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濱水空間設計方法探析論文
城市濱水空間設計方法探析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們在獲得豐富物質資源的同時,越來越重視生態濱水景觀的建設。文章採用文獻研究和例項研究的方法,對我國景觀規劃、生態保護和文化塑造等方面存在的規劃缺乏整體性、景觀與生態衝突、地域文化缺失等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運用生態城市建設的手段及生態型的設計對策,以整體性、藝術性、環保性為原則,結合生態理念,總結出城市濱水空間的生態化、延續性和功能複合化設計方法,旨在為濱水空間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濱水空間;設計方法;城市
工業文明的發展在帶給人們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也帶來水體汙染、生態失衡、資源利用不合理、自然景觀破壞等環境問題。這些問題都使濱水區域的保護和建設遠遠落後於現代城市的發展,導致人類與自然的矛盾日益凸顯。濱水空間,作為人類最早的居住環境,其居住功能正面臨著嚴重衰退的威脅。加強濱水空間的生態化建設,恢復原有的濱水空間面貌,使濱水空間和現代文明協調發展,已經成為現代城市濱水空間設計的一項重要任務。城市濱水空間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兼具的區域。充分運用濱水區位和資源優勢對其進行設計和建造,是城市濱水生態文化建設的重點。而隨著規劃設計和技術方法的進步,生態環保的理念逐漸滲透到城市濱水空間的建設中,並在前期設計、材料運用及後續養護管理方面都有所體現。基於生態理念對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方法進行探析,對於提高城市環境質量、豐富城市文化、促進城市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此,擬透過查閱文獻、結合例項研究對我國城市濱水空間的景觀現狀和問題進行探討,進一步對濱水空間的設計規劃進行梳理和總結,以期為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提供依據。
1我國城市濱水空間景觀現狀及存在問題
1.1我國城市濱水空間景觀現狀
20世紀,北京、上海等城市引領了我國濱水空間開發和改造的熱潮,城市的濱水空間逐漸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近年來,我國城市景觀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很多城市將濱水空間作為重點區域進行規劃、建設。但我國城市濱水空間景觀的研究還處在初級階段,一些城市的濱水空間建設還比較侷限,並沒有放到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中來考慮,僅注重水體本身的整治,忽略和整個城市的聯絡,注重經濟效益勝過生態效益。而近年來“以人為本”理念的迴歸,使城市發展的重心逐漸轉移到綠色、低碳、環保上來,“十八大”報告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了“五位一體”的格局,更是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所以,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對濱水景觀進行設計改造和保護管理,將生態的理念融入進去,以改善濱水景觀環境。
1.2我國城市濱水空間存在的問題
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景觀發展起步較晚,空間規劃設計相對落後且缺乏經驗。近些年,我國的濱水景觀由於快速盲目的改建,出現了許多問題,包括規劃缺乏整體性、景觀設計與生態保護相沖突、無法傳承地域文化等。這些均會導致城市濱水空間的景觀要素不協調,景觀生態功能削減,甚至是城市濱水環境的惡化[1-2]。認識並解決這些問題,是現階段結合生態理念對濱水空間進行規劃的重中之重。
1.2.1規劃缺乏整體性設計
現在的濱水空間設計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一是隻注重設計和施工,忽略前期的專案調查評估和後期的總結歸納;二是未從城市的整體結構和濱水區域的具體功能出發,與城市割裂性明顯,邊界過渡生硬;三是土地使用混亂,資源利用不合理。
1.2.2景觀設計與生態保護相沖突
現如今的濱水設計、改造過於追求景觀效果,大多缺乏生態保護意識。河床被硬化、河道截彎改直,破壞了原本的生態結構;河道邊界修築景觀大道,嚴重破壞了天然土壤;生產、生活廢水過度排放,超出水體自淨能力(圖1)。
1.2.3地域文化傳承缺失
由於濱水景觀設計方式陳舊,過度追求形式化,缺乏和城市地域文化的深度結合,導致濱水設計普遍缺乏城市特色,千篇一律,甚至在多個城市出現相似的景觀,不能突顯當地城市特色和歷史文脈,無法滿足民眾的精神需求。
2生態理念下濱水空間設計構思
生態理念的根本就是強調對生態的重視,以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滿足空間的景觀效果和利用人群心理因素的同時,營造出生態環保的空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首先,生態理念下的濱水空間設計應注重整體性。要全面分析整個濱水區域,整合可以利用的地理條件和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地對濱水空間進行設計。其次,生態理念下的濱水空間設計應當藝術性與景觀性並重。在滿足景觀功能的同時,適當加入藝術元素,增加濱水景觀的觀賞、體驗功能,力求達到更好的生態景觀效果。第三,生態理念下的濱水空間設計重點是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在進行生態設計時要儘可能地保護河岸、溼地、動植物等,多運用低碳節能的方法和技術,實現能源的自給,使場地充滿活力。第四,生態理念下的濱水空間設計應考慮城市文脈的延續和歷史的傳承。在空間設計時應充分分析地形地貌,合理保留和改造具有當地特色的地物。這樣不僅生態環保,而且更具地域特色。
3濱水空間設計方法
濱水空間的規劃設計首先應對濱水區域所處自然環境及其所在城市中的位置進行分析,同時結合生態環境和當地文脈特色等進行深入研究。之後,對整個城市區域內與水體相關的設施及規劃中的相關方案進行整體評估,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確定建設範圍。同時,參考城市總體規劃和已建成的成功案例,根據生態濱水空間的建設原則完成設計。基於對濱水景觀現狀的分析,應遵從生態理念對城市濱水空間進行設計,其設計方法應從以下3個方面考慮。
3.1濱水空間的生態化設計
濱水空間想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就必須重視景觀的生態化。透過對水景建設的控制,來保護水資源;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對濱水空間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加以保護;因地制宜,用生態護岸保護濱水空間結構。
3.1.1保護水質,提升水體的淨化能力
在對濱水空間進行設計時,應當首先對水質進行保護,發揮水體的淨化功能。一是提高水體自身淨化能力,保護水體迴圈系統,嚴格控制汙水的排放,儘量做到在汙水源頭淨化水質[3]。二是運用生態汙水淨化技術,在水中種植生態型植物,如鳳眼蓮[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水蔥(Scirpusvali-dusVahl),對水體進行淨化,從而達到保護水質的目的。筆者在參與撫寧縣洋河兩岸景觀工程方案規劃設計專案時,就運用生態汙水處理技術對洋河及其支流進行淨化,並結合地勢特點進行規劃設計。設計引入了NARS自然水景系統(NaturalAquascapeRestorationSystem),從地質、水質、微生物菌群、水生動植物等方面考慮,運用綜合方法進行生態設計和綜合治理[4]。此外,採用自然原型的生態堤岸,輔以水生植物,在荷潭映月景點中重點打造搖曳多姿的水景風情,展現夏日荷花盛開時的熱烈景象,既保護了河流水質,又獲得了優美的景觀效果。
3.1.2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城市小氣候運用
生態的設計手法保護濱水空間的生物,保護和適當恢復原有的溼地景觀,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增加生物多樣性。調節城市的小氣候主要是靠城市河道降低溫度、增加空氣溼度。面積較大的城市溼地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環境和空氣質量。上海世博會的白蓮涇就是生態修復和景觀建設方面的成功案例(圖5、圖6)。整個生態河道全長2000多m,修復工程從世博園區內的沂林路橋延伸至世博園外的六里橋,河道滲透進入市區,有效地調節了城市小氣候。設計者運用在浮島上種植水生植物和修復溼地的方法,為鳥類、水生植物、微生物等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和附著生長地,構建完整的水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5]。白蓮涇生態修復專案效果明顯,改善了河流及兩岸的自然環境,保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豐富了動植物種類,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提升城市競爭力方面均產生了巨大的效應。
3.1.3採用生態護岸,保護濱水空間結構
保護天然狀態下的河岸、河心島及溼地景觀,減少大規模的開發,保護濱水空間的結構。採用生態駁岸,如自然原型生態駁岸、仿自然型生態駁岸等,運用石材、木材、植物等天然材料(圖7、圖8),增強河流的滲透性,起到抗洪、防澇、護堤、調節水位的作用[6]。
3.2濱水空間的延續性設計
濱水空間對城市的發展、歷史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延續性主要包括城市濱水空間對於城市整體結構的延續,以及濱水空間對於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
3.2.1濱水空間對於城市結構的延續
濱水空間所獨有的線性特徵,能將濱水區域的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1880年,美國景觀設計界的鼻祖奧姆斯泰德在突破城市方格網布局的限制中,針對波士頓綠地現狀,以查爾斯河及其支流、兩岸河灘及綠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間為界定依據,利用線性的綠化將河流沿岸的公園串聯起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公園體系[7]。濱水空間和城市結構之間的延續需要透過景觀廊道來實現。這樣不僅使濱水景觀與其他城市公共空間相統一,還可以將濱水區域的氣候引入城市,從而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達到生態環境的平衡穩定。
3.2.2濱水空間對於城市文脈的延續
濱水空間承載著豐富的城市文化,是延續城市文脈、體現城市特色的重要部分,在城市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8]。在對濱水空間進行設計時,要深度發掘當地的自然、人文資源,運用生態理念和材料,設計並建設生態型的構築物、景觀小品,力求體現城市特色、延續歷史文脈。以廣東省中山市岐江公園為例,岐江公園原場地是中山市著名的粵中造船廠,該廠經歷了新中國工業化探索近半個世紀的歷程。設計師在對場地進行改造設計時,儘可能對遺留下來的廠房、鐵軌、吊車、煙囪等景觀元素加以改造和利用。如廠房的框架被留下,舊時的煙囪用玻璃包裹,用造船廠原有的機器零件設計成景觀小品等,使歷史的文脈得以充分延續。在色彩運用方面,紅色的大膽運用,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使人們銘記這一段歷史。岐江公園在中山市乃至全國都起到了地標的作用,在設計改造時進行了合理的功能定位,對遺留下來的構築物進行保護和利用,不僅低碳環保,還使得岐江公園獨具特色,吸引無數遊客駐足。規劃中重視生態、水利、遊覽、城市保護等功能的合理設定,注重延續歷史文脈,豐富了該區域的景觀價值,對城市結構和功能最佳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3.3濱水空間的功能複合化設計
濱水空間作為一個結構複雜、極具價值的.公共空間,只有秉持功能複合化的理念,才能充分挖掘其內涵,最大程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功能複合化設計首先要打破傳統的設計思想,充分利用濱水空間地理區位優勢,將功能衰敗的產業遷出,同時引進生態環境允許範圍內的休閒、商業產業,使城市濱水空間與其他城市公共空間協同發展。濱水空間的功能複合化主要體現在休閒娛樂功能、商業功能、居住功能等方面[9]。濱水空間的休閒娛樂功能主要運用石材、木材等生態材料,結合生態自然的駁岸,合理設定文化廣場、休憩空間等區域,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濱水空間的商業設計應利用濱水區域線性的特徵,根據地形建造部分臨水或非臨水的商業街,同時結合開敞廣場和親水平臺,打造多功能複合型的濱水商業發展新模式。濱水空間的居住功能是在保護濱水空間生態和自然特性的前提下,開發其周邊區域,發揮周邊土地的經濟價值,實現城市的現代化發展。悉尼的達令港就是體現濱水空間功能複合化的典型案例。達令港由港口碼頭、綠地流水及各種建築群組成,將水族館、博物館、電影院、購物中心等綜合設施與濱水景觀有機地融合到一起。達令港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城市濱水空間的功能複合化,整體規劃設計以公共性、層次性、延續性、複合化、立體化為原則,從而形成了整體的、連續的、規模性的濱水空間格局。達令港在恢復濱水生態功能和展示城市特色的同時,創造了城市濱水空間發展的新模式,滿足了市民觀光、休憩等各種需求,對現代城市的發展起著推動的作用。
4結語
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需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考慮,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略了生態這個最為重要的部分。本文基於生態理念,探析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方法,從各個景觀要素進行考慮,歸納總結出適合濱水空間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以期促進濱水空間健康發展。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都對自然有著特殊的嚮往。城市濱水空間的規劃設計,應該強調生態保護和生態設計,統籌協調城市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在保證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構建城市濱水空間多元化功能。這對城市的發展及人類生活環境的改善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唐劍.淺談現代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的一些理念[J].中國園林,2002(4):33-38.
[2]楊倩.大都市濱水城區的再開發思考:以上海蘇州河東段為例[J].城市管理,2002(4):39-41.
[3]桑立紅.城市濱河地區景觀規劃設計探討[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8,29(1):98-101.
[4]金元歡.城市水景的生態設計與綜合治理研究———nars:長期清澈秀美的自然水景系統[J].中國建設資訊,2006(5):36-40.
[5]於志遠,戴軍,朱勝萱,等.系統整合化的景觀設計———2010上海世博會白蓮涇公園景觀設計[J].中國園林,2010(5):10-20.
[6]湯振宇,張德.城市河道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6.
[7]侯深.自然與都市的融合———波士頓大公園體系的建設與啟示[J].世界歷史,2009(4):73-85.
[8]李文鵬.城市景觀帶中濱水景觀的地域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2.
[9]甘燦.城市濱水區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