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探索論文

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探索論文

  【摘要】隨著加快城市化建設的步伐,造成城市人口、車輛等快速的增加,為之我國也逐漸加大了對市政工程的投入力度,以為了進一步滿足人們的通行之需,但是為了在保證通行安全的基礎上,並使道路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同時落實病害防治工作,因此我們需要實現路面結構的完善設計在市政道路工程專案中。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需要基於結構層材料設計、組合設計以及厚度設計上進行最佳化與完善,並針對路面結構設計與路面執行過程中所存在的病害問題落實相應防治措施。接下來,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路面的結構設計,並透過結合市政道路路面常見的病害問題提出了具體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結構設計;設計論文

  一、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的概述

  1、基於結構層組合設計下的要點

  在整個市政道路路面施工中,主要是由表層、中層與下層組合而成,其中,整個表層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因此,路面病害問題通常都是從表層進行外顯,比如裂縫等,而路面的中層與下層中,實現完善設計是提升路面抗裂效能等的重要保障,因此,這就需要以結構層的最佳化組合設計來提升路面的整體效能與質量。在實際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一般而言,城市的水文狀況較為穩定,且地質的波動情況也相對極小,因而,在設計中主要需結合城市的主次幹道的狀況,來實現這一組合設計的完善落實,以確保城市的主幹道路面具備良好的承壓效果;對於次幹道,基於相應通行量相對較小,因此,在進行這一組合設計時,可基於國家現行規範要求下來完成這一設計即可。

  2、在結構層材料設計的要點

  在實際針對市政道路路面進行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實現材料的科學選擇,這就要求要基於因地制宜這一原則下,結合當地的實際與交通通行特點等,確保材料的承載力滿足實際要求。具體而言,在結構層中,主要運用的瀝青混凝土,並與瀝青碎石進行混合,而目前在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下,行業工藝技術水平隨之提升,新型瀝青混合材料被逐漸運用到道路路面施工中。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單純使用瀝青混凝土作為路面的主要材料,路面的承壓效能相對偏弱,路面容易發生裂縫、車轍等病害問題,因此,需要將抗車轍劑等融入,並以科學配比來強化路面的承載力。

  3、在結構層厚度上的設計要點

  基於這一設計下,要求要藉助荷載應力計算來明確相應結構的厚度,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一般藉助三維空間有限元分析法,經過計算來實現諾謨圖的繪製,在此基礎上,以查圖的方式來明確相應的厚度引數,並藉助這一引數來實現精細計算。只有確保實現結構厚度的明確定位,才能夠在確保道路路面具備良好承載力的基礎上,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並保證資金投入的合理性,降低後期使用維護、維修成本費用的投入。

  二、研究探討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1、市政道路路面在運用過程中相應病害問題的防治措施

  在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後,基於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會發生病害問題,而為了確保通行安全,並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就需要結合實際病害問題落實完善的防治措施。具體而言:

  (1)針對小裂縫進行及時填封。在道路執行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路表面會出現小的裂縫,進而不僅降低了路面的美觀度,同時,也會致使雨水等深入到裂縫中,久而久之,對地基造成破壞,同時,小裂縫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修補,則可能致使裂縫逐漸加大,進而影響到了通車的安全性。一般而言,針對較小的裂縫問題,可採取填封的方式,藉助瀝青結合物來實現對裂縫的填補。而這一路面維護工作最好在4~6月份進行,以避免溫度變化對填封材料的效能造成不利影響。

  (2)針對路面區域性所產生的缺陷問題,需要及時落實相應的修補工作。在市政道路工程中,通常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生鬆散、網裂以及坑槽等病害,而針對這些問題的.出現,則就需要實現相應修補工作及時且完善落實,以在解決病害問題的同時,確保行車的安全性與舒適性(圖2已發生病害問題的公路路面)。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相應修補施工主要採用的材料為熱拌或是冷拌瀝青混合物,其中,採用熱拌瀝青時,則需要確保實現相應施工工藝技術的完善落實,進而才能夠為提高修補質量奠定基礎;而如果採用冷拌瀝青材料,對於相應施工工藝技術的要求並不高,相應修補施工簡單方便,但是相應的效能與作用與熱拌瀝青混合物修補相比較低。

  (3)灌縫。在道路執行的過程中,基於通行量較大,致使路面負荷加大,加上溫度變化的作用等,致使道路容易出現裂縫等問題,而針對裂縫問題的產生,則就需要及時落實好相應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積水透過縫隙滲入到路面結構中,對瀝青甚至路基造成腐蝕與破壞,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針對這一裂縫問題則可採取灌縫這一工藝技術,針對裂縫進行熱補,在將裂縫清理乾淨的基礎上,將準備好的熱瀝青混合料注入到裂縫中,然後進行壓實處理。

  2、基於結構設計下的病害防治措施

  基於道路路面結構設計角度下,需要在設計的過程中,將路面病害隱患問題進行充分考慮,以完善防治措施的落實來最大程度降低路面發生病害問題的機率,為從根本上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並降低後期執行維護成本奠定基礎(圖1為市政道路路面竣工執行示範圖)。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可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1)基於厚度設計角度下。相應道路路面的厚度設計同樣需要充分考慮路面的病害防治問題,一般而言,如果相應路面厚度設計的過薄,相應路面整體的承載力自然就會較低,在後期投入使用後,基於車輛的通行需求與特點下,短時間內就會發生病害問題,如裂縫、車轍以及積水甚至塌陷等問題,而如果將路面厚度設計的過厚,雖然效能與質量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綜合造價成本則過高,存在不必要浪費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基於現有規定下,並結合道路路面的實際執行需求特點下,實現厚度的科學設計以實現對病害問題的有效防治。

  (2)基於結構材料設計角度下。在實際展開這一設計內容的過程中,相應材料本身質量與效能的高低直接關係到了路面的使用效能,一旦材料質量偏低且效能不達標,直接會給路面埋下病害隱患問題。因此,這就需要針對材料的採購與挑選進行嚴格把關,要在確保材料具備質量合格證書的基礎上,對材料廠家進行最佳化選擇,在綜合目前建築市場材料價格的基礎上,儘量選擇價效比最高的材料,並要針對材料的抗壓效能進行測試,以此來提升路面施工質量。

  (3)基於排水系統的設計下。在針對道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基於相應規範要求下,針對道路路面排水問題進行最佳化設計,在此過程中,需要實現排水點的合理設定,並結合當地氣候的實際,實現有針對性防治措施的落實,以此來避免因排水系統不暢而給路面造成損害。

  (4)基於結構層組合設計角度下。從這一設計角度出發,為了實現對路面病害問題的規避與控制,就需要結合路面表層、中層與下層的實際功能與需求,在確保表層具備良好承載力的基礎上,確保針對中下層落實完善的防水設計。在此過程中,要確保實現防水材料的科學選擇,以此來確保結構組合層的效能與質量滿足實際之需。

  3總結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專案越來越多,隨之帶來的將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以及城市化程序的進一步發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重視的是市政道路路面結構設計與病害防治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好的道路施工質量和更長的道路使用壽命,更有利於公共交通體系的完善搭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