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高層住宅外部空間設計論文

小議高層住宅外部空間設計論文

  安全感與小區外部空間

  人們對於居住環境的安全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需求,如果在居住小區的住宅中很多公共設施,比如門廳和電梯以及走廊,總是出現陌生人的身影,就會增加人們居住的不安全感,而且對於小區的治安也增加了難度。透過實際調查我們發現,新建小區尤其是新建高層小區要比底層住宅更容易發生盜搶事件。從塔式高層住宅的平面特徵可以看出,塔式高層住宅的性格是內斂的,是自成一體的,塔樓和塔樓之間的聯絡感不強。而板式高層住宅則正好相反,由於其形體是“線”性的(塔式高層住宅可以認為是“點”的)、可伸展的、就為各種形式的組合創造了可能。現在還有很多小區既有板式又有塔式高層,這樣線與線、點與點、線與點的組合就更加靈活,板式高層住宅所形成的領域性空間使居民對其空間有心理上的控制和心理上的佔有。

  容積率與宜人環境

  容積率這個指標是人們相對關注比較多的,容積率不僅關係著人們的居住舒適性,也關係這開發商的土地開發收益,因為板式高層在容積率方面要比塔式高層的容易率要低很多,所以板式高層住宅因為容積率的特點,也是目前成為流行高層形式的主要原因。但是板式高層不僅是因為容積率較低而成為主流形式,更重要的是板式高層表現出來的居住環境的均好性方面,以及住宅生活品質方面都可以較塔式高層有很大提升。容積率是與建築密度和建築的層數有很大關係的,如今為了能夠調整容積率有很多建築採取了板式與塔式高層相結合的形式,這不就讓小區空間更多樣化,也讓人與自然更好的貼近。

  城市化社群的設計原則

  城市中原有的區域一般都是經過了較長時間積澱的產物,而很多新區不是處在城市的邊緣地段就是在舊城裡完全推掉重建的地段。如何在規劃設計上杜絕新舊割裂問題的出現,而讓新住宅區的`建設能使原有的城市地段煥發新的活力,並呈現出新的面貌呢?首先板式高層住宅小區對相鄰的城市區域而言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社群,而不能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包括本身的配套設施應該面向城市開放。其次城市社群對外的臨介面要具有相當的複雜性,單調乏味的街景立面與空間是很難融合到周圍密集的都市肌理中去。另外新的住區不應該隔裂了原來都市的“文脈”,及大環境空間的聯絡,應具有連續性,特別是在人流交通方面應充分考慮城市的步行空問與內部流線的合理連線與過渡。

  日照要求對住宅間距與庭院空間的影響

  眾所周知,對於住宅而已,其住宅的間距大小與日照的時常有直接關係,很多建築小區為了能夠節約用地,為了追求更多經濟效益,在樓間距的控制上很多建築企業總數費勁腦汁,大做文章,比如很多高層都採用北向放坡或者做退臺,以便於能夠減少前面樓層對後面樓層的遮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本人卻希望能夠讓建築開發商能夠將更多的樓間距還給住戶,讓居民享受更多的陽光,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區更具人性化,讓人們與自然更親近。對於北方的住區來說,由於冬季的時間較長,設計上無法徹底解決,但建築師應積透過其他途徑來減輕,如減少圍合、東西向儘可能通透、做架空層、把握好宅前庭院空間與周圍建築高度的尺度關係、合理佈置塔式住宅等。

  板式高層住宅小區通風

  居住建築的自然通風不僅受到大氣環流所引起的風向變化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區域性地面特點所引起的空氣湍流變化的影響。高層住宅組群的自然通風與間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迎風的方向等有關。當建築間距較大時,後排房屋受到的風壓也較強,此時風的入射角對通風的效果至關重要,當風的入射角為60度建築間距為1:1.3h時的通風效果比入射角為30度建築間距為l:2h時更佳。當建築間距較小時,風的入射角對通風的影響就不明顯。可見建築間距越大,自然通風效果越好。為了提高建築物的通風效果,主要選擇合適的朝向使建築物迎向夏季主導風向,保持有利的風向入射角。

  板式高層住宅戶外空間景觀規劃

  高層住宅是人工構造的空間環境,兩棟建築實體的組合並不簡單的等於兩棟建築的相加,他們構成了另一種功能空間,這種空間或場所人們在其中生活不易感覺到它的存在價值,然而正是這個空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安定或不安。所以說,空間基本上是由一個物體同感知它的人之間產生的相互關係所形成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