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資訊網路論文

氣象資訊網路論文

  1寧德市氣象網路安裝現狀

  新一代雷達系統具備監測、預警和服務一體的能力,大大增強了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和防災減災能力。各觀測裝置和防禦裝置需要在一定的網路環境中執行,我市氣象網路有內部區域網和外網,衛星網等。內部區域網採用網狀拓撲結構,且與福建省氣象資訊中心及寧德市氣象局通訊專線、雷達接收系統、降雨指揮中心、internet網際網路等之間相互連線的複雜網路體系。任何一個部位的網路系統遭到破壞,有可能導致整個觀測系統的癱瘓,對氣象業務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找出氣象資訊網路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安全之策顯得十分重要。

  2氣象資訊網路存在的問題

  2.1資訊網路安全意識較差

  目前,氣象部門的大部門工作人員存在著重使用、輕管理的網路認知態度,網內各裝置的使用操作者認為氣象網路是專網,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不會有安全問題發生,就養成了隨意上網的習慣,增加了網路隱患;雖然有相應的網路安全資訊管理制度,但相關人員自身的網路安全意識較差,對網路安全方面沒有注重強調,要求較低,使基層操作人員疏於安全防護,增加了氣象資訊網路被病毒感染的機率,造成資訊資料被破壞、丟失,甚至使整個網路癱瘓。

  2.2共享資訊交流頻繁,各部門協調機制滯後

  現代化綜合氣象業務體制的建立,構成地基、空基和天基一體化的集約平臺發展模式,氣象部門與多個部門之間建立了資料交換共享的聯動機制,使氣象資訊網路的使用度更加頻繁,不同單位之間的網路資訊頻繁流通的同時,增加了網路安全隱患。各相關單位只重視自己內部網路執行狀況,無法檢視到其他互通部門的網路安全隱患,導致網路故障發生時,不能相互協助解決,有可能影響到其他互動網路的安全。期間資料資訊在使用、傳輸等過程中可能發生被外人讀取、假冒、惡意修改等多種風險,容易發生資料資訊丟失、洩密的`嚴重問題,使氣象資訊的可靠性大大降低。

  2.3缺少網路故障應急方案

  科技的進步,增加了網路被攻擊的手段,氣象網路系統其他電腦的接入和較多的連線點,都給攻擊者以可趁之機,使用邏輯炸彈、網路病毒、失能武器等多種入侵方法,侵入網路系統內部,對網路系統進行肆意掌控。雖然有自動網路安全管理系統,但其主動防禦技術與網路攻擊手段相比還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再加上網路故障的不確定性和網路管理人員技術能力較低等不利因素,導致很難制定全面的網路故障應急預案,在較短的時間內任其破壞網路系統,導致氣象資訊被非法竊取、破譯、攔截等,破壞了氣象資訊的完整性。

  3加強氣象資訊網路建設的安全策略

  3.1加強網路技術防護

  網路技術防護是利用相關訪問控制、防火牆等技術,保護氣象網路範圍內的各種行為操作。利用訪問控制可以對入網訪問、網路許可權、資訊目錄等進行控制,確保內部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防火牆是氣象網路最基本、有效的安全措施之一,防火牆處於網路使用群體與外界通道之間,對所有internet的來訪資訊進行檢查,拒絕不明危險資訊來源,提高內部網路執行質量;入侵檢測技術可以對氣象資訊網路中的各個節點進行入侵檢測、監視和分析,對監測到可疑地址進行自動切斷,併發出警報,實現網路管理的動態監管;網路密碼技術包括單鑰匙密碼體制、數字簽名等多種密碼鑰匙管理方法,為資訊保安提供可靠的保證,直接防止人為入侵,增加了氣象資訊的實用性和完整性。

  3.2加強網路安全管理

  氣象網路是否形成良好的網路環境,最重要的是管理,網路安全管理要結合安全技術和防範措施雙重防護,才能確保氣象網路的良好安全有效。網路安全管理貫穿於氣象工作的所有流程,可加強內部工作人員的安全網路意識,制定網路安全管理制度,相關領導和管理人員要嚴格執行監督其網路執行維護制度,使全體人員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同時明確裝置軟體管理責任,提高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責任心,便於對網路裝置及網路系統進行全面管理,提高氣象資訊網路的安全效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