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流出特點分析的論文
資本流出特點分析的論文
摘要:近年來,發展中國家資本流出不斷增長,特別是亞洲新興國家十分明顯。以中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國家資本流出主要以對外直接投資和外匯儲備投資為主,具有不同於發達國家的特點、原因併產生不同的影響。
關鍵詞:資本流出;對外直接投資;外匯投資
一、亞洲新興國家資本流出的特點
(一)資本流出規模增大。總體說,一國生產要素:對外輸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勞務輸出、產品輸出和資本輸出。資本輸出是最高階形式,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初期,往往由於缺乏資金,常常是大量的資本流入而流出很少。所以,資本輸出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發達國家的專利。然而,2000年以來,亞洲新興國家的資本流出卻不斷增加。為精確計算其規模,本文采用世界銀行法對亞洲三國資本流出總量進行測算,並利用錯誤與遺漏賬戶進行調整。透過分析可見,近年來,中國的資本流出規模急速上升,增長幅度較大,由2000年初的589億美元增長到2006年的4837億美元,增長超過7倍。無論在總量還是增速上,都遠遠大於馬來西亞和韓國。2006年,馬來西亞和韓國資本流出總量分別為384億和797億美元,比2000年分別增長2.3倍和1.5倍。本文進一步把各國資本流出總量與各國同一年GDP進行對比,從1990~1996年與2000~2006年兩時期資本流出的變化看,中國、馬來西亞和韓國都經歷了顯著的增長,資本流出的比例不斷上升。
(二)對外直接投資穩步上升,資源尋求型投資日益重要。2006年,亞洲外商直接投資流出額為103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0%,跨國併購總量達470億美元。近三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年均增長率為71.3%,到2006年底,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額超過733億美元;馬來西亞和韓國的年增率也分別達66%和32%。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斷增加的投資當中,有一部分是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的投資,如中國正在建立第一個由奈及利亞、泰國等八個國家組成的海外經濟貿易區域。根據中國商務部計劃,未來幾年還有50個類似區域建立,以便中國向其它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進行投資。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攀升,以保障國內戰略資源安全為主要考慮的大型國有公司海外擴張,成為亞洲新時期對外直接投資的重要形式。在各國政府的推動下,這些國有企業積極擴充套件其海外利益,迅速成為全球競爭者。如,在石油開採業,包括中國的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以及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在內的幾家企業聯合產量均已超過52800萬桶,而10年前的數字僅為2200萬桶。特別在過去兩年中,中石油和Petronas先後在10多個國家建立起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基地;韓國也宣佈透過韓國進出口銀行對大型海外能源發展專案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援。這標誌著以能源行業為代表的國有資本輸出已開始揚帆遠航。
(三)外匯儲備投資增長迅速,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債。近年來,亞洲新興國家積聚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特別是中國,2007年初超過1.3萬億美元。2005年和2006年,中國外匯儲備年均增速約為31.7%,馬來西亞和韓國分別為7.6%和10.2%。其中,韓國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超過2000億美元的國家。這樣龐大的外匯儲備規模及增長速度必然促使各國的外匯投資迅速增長。雖然外匯投資的`準確數字仍然神秘,但可從中國斥資2000億美元構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並投資30億美元購入美國黑石集團股份及韓國投資公司將110億美元用於投資海外股市等大手筆中略見一斑。亞洲三國外匯儲備的投資結構還十分相似,基本上都投資於海外高信用等級的政府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債券、政府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等金融資產,其中有相當大比例是購買美國國債。如,2005年中國購買的美國長期國庫券和美元現金共1894億美元,政府機構債券778億美元,總計美國長期債券佔當年中國對外投資的66.8%,馬來西亞的比例略低為49.6%,韓國則高達92%。
(四)資本流出與大量的資本流入並存,資本流入的質量有所提高。隨著亞洲地區資本流出的新趨勢,原先就已存在的大規模資本流入,近幾年也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從流入量說,該地區的私人資本特別是外商直接投資不斷增加,僅2006年流入南亞、東亞和東南亞的直接投資就創2000億美元的新高,其中跨國併購達540億美元,綠地投資專案數達3515項。從增速看,南亞和東南亞的增速稍高於東亞,但後者直接投資的流入正趨向知識密集和高附加值領域,可以說是投資質量的提高。以中國為例,2006年外商直接投資流入量達690億美元,而且中西部省份比往年獲得更多;較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投資轉移到具有更高附加價值的計算機裝置、電訊裝置和半導體。另外,在韓國的新投資也趨向於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研發中心和配送中心。
事實說明,亞洲新興國家不但存在大量資本流出,而且也存在大幅度上升的資本流入,資本流動呈“大進大出”的特點,並且流入的地區和行業選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亞洲新興國家資本大量流出的原因
(一)宏觀經濟形勢的驅動。近兩年,世界大多數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全球資本流動性增強,名義和真實利率較低,這些利好因素都推動了投資增長。尤其是亞洲新興國家的增長十分強勁,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源泉。如,中國保持著略高於10%的增長水平,馬來西亞增長率在6%左右,韓國增長率也在4%~5%之間。這些國家成功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經濟結構日趨合理,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高科技行業和服務業得到迅猛發展。因此,良好的國際條件和國內的經濟繁榮為各國資本輸出提供了前提條件。世界主要資本輸出國統計分析資料表明,隨著國民收入的持續上升,流出資本量將逐漸增加: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0美元左右時,流出的資本量會突然迅速上升;在2600~5600美元之間流出的資本量超過流人的資本量,出現淨流出狀況。截止2006年,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民收入,韓國超過1.5萬美元,馬來西亞超過1萬美元。雖然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但整體人均國民收入已超過3000美元,正處於大規模資本輸出的“前夜”。因此,國內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和人均國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使亞洲新興經濟體不但取得了量的增長,實現了質的突破,也使其具備了對外資本輸出的實力。
(二)為繞開貿易壁壘而尋求新的對外輸出模式。長期以來,亞洲國家工業製成品出口不斷增加,成為世界主要製成品出口地區,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經常專案順差2177億美元,馬來西亞達367億,韓國達292億。上百億以上的貿易順差額,在全球經濟失衡的大背景下,亞洲國家常常被斥責為全球經濟失衡的“罪魁禍首”。隨著貿易量不斷增加,亞洲新興國家經常遭遇到一些國家設定的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的限制。在這種條件下,為繞開貿易壁壘,減輕貿易爭端及摩擦,進一步開拓國外市場,對外資本輸出就成了一種非常自然的選擇。
(三)外匯儲備的大幅增長。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亞洲三國大量積累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的數量有較大增長。進入2007年,三國外匯儲備的增幅都超過1999年水平的2倍(或接近2倍)。特別是中國,僅7年間就增長8倍以上(見表1)。
亞洲新興國家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數量巨大的儲備資金需要尋找出路,而不是靜靜地躺在央行的金庫裡。因此,各國的資金正以金融資產形式迅速流出。總之,各國的外匯儲備越多,購買的外國債券越多,資金流出也越多。外匯儲備大幅增加已成為亞洲新興國家對外資本輸出的經濟基礎和動力。
(四)逐步放開資本帳戶與放寬金融管制。近年來,中國、馬來西亞、韓國等都在放鬆對海外機構投資的限制,逐步建立政府隸屬的投資公司,將國內資本疏導到國外。亞洲新興國家對資本流出自由化採取的措施見表2。
各國資本自由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和促進了資本的流出。此外,資本輸出是發展中國家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渠道,也為亞洲國家實現資源最佳化配置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手段。從全球和長遠的眼光看,資本流出是亞洲新興國家與國際大市場融為一體的必然選擇。
三、亞洲新興國家資本流出的影響
(一)對母國和東道國產生深遠影響。對投資母國而言,可分享國外資源和收益,積累海外管理經驗,為更多企業走出國門提供參考;能確保國內戰略資源的供應和實現戰略資源來源的多元化,保證國內經濟發展需要,減輕國際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影響。對投資東道國而言,跨國公司帶來資本、先進的技術和管理,這正是它們(特別是低收入國家)所需要的。有了跨國公司的參與,能幫助它們合理開發本國的資源,且不會帶來外債的增加。此外,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還為它們提供一個重要的知識技術轉移渠道,特別是對教育水平低和缺乏熟練工人的落後國家而言,承接來自先進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要比來自發達國家的容易得多,發揮這種知識正效應所花費的成本也小得多。
(二)對本國貨幣升值起緩衝作用,但難以持久。資本流出能降低外匯儲備的積累,緩解大量的資本流入所帶來的貨幣升值壓力(如人民幣和韓元),但這種手段很難持久。首先,在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韓元還會繼續升值、國內投資機會仍十分誘人的背景下,資本外流並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其次,不應把放鬆資本流出作為升值減壓的手段。資本專案自由化是長期性、結構性的,涉及法律、制度、國際慣例、國家信譽等問題,一旦實施難以逆轉。如果週期方向發生變化,又需要反過來遏制資本流出,這時重新加強對資本流出的控制所付出的代價將非常高。根據拉丁美洲的經驗,“寬出”政策往往不能減輕壓力,有時反而吸引外資進來。道理很簡單,“進”是為了“出”,如果“出”得非常容易,外資肯定會進來。所以,想透過資本流出途徑緩解貨幣升值的做法短視而無效。
(三)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秩序。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參與,為國際資本流動的進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亞洲新興國家對外投資,己成為世界經濟的顯著特徵,而並不是各國國內單方面的政策行為,將對國際金融秩序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中國這樣正在工業化的國家,將成為世界市場最重要的參與者。這不僅加速了新興資本輸出國邁向國際化的步伐,還拓寬了資本接收國的潛在資本來源,加強了兩者之間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方面的交流。
面對資本流出的大量增加,對亞洲新興國家而言,應儘快制定一箇中長期的資本輸出戰略,而不僅僅是在政策上給予一些鼓勵。此外,亞洲新興國家在進行外向資本流動時,還應十分注意防範風險。應充分考慮風險和收益,研究進入國際市場的合理方式,逐步積累國際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的經驗,採取適當的風險防範措施,以漸進的方式逐步放開金融管制。如果資本外流確實能在充分考慮風險的條件下,獲得較高的回報率,那麼資本專案自由化和允許資本流出將是一個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