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梨果實病害防治論文
四種梨果實病害防治論文
1梨煤汙病
①農業防治
冬春剪除病枝,清除落葉集中燒燬或深埋,消滅越冬菌源。合理修剪,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施肥壯樹,提高抗病力。雨後排澇,降低果園溼度。
②藥劑防治
於發病初期噴灑5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45%噻菌靈可溼性粉劑或53.8%氫氧化銅幹懸浮劑1000倍液。10~15天1次,連防2~3次。
2梨黑皮病
2.1症狀
症狀分為不均勻變色型和均勻變色型2種。對於均勻變色型,整個果皮變為均勻黑褐色,不侵入果肉,但商品價值降低;不均勻變色型果皮表現為淺黃色或褐色至黑褐色不規則病斑,嚴重的病斑連片,多始於萼窪處。
2.2病因
為生理病害。病因複雜,如生長後期降水量過大、氣候變化異常、採收過早、樹齡大小、貯藏期溫溼度過高或過低、機械損傷及栽培措施等有關。
2.3防治技術
①農業防治。成熟適期採收,對不同樹齡的.果實要分批及時採收。改善貯藏條件,適當通風,控制溫、溼度變化。使用保鮮紙或單果塑膠袋包裝,以減少梨果黑皮病在貯藏中的氧化作用,防止黑皮病的形成。
②藥劑防治。用0.3%~0.4%乙氧基喹藥液浸過的藥紙包果貯藏,或用乙氧基喹藥液噴灑包果紙和紙箱隔板,可顯著減輕病害發生。
3梨黑星病
3.1症狀
此病可侵染梨樹幼嫩組織、花序、葉片、葉柄、新梢、芽鱗及果實等,其中以葉片、果實為主。典型症狀是在病部產生明顯的黑色黴層。葉片受害,葉背長出輻射狀黑色黴斑,葉正面為多角形或圓形褪綠黃斑,嚴重時葉片乾枯而脫落。嫩梢發病除形成條狀黴斑外,後期皮層龜裂呈粗皮狀的瘡痂。果實受害,初期為淡黃色斑點,逐漸擴大長出黑黴,以後病部凹陷木質化,停止生長呈畸形易脫落。
3.2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芽鱗片內、病果、病落葉上越冬。翌春產生子囊孢子借雨水傳播,一般在落花期後不久新梢發病形成“病芽梢”成為再侵染中心,7月份雨季到來時病害盛發,10月份後停止擴充套件。春雨早且偏多、夏季多雨、地勢低窪、果園鬱蔽溼度大、樹勢弱發病重;不同品種抗病性不同。
3.3防治技術
⑴農業防治。
①選用抗病品種,首選西洋梨。
②清除病源。及時清掃落葉,剪除病蟲枝,收集病果燒燬或深埋。
③發病初期摘除病梢和病花簇。
⑷5月中旬按寬與枝粗度1:10之比環剝大枝基部,深達木質部,再用調好的四環素藥片填平剝口,並用塑膠條包好包嚴。
⑵藥劑防治。
①梨芽膨大期,用5%~7%尿素液或硫酸銨液加上0.1%~0.2%代森銨液噴灑枝條。
②梨樹花前、花後或套袋前後,各噴灑1次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000倍液預防。
③發病期,噴灑24%唑菌腈懸浮劑2500~3000倍液、80%鹼式硫酸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機油乳劑:代森錳鋅:水=1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25%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或40%氟矽唑乳油8000倍液。15~20天1次,連防2~3次。
4梨黑腐病
4.1症狀
果實染病,初期為褐色圓形病斑;後期變為黑褐色或黑色小點,病斑上有同心輪紋,病組織較堅硬,有黴味;最後表皮皺縮,佈滿小黑點,成為僵果。葉片染病,初期病斑為圓形紫色的,擴大後成為黑褐色至黑色,形狀不規則,病斑中央凹陷,正面從中部往外密生小黑點,邊緣隆起。枝幹染病,多發生在衰老樹的上部枝條,現紅褐色凹陷斑,皮層下突出許多黑色小粒點,樹皮粗糙開裂,重致枝條枯死。
4.2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枝、落葉及僵果中越冬,翌年4月釋放出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透過氣孔或傷口侵入。弱樹、幼葉和近成熟果實發病重,不同品種抗病性不同。
4.3防治技術
①農業防治。及時清除病、蟲枝、病、蟲果、僵果等,集中燒燬或深埋;科學修剪,及時防治其他病蟲害,減少傷口。
②藥劑防治。從梨樹萌芽期開始,噴灑5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硫懸浮劑5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5~20天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