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威廉加斯《在中部地區的深處》看元論文

從威廉加斯《在中部地區的深處》看元論文

  [摘要] 本文為美國著名的元小說家威廉加斯最具特色的短篇小說,作者將小說分解為三十幾個片斷,然後加以“闡釋”,有的片斷僅一兩句話。小說雖然是虛構的現實,但作者卻從語言上突出了小說的魅力,將元小說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關鍵詞] 元小說 虛構魅力 創作手法

  一、元小說的寫作特點

  1。元小說的結構特點

  元小說具有“並置”、“非連續性”和“隨意性”的特點,通常被稱為小說的小說,作者在創作時打破傳統小說對情節、人物等真實情景的描寫,設定了虛構的環境和內容,讓讀者置身於幻影之中,併產生對小說內在的探究心理,《在中部地區的深處》加斯選取了多個獨立的片段,來描寫B鎮,主人公並不隆重登場,卻在文字裡宣洩自己的情感,彷彿三維電影一般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幻境,隨著敘述者的內心漫遊在支離破碎的美麗場景之中。荷蘭評論家奧賽德漢指出,“加斯的故事中,什麼也無法‘聚合起來’:的確無情節,無主題,無人物。故事的唯一興趣想必是在語言本身了。”

  2。元小說的語言特點

  現代語言學家索緒爾提出的“符號學”為後現代小說的創作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符號是任意性的,它能夠指代真實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因而元小說的創作便將各種真實的小說要素模糊化,它們若隱若現,成了不可捉摸的“影子”和“程式碼”,正如加斯的這篇小說中,B鎮,敘述者“我”,老師簡尼特傑克斯小姐,隨後又被稱作海倫ⅹⅹⅹ,司各特或詹姆士,這些地點、人物,都不同程度的被符號代替,造成了模糊的感覺。索緒爾認為:“能指和所指的聯絡是任意的,或者,因為我們所說的符號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聯結所產生的整體。”元小說裡所運用的這種語言,也可被稱作“元語言”,即對所指起能指作用的語言,這種語言可以隨意的跳躍,不受傳統語言的限制,從而達到作者想要創造的意境效果。

  3。元小說的意識特點

  元小說的興旺有著其特有的歷史背景,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歷了社會大變革,人們的意識有了新的變化,尤其是青年人開始奉行一套與其父輩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他們或反抗或叛逆,學生參加政治抗議活動,反對越戰和任何形式的戰爭。人們也開始更加關注為婦女和各色人種爭取更多權利,這直接引向了“嬉皮士”浪潮。風雲激盪的60年代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文學的發展。於是,在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的實驗小說,即元小說,創作者們表現出強烈的自我意識,摒棄或者超越原有的創作模式,用虛構的人物、地點及情節揭示“現實”的虛構性和不確定性,展現了不拘一格的創作思想。

  二、元小說的創作手法

  1。拼貼和幻影

  幻影為元小說裡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其特點是虛幻,不真實,給人以想象。而拼貼為將其他文字,如文學作品中的片段、日常生活中的俗語、報刊文摘、新聞和剪報等組合在一起,使這些似乎毫不相干的片段構成相互關聯的同一體,從而打破傳統小說凝固的形式結構,給讀者的審美習慣造成強烈的震撼,產生常規敘述方式無法達到的效果。這兩種手法在《中部地區的深處》均有體現,特別是拼貼,文中對三十多個片段的描寫,毫無意識的排列,似乎雜亂無章,給人一種沒有頭緒的感覺,但恰恰是這種無意識的拼貼,給讀者一種打破常規的思維衝擊,使讀者耳目一新。另外,從語言上看,作者採用了大量的幻影手法,將虛幻的城鎮與虛幻的人物融為一體,表達真實的內心情感——一個失去愛的人的悲涼。   2。過分

  過分:指細節的堆砌,對事物不厭其煩、反反覆覆的描寫,給讀者太多的資訊,以至於有種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感覺。《在中部地區的深處》每一個片段的標題都很相似,甚至有的為同一標題,如天氣、電線、政治、教育等,均有2—3次的重複,對於這樣無順序性出現的內容,作者又進一步採取了重複的手法,使得文章讀起來更有一種凌亂美,並吸引著讀者對問題的反覆探究,元小說的自我意識在這樣隨意的步調下顯得格外突出,儘管文字重複,但畫面卻各有不同,將不確定性體現的淋漓盡致。

  3。短路

  短路:指作者在文字的描寫或敘述中常常介入文字,同時又懷疑作者存在的地位,強調文字與現實之間的“斷裂”,藝術和生活之間存在著一道鴻溝。加斯在文章中對短路的處理體現在對事物的無能為力上,如小說中提到“我的房子”,我靈魂脫殼,胡思亂想,此刻我就像傻瓜一樣在我要失去的東西上留下我的愛,這對我來說,還有什麼意義呢?在“教育”中描寫到:這就是我以為會超越別人的東西嗎?愛情?你在哪裡?愛我吧。我要節節攀升,我說,我滿口胡言,誰也不想。這種帶有斷裂意境的描述,使讀者更渴望知道下面要發生什麼,也給作者自己一個緩衝的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讓作者的語言更好的服務於虛構的現實中。

  三、元小說的藝術價值與意義

  1。元小說的價值

  元小說早在18世紀就已存在,英國小說家斯泰恩的《項狄傳》被視為“最早的元小說”,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元小說才算得上繁榮和興旺,這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係,而那個時期的創作者更是摒棄傳統的創作模式,完善和發展了元小說,使“實驗語言”在文學領域有了自己的空間,人們也逐漸接受了這樣不拘形式的作品,並從中看到了虛幻結構之下的社會現實。

  2。元小說的意義

  模糊的人物,虛構的情節,使元小說的結構充滿了虛幻魅力,正是這樣特殊的創作方式,給文學領域帶來了新的活力,元小說的虛構使得人們更看清了現實。雜亂無章、支離破碎不過是元小說的表現形式,作者最終的目的還是透過這些方式揭示對現實的批判,表現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告別永恆的真實,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不確定的文字構造。

  參考文獻:

  [1]方凡。幻影戲仿遊戲,評威廉加斯《在中部地區的深處》的元小說特點[J]。外國文學,2004,(3)。

  [2]邵錦娣。“破碎的框架闖進畫面”——“元小說”藝術特色[J]。黑龍江大學學報,1992,(3)。

  [3]殷企平。元小說的背景和特徵[J]。杭州大學學報,1995,(3):2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