應患者情況的分析,探討防範不良反應發生的方法與解決措施。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根據收治的36名患者的後續跟蹤以及與臨床醫生溝通了解,再根據臨床試驗中與美沙拉嗪的對比,在不良反應情況這一方面的具體臨床資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美沙拉嗪用藥的患者為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都是經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例。

  1.2方法

  應用流行病學以及卡方檢驗資料分析理論,對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分析其原因和特點。

  2,結果

  2.1不良反應發生時間

  柳氮磺胺吡啶致不良反應病例報道涉及多個系統[1],主要有皮膚及其附件損害、全身性損害、迴圈系統損害、呼吸系統損害、消化系統損害、神經系統損害等,其中皮膚及其附件損害的主要表現為:噁心,厭食,頭暈,膽紅素上升,AST升高,ALT升高,疲憊等。具體資料分析圖如上圖:

  2.2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

  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經查閱相關文獻和綜合多數臨床資料,活性成分為5-氨基水楊酸,磺胺吡啶部分是載體分子,全身不良反應很多是由磺胺吡啶引起,大約30%的患者不能耐受SASP產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頭痛等不良反應[2],有的引起貧血。磺胺吡啶部分可引起過敏反應,包括皮疹、發熱、粒細胞缺乏、胰腺炎、腎炎、肝炎、繼發改變精子發生短暫的男性不育症等[3]。

  2.3與美沙拉嗪進行對比的不良反應資料

  美沙拉嗪和柳氮磺胺吡啶都含有起藥理作用的5—氨基水楊酸,美沙拉嗪以活性成分5-ASA替代SASP中無活性的磺胺吡啶,即透過偶氮連線兩分子5-ASA,與SASP相比多了一個分子5-ASA。提高了療效,並且減少了磺胺所帶來的不良反應。透過查閱文獻資料以及我們醫院的臨床對比資料[4],我們可以看出其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是磺胺吡啶。以下是我們醫院做的臨床對比試驗資料以及在權威文獻中查到的相關對比資料

  ※資料分析:入組門診和住院的活動期脊柱關節炎患者67例, SASP組36例、美沙拉嗪組31例。SASP組實際完成病例數29例, 美沙拉嗪組實際完成30例,因發生重度不良反應而於中途退出的病例, SASP組7人,美沙拉嗪組1人。

  3討論

  3.1對於不良反應的臨床用藥指導措施

  臨床中對於柳氮磺胺不良反應主要是因為其中磺胺吡啶載體分子引起的,能起到主要藥理作用的是5-氨基水楊酸(5-ASA)是治療UC的有效成分,它作用於炎症黏膜,可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炎症介質白三烯的形成而起抗炎作用[5]。SASP是5-ASA同磺胺吡啶以重氮鍵方式連線的化合物,經結腸細菌分解為磺胺吡啶及5-ASA,藥物代謝及其分佈提示,磺胺吡啶及其代謝產物大部分吸收,經肝臟代謝。由尿中排洩,它對炎症性腸病無確切療效,但與SASP的不良反應有關。5-ASA則大部分不能被吸收.與結腸黏膜直接接觸,對炎症性腸病有治療作用。美沙拉嗪腸溶片其化學結構是透過偶氮連線二個分子的5-ASA,主要作用於小腸末端及結腸,透過抑制炎性介質的`形成和釋放,對炎症性腸病起到治療作用,同時可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6]。本品在胃和小腸不能吸收也不被分解,其偶氮橋到達結腸後才被結腸內細菌分裂為兩分子有效的5-ASA,顯示其抗炎作用。

  3.2 防範不良反應措施

  首先,對於因為產品質量本身製造工藝的缺陷引起的不良反應,生產企業應當進一步研究產品生產工藝,儘可能去除與治療目的無關的雜質和易致敏物質,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另外生產企業作為藥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還要進一步加強藥物的上市後安全性研究,採取有效措施廣泛收集不良反應資訊,切實保證上市藥品療效確切、質量可控。其次,提高合理用藥水平臨床醫生在應用舒血寧注射劑時首先應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食物過敏史、家族過敏史等,避免不良事件重複發生;其次應遵循藥品說明書規定的適應證、用法用量、禁忌等,科學、辨證施治;最後儘量在聯合用藥中注意規避其聯合用藥帶來的藥物相互作用產生的不良反應,在整個用藥過程中及時跟蹤,加強用藥過程的監護,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及時採取措施。總之,在有相同療效和同等價格的情況下,優先選擇替代方案是主要選擇,而其他的防範措施也要在臨床中時刻注意。

  【參考文獻】

  [1]鄭家駒,主編.炎症性腸病[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5:336—343.

  [2] 全國慢性非感染腸道疾病學術探討會.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及療效標準[J].中國消化雜誌。2003,3(6):353—354.

  [3] 姜偉,王曼奄.柳氮磺毗啶聯合抗牛索和腸益生菌治療潰瘍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08,29(9):759—760.

  [5] Christensen LA.5一Aminosalicylie acid containing drugs.Delivery.fate,and possible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nlan[J].Dan Med Bull,2000,47(1):20-41.

  [6]Wadworth AN,Fittan AN.Olsalazine.A review of its pharmacody—na/nic and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intlammatory bowel disease[J]1991,41(4):647—66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