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與市場相結合綜述論文

設計與市場相結合綜述論文

  當社會全體成員的公民素質與教育水準提升到一定高度、大眾更多地關注生活質量的精神需求時,人們對設計的認識自然會超越經濟的範疇,以“文明進化”的標尺來衡量設計的價值,把建築、廣告、海報、印刷物、工業產品、服裝等人們創造物中的傑出的設計作品視為一個歷史時期的典型代表,並且將其與繪畫、雕塑、音樂、文學、戲劇等同等對待。所以,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才會有“20世紀設計”珍藏,陳列各歷史時期全世界最傑出設計大師的作品;製造業才會像美國的福特汽車和德國的賓士汽車那樣,創辦自己的博物館,將汽車演變與發展視為文明的寫照。但是,我們並非生活在國外。今天,沒有人懷疑這樣的現實:中國是一個整體經濟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因此,不管是消費設計的大眾,還是使用設計的企業、社會,乃至對設計繁榮可操“生殺大權”的政府,都必然將工業設計當做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工具”。好的設計,在今天的中國消費者看來,是追逐消費潮流、表現個人特點的象徵;在企業家看來,是爭奪市場、壓倒對手、創造利潤的方法;在政府官員看來,是推動經濟、活躍貿易、增強國力的途徑。所以,在當今這個以經濟發展定位社會價值的商品時代,設計對經濟、對市場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強的從屬性。然而,中國的工業設計思想體系畢竟是構建在西方文明基礎上的,設計師的培養模式、思維方法、設計的風格式樣、對設計的評價標準,無不帶有強烈的西方色彩。所以,今天大多數中國工業設計師都不可避免地用“西方設計師”的眼光看待中國社會,急切地希望用“學”到的、發達國家經百年演變而來的設計方法解決正向工業社會過渡的中國設計問題,更多地以“設計文化”的觀念來挑剔企業家、政府官員和消費大眾,抱怨企業家只認識市場、政府缺乏重視、大眾消費口味太低,無法接受他們文化含量很高的設計作品。自覺不自覺之間,設計師們把自己擺到與市場對立的方面去了。

  由於是這樣一種認識基礎,許多設計師都會誇大工業設計的社會地位,為自己杜撰出一個由設計師創造的、烏托邦式的社會遠景,充滿理想主義和“救國救民”的責任感,並滋生出很強的“設計可以改變一切”的幻覺與豪邁情緒。但是,設計師這種以“文明創造者”自居、鳥瞰社會的自我意識,與中國的現實社會有著天壤之別,是整體指導思想的錯位,因而,在實踐中表現為設計師與企業之間相互溝通起來有著極大的障礙。

  縱觀工業設計事業匯入中國以來近二十年的歷程,發展是很不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在於工業設計界本身,在將這個新學科匯入中國社會時,不約而同地淡化了它的'“應用性”主旨,弱化其解決現實問題的實用意義,誇大其塑造未來的幻想作用,賦予了太多的理想化色彩。因為缺乏“工業設計能夠在根本上影響製造業發展方向”、“工業設計可以強國”這類更多與經濟相聯絡的理論導向,過分強調了它的“文化”價值和美學價值,沒能以大量的設計實踐成果向社會展示工業設計的經濟存在價值,客觀上也延誤了企業對工業設計經濟價值的儘早認識。從另一方面看,實踐的滯後也並非是由於當今中國市場不具備工業設計師施展才華的條件,而在於設計師是否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市場、改良市場、創新市場,而不是以消極的態度排斥市場、等待市場、批判市場。因此,為事業的整體利益,當代中國工業設計人應該有群體的發展策略:從實踐的角度去研究如何用設計開拓市場,解決促進消費、提高社會物質文明等現實的經濟問題。當我們把設計與市場連線起來,就會較準確地找到自己的社會定位,從多個角度重新審視工業設計的價值。從企業管理看工業設計,它是製造業整體運作鏈條中重要的一環。雖然重要,卻並非達到可以凌駕所有環節之上的程度。在產品開發研究過程中,它與技術研究、產品結構工程設計、生產工藝設計處在同等重要的層次上,是各環節通力配合開發設計出新產品,並非工業設計師自己包打天下。從職業性質看工業設計,它是一種典型的智慧型“服務”行業。有了這種認識,設計師就能夠以“平常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和企業客戶,透過向製造業廠家提供周到的創造性服務,在奉獻出踏踏實實、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的同時,得到企業信賴的彙報。

  從消費變革看工業設計,它應能對市場潮流產生引導。評價設計優劣的標準不再是設計師自己說了算,還應考量是否暢銷和利潤業績,設計的美學價值更應顧及大眾的喜好。設計師們大可不必因設計水平與世界的差距而自卑,因為設計水平完全可以在不斷創新設計的過程中、在逐漸被市場和消費者接受的一個個成功作品裡得到完善和提高。

  從宏觀經濟看工業設計,它的振興和成長不再僅是設計師所關心的事情,而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發展工程,工業設計師們只有喚起社會各界對這項事業的注意,並吸納各種力量一起努力,才能在與政府官員、企業家、科學家、經濟學家、工程師的良好合作中,共同將這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推向高峰。設計與市場的融匯,將使中國的工業設計走向輝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