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病害防治論文

馬尾松病害防治論文

  一、馬尾松在受到凍害後的常見型別

  (一)斷梢(包括斷幹)

  在馬尾松受到凍害之後,斷梢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主要的現象:馬尾松樹冠承受了過多的雪的重量,而導致去樹梢、樹幹達到了本身負荷的極限程度,到導致斷裂。

  (二)彎斜

  由於馬尾松的樹木、樹枝承受了過多的雪的重量,但是並未超出所承受的極限,由於馬尾松本身具有彈性,使得其向下完全導致形成弓形。

  (三)倒地

  馬尾松的受害率比較高,和上面介紹的彎斜較為相似,倒地也是由於其雪量的承受重量過大,在雪的不斷壓力之下,逐漸被壓倒在地面上。

  (四)翻蔸

  此類馬尾松的受害率,主要是在陡坡以及較為稀薄的地方容易出現,馬尾松因為雪壓,而使得出現頭重腳輕的形成,導致其被連根拔起或者出現了根系嚴重扯斷。

  二、凍害後,馬尾松林的管理技術措施

  (一)受災林木需要及時的進行處理

  1、多數彎斜的馬尾松在積雪融化了之後,還是能夠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而且不影響其正常的發育,可以保留,所以在雪災發生期間,需要及時、隨時的對樹冠上面的積雪進行處理。

  2、倒地的馬尾松,如果其根沒有西開地面,或者僅僅是根系受到了輕度的損傷,也能夠在雪融化過後,逐漸的恢復生長,也能予以保留。所在在積雪過程中,需要及時的清楚積雪,在融化之後,立即予以扶正、培土等有關處理。如果根系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傷或者是被扯斷,不能夠恢復生長,則需要將其拔出。

  3、而對於斷梢、翻蔸的馬尾松,已經不存在恢復、存活的希望,在雪災之後則需要立即拔出,並將其運用到其他部分。

  (二)清山撫育

  在雪災之後,氣溫得到了回升,在受災的馬尾松林鐘進行選取鋸截、扶持、清除等方式對斷枝、倒伏、枯枝等等進行處理。

  (三)停止採脂

  對於受災的馬尾松林,需要停止對於松脂的採割,以便馬尾松的長勢恢復。

  (四)中幼林林分恢復措施

  1、培土復壯

  對於只遭受到了輕度雪壓的馬尾松的傾斜以及倒地等,在積雪融化之後,依然可以恢復生產的小馬尾松樹,怎需要在根頸處進行培土,一般來說,其培土的厚度介於20~30em之間;需要注意的是,從樹幹的基部50cm左右地方取用土培,將出現了鬆動以及傾斜的馬尾松進行扶正處理、踏實處理,避免根系出現懸空等現象,在必要的時候,則需要進行捆紮支架支撐。

  2、補植補造

  在受災只有50%以下的馬尾松林,可以在清理之後,選取一樣或者相當規格的樹苗來進行人工的補植,而在補植的時候,儘量選擇闊葉樹的補植,從而利用混合林,來增強其抵抗雪災的能力。

  3、重新造林

  在損害程度達到了50%以上的馬尾松林,怎需要重新進行建造。如杉木、木蘭科、殼鬥科等闊葉樹的重造,或者是將馬尾松與楓香、馬褂木、木荷等闊葉樹對其運用2:1的比例進行營林重造。而在重造的時候,也需要對於原生植被進行保護,提高其林地植被的整體覆蓋度。

  (五)成熟林地恢復措施

  對於個別受災面積過大的林地,可以選取木荷、楓香等具有耐蔭的闊葉樹,從而形成混交性針闊業型林地,提高其抗凍能力。在清理了受災過後的馬尾松,需要及時的進行保護或者補播樹苗、補植及撫育以及等相關有效措施,從而加大其森林的恢復速度。

  三、馬尾松毛蟲危害因素分析

  (一)影響的主要原因

  1、食料

  松毛蟲是否能夠快速的生長、發育、繁殖都與食料是否豐富有著很大的關係。在食料充足的情況下,幼蟲能夠得到迅速的增長;反之,松毛蟲就會出現大量的死亡。在松毛蟲生長時,當幼蟲還沒有成素,其松針就已經出現了被吃光的現象,就會使得其提早化蛹,但是這一過程就容易導致其死亡,從而使得其產量也會大幅度減少。

  2、氣候

  氣候則是對松毛蟲最為直接的影響,其溫度、溼度則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時寄生性植物以及天敵等都會影響其群中的變化,所以,氣候對於松毛蟲的影響的因素是具有綜合性的。

  A溫度

  對於松毛蟲的幼蟲來說,溫度在越冬的時候影響最為明顯。在越冬的時候,如果氣溫不是突然的變化,其死亡率不會有多大的增幅,但是如果遇到了氣溫的急劇變化,就會影響幼蟲體內脂肪的積累;溫度還能夠對其發育期產生影響,越到冬天越低,所需要的發育時間也就越長,而夏季所需要的繁殖時間則比較長。

  B溼度

  對於松毛蟲的幼小階段,如果溼度在75%以下,就會影響其幼蟲的生長。而乾旱影響了空氣中的溼度,就會促進松毛蟲幼蟲的生長,但是過於乾旱也會導致其死亡。

  (這裡,可以針對你們哪裡的實際氣候進行下補充,畢竟我對您那裡不夠了解。)

  3、林型

  各種的混交林也具備一定的蟲害的防止作用,如果是純松林,那麼其蟲害的密度將會過大,會影響到馬尾松林得成長,而且其天敵也不容易生存。反之,混交林的.使用,則使得其蟲害的密度較小,天敵寄生率高,也能有效的避免松毛蟲的災害。

  4、地形

  A常發區

  指的是蟲害發生過於頻繁,其馬尾松林一般為人工純林、中幼林,植被只有60%以下的覆蓋率,天敵的種類、數量低於平均值,管理鬆散、人為破壞因素嚴重。

  B偶發區

  松毛蟲的出現屬於偶然現象,一般在兩到三年才會發生一次,其馬尾松林中的數量以及種類高於其平均值,管理得當、人為破壞因素較輕。

  C安全區

  在自然的調控之下,松毛蟲對該林區造不成損害,林分狀況。

  (這段主要是考慮到您們當地的海拔、氣候,依據地形、林分因子和歷年蟲情,進行闡述!也需要您的補充。)

  (二)對於馬尾松毛蟲防控

  1、準確掌握蟲情

  在松毛蟲的幼蟲的活動,每一年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檢測,對其範圍、數量、危害等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從而能偶確定出具體的時段與地方,將蟲害防範於未然。對於嚴重區域,應設立出標準的天敵寄生率、蟲子密度以及種群數量。

  2、針對分類施策

  A常災區

  此區域是以期改造和封山育林作為基礎的,並對其進行實時的監測,使用恰當的措施對蟲害密度進行有效的控制,並且不斷的改善其生態,讓其逐漸向偶發區域過渡,

  B偶發區

  加強蟲情監測,嚴密監視蟲源,定期調查松毛蟲發生密度。採取以預防為主、重點除治為輔的策略。加強封山育林及管護力度,培育混交林,保護利用天敵,穩定蟲口密度,提高林分自控能力,逐步實現由偶發區向安全區轉化。對偶發區進行大面積的治理時主要採用招引益鳥、施放白僵菌、釋放(招引)寄生蜂等預防性措施;必要時,使用無公害藥劑,以壓低蟲口密度。

  C安全區

  由於此區域的蟲害較少,則主要是對其進行保護以及進行合理的利用,在防止現有的生態不被破壞的前提下,不輕易添加藥劑,從而保證其生態環境的完善,當然,監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3、技術措施

  A營造混交林

  在蟲災常發生、偶發的宜種植馬尾松林得區域,應當選取適合於植樹造林原則的混交林;而疏殘林,則需要針對其原有的植被進行適當的保護,在保護的區域上補植闊葉樹。一般來說,在樹種的選擇上,都是選擇櫟、慄等殼鬥科植物,以及樟、木荷、檫、楓香等。

  B封山育林

  對林木過於稀疏、下木相對較多的成片林地,需要針對環境進行封山育林,禁止採伐或者是放牧,並培育闊葉樹種,逐步的改變、完善其林分結構,保護冠下植被不被破壞,並且將森林生物群落予以進一步的豐富,創造有利於松毛蟲天敵棲息的生態環境。

  C撫育、補植、改造

  針對鬱閉度較大的馬尾松林,需要進一步加強其撫育的有效管理,在撫育的同時,選擇恰當的時間進行間伐,以此來保證闊葉樹木和其他植被。逐步將現有的馬尾松的純林帶、殘林帶、疏林帶擴充、補植能夠快速生長的闊葉樹木,以確保混交林的快速形成。

  總之,待遇與馬尾松病蟲害防控及增強抗凍性的措施,筆者只是針對自身經驗提出了一些微薄的見解,以希望各位林業專家的指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