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論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論文
中國山水畫論在園林設計中的運用論文
【內容摘要】
中國山水畫與中國園林之間有著密切關係,皆是自然生髮出的兩種藝術形式。山水畫是藝術家對自然景物意象的平面化表達;中國園林則是對自然山水的濃縮。在城市快速發展、文化日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才能讓中國園林設計既繼承傳統又與時俱進,中國山水畫論在其中的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章分別就山水畫論在傳統園林以及現代景觀園林設計中的應用展開探討,目的在於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園林設計相融合,以推動中國園林設計的長久發展。
【關鍵詞】園林 中國山水畫 畫論 造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趨同”現象越來越嚴重。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中國園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受到了阻礙。相比中國傳統園林,現代景觀園林是一種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然而,文化融合是一把雙刃劍,過度的融合在帶來益處的同時,也會產生弊端。如現代景觀園林設計日益趨同、沒有特色的現象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警醒。本文從解讀古代山水畫論入手,探討了山水畫論在傳統園林中的運用以及現代景觀園林對山水畫論的借鑑。
一、中國山水畫論在中國傳統園林中的運用
中國山水畫論與中國傳統園林在藝術上追求的意境一致,都體現了中國人傳統、內斂的品格,以及崇尚自然,追求個性和自由的精神。因此要探索中國園林的傳統美學意義,就要從中國傳統畫論入手,這有助於讓現代人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審美趣味,更好地進行“意境”的把握,對於在現代景觀園林中融入傳統特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構成中國傳統園林的因素主要包括山、水、石、植物、建築等。這些元素的巧妙組合,使中國傳統園林達到一種“移步景異”的藝術效果。實與虛的.結合、藏與露的轉換這些中國傳統園林的審美標準在中國山水畫論中也得到了同樣的體現。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濤善畫山水,他將自己的繪畫心得編撰成一本繪畫理論,即《苦瓜和尚語錄》。其中,石濤談道:“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將作品的優劣決定於筆墨之優劣。石濤將自己的作品命名為“萬惡點墨圖”,但實際上他完全明白自己所作的是藝術極品。即可用惡墨、醜墨、宿墨、邋遢墨,關鍵不在墨之香或臭,而在於排程之神妙。石濤有一段題跋,是議論“點”的問題,精妙絕倫。雖是說“點”,但卻指出了畫法中應“不擇手段”,即用一切手段,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藝術效果。同樣的審美情趣在蘇州園林中也有所體現,片石山房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院內的設計以石濤畫稿為藍本,按照自然山水的情趣為脈絡建造,表現了石濤“四邊水色茫無際,別有尋思不在魚”的意境。院內假山傳為石濤所疊,山體環抱水池整體,似續不續,具有強烈的動勢,頗得“山欲動而勢長”的畫理,也符合畫山“左急右緩,切莫兩翼”的佈局原則。再者,網師園面積雖小,建築密度卻非常高。一但置身於其中,絲毫不會感到空間的擁擠與沉悶,反而能從容地體會園林之美。精妙的空間處理手法耐人深思,其以小見大的造園手法正貼合了中國山水畫論中由小觀大、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同時也印證了南朝宋畫家宗炳的“臥遊”說。明代畫家文徵明對拙政園中的美景樂而忘返。拙政園更是成為他創作的藍本,正體現出《山水訓》中“君子之所以渴慕臨泉者,正為此佳處故也”的意境。石濤談及“山脈縱橫有動勢,有時又靜靜地潛伏著,山像拱揖有禮,山亦緩慢溫和地轉彎”,試問,他所描寫的山的節奏感,不正是造園手法中講究的節奏嗎?
二、現代景觀園林設計中對中國山水畫論的借鑑
縱觀中國南北兩地的現代景觀園林,風格各有千秋且特色輪廓鮮明。蘇杭贛皖一帶受文人畫和特殊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建築多以黑白水墨的特點為主;北方園林中多以紅、黃、金、暖色為主;西北藏式建築多運用紅、黃、黑、白等對比明顯且顏色鮮明的色調;西南沿海地區景觀建築又有豐富的裝飾性。這些不同的地域特色雖由不同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而產生,但都具有輪廓鮮明且讓人熟記於心的特點。而在當今的現代景觀園林設計領域,不同地區的設計普遍運用了相似的表達方式,以至於掩蓋了區域之間的差異與特色。由此可見,現代景觀園林設計中的文化特色正在慢慢缺失,文化融合的弊端顯露無疑。我們應該警醒這種文化的無差異性。在藝術家貝律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中,“以壁為紙,以石為繪”,把傳統園林拙政園的白牆與片石、水院、曲橋、樹等形態構成的手法巧妙地組合,構成了一幅立體的現代山水畫。也可以說,這是以山水畫為出發點的構成作品。與此有異曲同工之處,藝術家王澍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專家中心,在屋頂上也設定了竹欄小徑,透過“進山”“山內觀山”“山頂回望”這一系列的路徑變化,真正達到了形而上的山水意境。藝術家李興剛設計的績溪博物館,同樣藉助了場地中現有的樹以及建築外牆,運用形態構成方法建造了“假山”,粉牆與後面的樹、牆、樓梯、屋頂等,構成更有意象的“山水畫”,彷彿使人置身其中,流連於山水之間。北宋山水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提到:“畫山水有體,看山水亦有體,以臨泉之心臨之則價高,以驕奢之目臨之則價低。”筆者認為,在設計工作中要始終保持一顆臨泉之心,這對於現代景觀園林設計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近年來,中國本土化的設計特色逐漸被世界所關注。那麼,如何合理地挖掘傳統文化的內在美學價值,既不完全西化,也不照搬古人,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傳統文化的繼承方式有很多,而如何優雅地表達,是考驗現代景觀設計師的一大難題。
結語
歸根結底,影響我國園林藝術走向的主要原因是由各個時代占主導地位的美學思想所決定。中國的古典美學受道家思想影響較為深遠,講究“師法自然,天人合一”。因此,中國園林追求的思想正是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透過將人造景物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從而達到一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總之,無論是現代還是古代,中國山水畫論在我國園林設計中都被運用得十分廣泛。例如中國山水畫講究留白,同樣,現代景觀園林設計中也運用留白的手法來營造意境,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那麼,要想探尋中國園林設計的特點,就要從研究中國山水畫論入手,唯有此,才能讓我國園林設計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濤.石濤畫語錄[M].俞劍華,譯.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2]朱良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