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修復耦合資源回收的實踐論文
應急修復耦合資源回收的實踐論文
1 概況
201X年12月25日,位於東莞市麻涌鎮的新意工業廢物處理有限公司(簡稱“新意公司”)發生了因銅氨蝕刻液洩漏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事件發生後,各級環保部門和當地政府迅速採取措施控制汙染,包括責成新意公司立即停產整頓,排查洩漏源,以及緊急調運土方,在工廠外下水道排入華陽河口處築起臨時堤壩。
臨時築起的堤壩成功攔截汙水,綠色的水面略顯藍色,對下水道涵洞口至臨時堤壩間的事故汙水監測顯示:Cu2+=2.56ppm,TN=84.9ppm,NH3-N=68.4ppm,均明顯超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之Ⅲ類水質標準。圖1中b為下水道檢查井,明顯可見大量藍色銅氨蝕刻液,且有刺鼻的氨氣味,對這部分汙水監測顯示:Cu2+=180ppm,TN=2782ppm,NH3-N=2426ppm,現場工人在不停地用消防水池的清水沖刷下水道,高濃汙水進入事故應急池(約300m3),此時應急池已基本裝滿汙水,即將作危廢轉移。專家組一行的主要任務是對廠區外下水道至華陽河入口的被臨時堤壩攔截的低濃度汙水提出科學的治理方案,爭取儘快處理至達到旁邊華陽河現時水質的程度,恢復涉事企業所在園區下水道的排水功能。
2 應急治理修復技術選擇
含銅、氨氮廢水通常與電路板企業的廢水成分接近,對這類汙水常用的處理工藝為:先投加Na2S將Cu2+沉澱下來,對NH3-N,則採用加鹼再曝氣吹脫或生物處理工藝。
為避免常規投藥法影響水生態環境,專家組一致認為應選用專門的處理裝置,如混凝沉澱、混凝氣浮、電絮凝等一體化裝置,用泵將汙水抽入裝置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回用於沖刷下水道,以此不斷降低Cu2+濃度,在Cu2+濃度降低到1ppm左右再進行生物修復。現場很快聯絡上當地一家環保治理公司,該公司可提供一套用於去除重金屬的電絮凝裝置,處理能力約為80t/d。該技術裝置去除重金屬效果好,非常適合在此應急場合使用。
3 治理修復過程和新問題
在確定上述應急治理修復方案後的當天晚上,電絮凝裝置即到場完成吊裝,並迅速接好電線,運來各種藥劑,從27日早上開始以3t/h的流量吸取汙水進行連續處理。
透過控制在一個較低的電流密度值,使Cu2+被新生態的Fe(OH)2絮凝吸附除去,而不是鍍在陰極上。其除Cu2+效果非常明顯,在隨後多次處理出水化驗中,Cu2+濃度均少於0.2ppm,接近《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之Ⅰ類水質要求。
與此同時,新意公司迅速組織人員堆填土方加高臨時堤壩,併購回椰殼活性炭,把河道底部及臨時堤壩側面鋪上10cm厚的活性炭,做到既防滲又可吸附水中汙染物,環保部門要求新意公司在完成汙水治理修復後須把兩岸50cm縱深泥土和臨時堤壩、活性炭等作為危險廢物交專業機構處理。
為加快處理速度,治理公司還把配套的磁懸浮Fe/C床和一套常規Fe/C流化床反應塔搬到處理現場使用(見圖3),同時進一步檢驗磁懸浮Fe/C流化床等的實戰效果。總的來說,裝置執行較好,出水指標相當穩定。
4 汙染轉化及資源回收過程
新意公司此前計劃用回收的銅氨蝕刻液經過分離銅後加HCl製取NH4Cl母液,再用蒸發裝置蒸發濃縮制NH4Cl等產品,而此時較少雜質的.高濃度NH3-N汙水正好適合蒸發處理。經現場察看,新意公司有一套二效蒸發器配一套機械蒸氣壓縮裝置(MVR),其原理是重新利用它自身產生的二次蒸氣的能量,從而減少對外界能源的需求的一種新型高效的蒸發技術。該系統蒸發量為4t/h,每天最少可蒸發80t汙水,則5~8天的時間即可把汙水全部處理完畢。由此專家組果斷取消了後續的植物/微生物生態浮島修復方案,改為蒸發方案,這樣既可以消除汙水又可以生產NH4Cl,從而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考慮到蒸發的執行費用較高,為減輕企業損失,也嘗試先用納濾膜濃縮汙水,並迅速找來一家納濾膜生產企業,現場試驗了濃縮效果(見圖4),儘管所用的納濾膜是非常先進的抗汙染高通量新型複合膜,但實際執行中因汙水鹽分含量較高,電導率接近5萬,原本產水能力為1t/h,但實際產水能力只有0.7t/h,而且隨著不斷執行,出現產水量快速下降的趨勢,估計穩定後的膜通量遠少於1t/h,要在短期內組裝多套納濾膜較困難,於是決定取消納濾濃縮後蒸發的方案,維持預處理除銅水直接蒸發的方案。
5 結語
回顧整個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修復工程,過程可謂起伏宕蕩,儘管無先例可循,但全體應急人員均做到從容應對、科學處置,各種常見處理技術都被納入研究決策中、多種新穎的構思和高效的淨水裝置得以實戰應用,特別是把資源回收和應急修復結合起來,使事發企業透過將汙染物轉化為工業產品而把損失降到較低程度,這在國內外化工類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中是未見的先例,由此為廣大環境高風險企業和各級環保部門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案例,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指導意義。
儘管整個修復行動表現較佳,但從中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如對複雜的情況評估不夠到位,對事態演變判斷尚欠精準,對有價值的重金屬未能做到資源化,對修復過程揮發性汙染氣體沒有收集處理。在今後的應急處置中,如何做到快速發現、快速控制和實現高效低費的“水、土、氣、資源回收”四位一體的應急修復,並由此帶動應急生態修復產業的發展,將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