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控制工程基礎實踐教學設計與效果評價論文
車輛控制工程基礎實踐教學設計與效果評價論文
[摘要]
針對車輛控制工程基礎核心課程,設計基於學生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環節,探索創新性教學方法,透過課堂教學內容、施教方法及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實踐,形成基於能力培養的“車輛控制工程基礎”全新教學方案並取得實效,並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關鍵詞]
教學方法;教學環節;能力培養
一、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意義
通常,課堂主要教學內容相對固定不變,而教學方法則因教師的不同而具有多樣性,是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效果的活因素,同樣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新理論的提出或者新成果的獲得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緊密相關,任何教學內容的完成都離不開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手段,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內在源泉,直接關係著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
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大膽改革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舉措,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大膽的、創造性的改革,構建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拋棄傳統的單純灌輸式教學方法,探索創新型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環節設計
按照以學生為主體,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生單獨完成與分組完成相結合以及能力重點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各種教育教學環節。提出“以學生能力為主導”的“車輛控制工程基礎”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並初步設計基於學生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環節如自學環節、專題作業、文獻檢索與綜述、專案設計、小組討論與交流、研究報告等6大環節,為“車輛控制工程基礎”全新教學方案的形成和教學實踐提供全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師引導、學生為教學環節主體,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環節基礎、 培養能力為教學環節目標,以每位學生髮表個人觀點,學生團隊共同提高為宗旨的教學模式。其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任課教師提出若干個選題,讓學生以選題為中心,自行收集料把自己對主題的理解表達出來。小組可以根據學生興趣進行分組,每組人數為10人左右,以小組形成的團隊來分別完成相對應的選題。
2.各小組學生針對相應的選題進行資料收集,團隊討論。學生圍繞選題收集資料,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小組內部討論,理清專題的一系列問題:專題的背景意義、針對問題的最新研究現狀、解決途徑及方法等。
3.學生設計製作專題演講材料。各小組結合收集的資料和內部討論的結果,製作專題討論的演講材料,以PPT及講義的形式闡述其討論結果。
4.各組互評、教師點評,評講深化。在專題討論過程中,各小組按照事先排好的順序派一名代表演講,其他同學補充配合,運用PPT向其他學生和教師彙報研究成果,並把此部分按一定的比例作為課程考核的組成部分,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小組演講之後,其他小組學生可根據演講內容提問。全部小組演講完畢後,教師可以引導大家思考專題相關課程難點,鼓勵大家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深化理解。
三、教學學效果評估
教學效果的評估是教學評價的主要部分,是得到教學動效果結論的手段,對教學效果進行合理的評估,不僅可以監督和約束教師的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教師掌控教學實踐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為了有效地評估基於能力培養的“車輛控制工程基礎”的創新型教學方案,我們將採用SEEQ問卷方式進行調查,SEEQ問卷 ( Students .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Quality),該問卷包括 9個維度: 教學熱情、組織/清晰性、群體互動、學習/價值感、人際和諧、知識寬度、作業/閱讀材料、功課量/難度、考試 /評分。 該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現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強調學生為主體和教學互動。
四、總結
總之,針對“車輛控制工程基礎”核心課程,設計基於學生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環節,探索創新性教學方法,透過課堂教學內容、施教方法及教學環節的改革與實踐,形成基於能力培養的“車輛控制工程基礎”全新教學方案,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按照學生為主體,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生單獨完成與分組完成相結合以及能力重點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的原則設計各種教育教學環節。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程的教學資源,並採用多種學習手段和途徑,以自主方式學習。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動手實踐和參與創新活動及科研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葛文傑.對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思考與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09(10).
[2]李進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大學教學方法改革[J].武漢大學學報,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