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分析論文

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分析論文

  1觀賞性公園植物景觀概述

  觀賞性公園經歷了由貴族私有到向公眾開放的歷程,從17世紀紐約修建公園開始,掀起了大量修建公園的熱潮。公園最初只是單純模仿自然風光,之後轉變為美景與風光結合,設計內容受到當時文化思潮的影響。隨著城市中自然理念的普及,有的景觀設計師提出了適應性的觀點,營造出自然、本土的觀賞性公園。觀賞性公園涵蓋了生態性、城市性、文化性、公園性多方面的特點。它的創設目的是保護區域性生態系統、創設生態景觀、提供活動場所,具體特點表現為整體性、多樣性、過程性。觀賞性公園包括自然性景觀與人文性景觀兩種不同型別,人文性景觀包括古蹟、文物藝術景觀等,自然性景觀包括山嶽景觀、水域景觀、氣象景觀等,其中植物景觀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1]。植物景觀是指以多樣性為指導,以植物為材料,利用原有的自然條件,建立的人工植物群落。傳統的植物景觀是根據分類不同採取不同的體系,按照植物生長型別、氣候特點、觀賞特點可分為原生植物景觀、人工植物景觀、自然恢復景觀3種類型。原生植物景觀是公園內原有的自然景觀,是原有的植物。人工植物景觀以自然的觀點進行人工設計,在城市空地上規劃人工栽培的生態植物。自然恢復景觀是以原生植物為基礎,配置人工植物加以完善,以原生人物保持穩定性,有效結合人工栽培的植物,具有恢復場地生態和諧的作用。植物景觀非常重要,具有環境效益,可以修復環境,改善群落的佈局與大氣環境,緩解熱島效應,是天然的綠色消音器。植物景觀還具有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災避難的社會效益。植物景觀是城市鄉土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基地[2]。

  2植物景觀設計要點

  觀賞性公園植物景觀可以設計為規則式、自然式與混合式3種。規則式的人工感極強,有明顯的結構與裝飾性效果,因為有人類中心思想的傾向,所以在設計時應減少使用。自然式的特點是由人類所創造,但是避免有人工痕跡的一種設計形式,注重層次色彩的結合運用,形成多層次的景觀輪廓。混合式結合規則式與自然式的特點,在融合中求變化。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可以借鑑自然界中的植物型別,以植物群落的整體形態展現,使植物群落可以反覆出現、互為補充。可以充分結合密林、疏林、純林、疏木草地、灌叢、草原以及溼地的群落,豐富區域性物種的多樣性。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一定要具有可觀賞性。首先要有優美的形態。樹形要搭配好。樹形指的是植物的輪廓,可以分為垂直向上、水平展開、無方向以及其他輪廓四種類型。垂直向上類要具有挺拔的聳直感,給人以緊張感可以形成視線焦點。水平展開類的特點是長度大於寬度,增加構圖的寬闊感,但是也有空曠荒涼的感覺。無方向類是指類似於球形與半球形這種可以緩和周圍景物的輪廓型別。特殊樹形是指垂柳等可以起到點景作用的樹形。要有適宜近觀的'葉形。葉形分為單葉與複葉,單葉有橢圓形、圓形、三角形、掌形、奇異型等,複葉有羽狀與掌狀等。其他的諸如花型、果形、幹形、根形也不能忽視。其次,色彩也要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目的效果。色彩根據葉色、花色、果實色、枝色、幹色可分為紅色系、黃色系、藍紫色系、深綠色系、淺綠色系、白色系、黑色系等。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提高景觀的可欣賞性。再次,要注意植物景觀的質感。主要由葉片反映的特徵所決定,葉片小而柔軟會顯得柔美,也偏大而粗糙會顯得豪放。還要注意植物氣味,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氣味、引人反感氣味的植物。最後,要注重塑造意境。

  3結語

  觀賞性公園在宏觀區域的佈局上要遵循生態規劃的原則,既要利用自然條件模擬生態群落的生活特性,又要規整地為植物景觀佈局,既要體現植物的功能性又要體現它的審美性。根據不同群落的特點要有側重地進行配置,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結構內容、手法,植物要素要與其他的要素緊密結合,關注地域特色與大眾心理,運用現代的科技手段增加植物的可觀賞性,充分運用場地與鄉土文物降低造價。觀賞性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要點還有很多,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