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張橋的抗震設計論文

斜張橋的抗震設計論文

  1橋樑抗震設計的總體思想

  在以上各國的抗震規範中,其共同點是在強震情況下不容許出現坍塌,但一定程度的損壞是可以接受的,即我們所說的“大震不倒,中震可修”,AASHTO規範中定義了可接受的破壞程度,即指柱子中的撓曲屈服(沒有剪力破壞),而且此破壞必須是可以檢測及修復的(在地面及水平線以上),所有其它的破壞(指基礎、橋臺、剪力鍵、連線構造、支座、上部結構的梁及橋面板的破壞)都是不能接受的。這一定義被其它規範廣泛採用,尤其在撓曲破壞的型別方面。然而一些規範放鬆了對位置的要求,特別是容許在樁身、樁排架、橋臺臺背翼牆處的屈服。對強震的定義,即使在AASHTO規範中都很模糊,但一般認為是475年一遇的地震可稱為強震。在頻繁出現但規模小得多的情況下,要求橋樑基本上保持彈性運營狀態(無破壞),對於這種狀態沒有特別的校核規定。

  我國現行的橋樑抗震設計規範還很不完善,無論是鐵路橋或公路橋,還是採用基於強度設防基礎上的設計方法,即根據折減後的彈性地震反應進行抗震設計,而結構的延性要求沒有明確規定,僅從墩柱的箍筋配筋率及構造方面提出要求,以保證結構的延性。因此對我國現行震規進行修訂和補充,使其提高到一個新的先進水平已是刻不容緩。90年代初在上海南浦大橋的抗震設計中,首次提出了二水平的抗震設計方法。之後,用同樣方法先後對20餘座大橋、城市立交橋和城市高架橋進行了抗震研究,20餘年來積累了很多科研成果,對橋樑抗震的設計思想也日趨成熟。在此基礎上於1998年開始,範立礎教授將正式主持“城市橋樑抗震設計規範”的制訂工作。

  減震和隔震設計思想是利用材料或裝置的耗能效能,達到減小結構地震反應的目的,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近年來世界各國在結構的減隔震設計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如彈性支座隔震體系是目前能採用的最簡單的隔震方法,其中普通板式橡膠支座構造簡單、效能穩定,已在橋樑上廣泛應用,法國跨度320m的伯勞東納(Brotonne)預應力混凝土斜張橋的兩個塔墩頂上各用了12塊橡膠支座,該橋已通車20年,使用情況良好。

  2斜張橋樑抗震設計方法

  常用的結構抗震設計方法有震度法和動態分析法兩種,動態分析法中又包括反應譜法和時程分析法。

  動態分析法比震度法有了較大的改進,它同時考慮了地面運動和結構的動力特性。其中反應譜方法中一個重要概念是動力放大係數,或稱標準化反應譜。其定義為:β(ω,)=|U+Ug|max/Ug,max

  式中,右端項的分子為單質點體系動力反應的絕對加速度反應,分母為地面加速度反應的峰值。

  應用反應譜計算結構地震反應,首先要計算結構的動力特性和各階振型參與係數,然後按各階振型對某項反應的貢獻程度進行線性疊加,得到這項反應的最大值。我國“震規”中的驗算方法就是建立在反應譜理論的基礎上的,但反應譜理論在大跨度橋樑抗震驗算上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震規”中加速度反應譜,或橋址場地設計加速度反應譜的適用範圍大都在5s以內,而大跨度橋樑是長週期結構,它們的基本週期大都大於5s,在長週期範圍動力放大係數β的取值對大跨度橋樑的地震反應的準確性至關重要。項海帆教授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對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範中的反應譜提出了長週期部分的修正意見,王君傑副教授也提出了“長週期地震反應譜的取值和規範化應以強震記錄位移反應譜的統計結果為依據”的觀點,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對當前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範中的反應譜的長週期部分的修正和補充方法,增加了表達長週期地震反應譜特性的引數;其次大跨度橋樑地震反應組合中,如何考慮地震動的空間變化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對於大跨度橋樑,地震動的空間變化效應是不可忽略的。另一個在大跨度橋樑抗震分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多分量地震動作用下振型組合問題,目前常用的組合方法有SUM法(最大值絕對值之和法)、SRSS法(最大值平方和的平方根法)、CQC法(基於平穩隨機振動理論匯出的完全二次組合法)等。由於CQC方法計入了振型間的相關性,較好地考慮了密集振型間的強耦合性,而大跨度橋樑的`動力特性具有自振週期長、頻率密集和阻尼較小的特點,因此CQC方法對大跨度橋樑的地震反應分析更為適用。除此以外,在反應譜分析中給出的反應值基本上還是彈性反應,不能做到真正的非線性分析。總之,反應譜方法在大跨度橋樑的方案設計階段,對結構的抗震效能進行粗略的評估還是可行的,但是對於重要結構或大跨度橋樑的地震反應分析則應進行專題研究。

  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在橋址地震危險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結構的時程反應分析,這在大多數工程抗震設計規範中都提出了這一要求。時程分析法與反應譜法相比具有能進行結構的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考慮複雜場地的非一致激勵影響、能給出任意截面(或結點)的任意一種反應的時間歷程等特點,而這些方面在大跨度橋樑地震反應分析中是必須考慮的。但在進行時程分析時也應該注意到地震波選用的隨機性,因為地震是一個隨機事件,它發生的時間、空間、強度、頻譜成分、波形等等都是不確定的。而時程分析法還是一個確定性分析法,它是根據地震危險性分析中的人工地震波作為分析依據。所以,為了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一般要求在同一鑽孔位置給出一組(一般3~5條)地震波,然後取各條地震波反應的最大值。

  用動力可靠度理論進行結構在風載、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安全性評估也是近年來各國學者研究的熱點。它以機率的形式來評價結構的安全程度,與確定性分析方法相比又前進了一步,它的研究說明人們在地震對結構的作用以及如何確保結構的安全、功能和經濟方面的認識正在逐步提高。

  摘要:斜張橋的抗震設計,是世界各國橋樑工程師都非常關心的重大技術難點問題。隨著大跨度橋樑的發展,人們對結構的抗震越來越重視,對大型結構的抗震效能要求作專題研究,以確保結構的安全性。而且近年來經歷了多次強震後,從這些大地震中的結構震害,使人們對以前的抗震設計方法進行了反思,對以前的抗震設計規範進行修改。本文將簡要介紹各國橋樑抗震規範中的設計思想以及主要的設計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