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分析論文

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分析論文

  摘要:植物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組成,不可替代,並可促進生態環境構造。植物造景一定要全面發揮植物自身的特點,有效利用植物的習性。為讓植物造景滿足現代審美標準務必要明確個體美和協調美,這要求我們應掌握植物習性,確定景觀及植物之間的生態關係。本文就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造景做了重要論述。

  關鍵詞: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文化代表著城市園林的根本精神。近年來,無論是社會整體經濟,還是科學技術均得到了大力發展。與此同時,人們也更加重視物質文化追求,在城市植物景觀中也提出了全新的標準。園林植物關乎著景觀設計,旨在透過景觀設計對各種植物進行科學的搭配,實現高度統一,改善環境質量,提升藝術水平。

  1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內涵

  園林景觀設計指在特殊地域範圍中,透過園林藝術,藉助工程技術,經由地形改造、培育植物和建築構建等打造舒適、怡人的境域。經由景觀設計,為環境增添欣賞價值和基本使用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在某一層面彰顯了文明程度,代表了價值取向,展示了設計人員自身的審美觀念。綜合來說,園林景觀設計包含較多的內容,在規劃和設計過程應思量景觀因素,一般包含硬景觀以及軟景觀。其中硬景觀主要指代人工設施,具體涵蓋雕塑和涼棚等內容,而軟景觀則指仿自然景觀。

  2植物造景的現實作用

  園林景觀通常表現在植物中,透過喬木和草本植物等構建景觀,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美,演變成優美的圖畫。因此,園林景觀設計依賴於植物點綴,利用上述植物除了提升藝術效果外,還可改善環境條件。

  2.1體現襯托效果

  園林景觀設計一般藉助色彩,經由搭配對比突出某一空間,提升觀賞印象,同時,透過自然曲線,藉助植物自身的質感突顯規則式建築,利用自然對比展現不同材料的質感。

  2.2開拓空間

  常規意義上,植物佈局需保證疏密錯落,且地方能夠有景可借,同時,樹木應呈現稀疏分佈,樹冠高度不應與視線保持同一水平。但現代園林卻做出了調整,創設出不同的造型,給予更廣闊的創造空間。

  2.3展現意境效果

  園林空間本質上是四維空間,涵蓋時間,時間一直在變化,而空間也隨之不斷變化。這通常展現在季節性變化中,自然生長構造出多姿多彩的四季。植物通常可製造新鮮空氣,給人一種愉悅感,並渲染意境。

  2.4構建別樣的觀賞景觀

  植物在園林設計中佔據著基礎性地位,不可或缺,這主要因為園林植物在形態和色彩中均較為獨特。以花壇為例,主要透過色彩博得眾人的眼球,通常出現在廣場中心。

  3植物造景遵循的藝術原則

  3.1因景制宜因景觀主題各不相同,選取的植物花卉也不一樣,採用的配置方法也存在差異。以松柏為例,通常出現在烈士墓園中。由此可知,植物種植應思量各個地區的民俗風情和造景初衷。另外,不管是群植、孤植和對植,均應結合景觀主題需要慎重挑選配置方式。

  3.2色彩相宜

  植物配置過程應保證色彩相宜,具體是指花木色彩和四周環境條件、地勢條件、生態環境等保持統一。藉助花木色彩以及外觀等突顯氣氛、展現主題、構建意境,只有保證色彩統一,讓人感到舒適,方可出現美的感受。另外,花木配置也應考慮不同色彩帶來的感受。例如,銀杏和櫻花等一般可渲染環境色彩。

  3.3位置相宜

  植物造景的各個基地均存在地勢高低、空氣溼度大,地面空曠但光線強烈,地面隱蔽但光照不適宜等問題。由此可知,在具體的種植過程中,應依照地理條件合理挑選植物,讓植物的習性和生態條件相一致。

  3.4季相相宜

  在植物造景過程中,應思量季相特點,保證小區季季有景,明確各個樹木花卉對應的生長週期,掌握因四季遷移,植物在色彩和外形等方面展現的變化,適當延長觀賞期。

  4植物及景觀之間搭配的藝術性

  4.1植物與建築融合

  園林植物是一種自然美,而建築則是人工美,這兩者的融合實際上是自然美以及人工美之間的融合,若處理適宜,則將達成和諧一致。眾所周知,植物具有多樣的色彩、姿態奪目、風韻獨特、線條優美,這均可增強建築美感,最終構建出動態均衡圖,讓建築和周邊環境協調一致。園林建築僅僅是園林的基本組成因素之一,但它應與園林植物進行搭配,可對景觀產生深遠影響。簡單來說,建築及園林植物需保證均衡搭配、有效補充,讓景觀具有藝術氣息,其中蘇州網師園便是最好的例子,具體見圖1。但若處理不完全,則最終的結果也不是很理想。同樣,若建築師們不考慮周邊園林,盲目地把宏偉的建築作品搪塞在玲瓏迷你的風景區,則將產生比重失調問題,有時還會帶來野蠻破壞。

  4.2植物與道路融合

  道路綠化是城市設計的基本內容,且影響著城市的整體形象,藉助線性組合能夠讓城市綠地變成一體,在自然和人工景觀中產生軟連線。而植物配置應實現喬、灌和草的有機融合,同時,靈活運用別具一格的灌木及花卉,藉此塑造豐富絢爛、多樣飽滿的植物景觀。適宜的植物配置不僅要思量植物習性,而且應權衡觀賞特性;不僅要思量個體美,而且應權衡整體美,且應因地制宜、合理栽種花草樹木。由此可知,只有參照綠化功能,聯絡植物習慣,結合景觀效果,堅守因地之宜原則,科學配置,方可讓道路綠化朝著規範化、人文化、合理化方向發展。

  4.3植物與水體融合

  將植物與水體進行融合,將會給人帶來鮮明、清澈、開懷和爽朗的感受。我們一般將水比作園林的.血液,放眼世界各國的園林景觀均能看到水體的運用。水作為景觀的基本組成,至關重要。水旁的植物在水體中產生的倒影可提升水體的美感,某些絢麗奪目,某些含蓄婉約。然而,在融合過程應考慮所融合植物自身的習性,儘可能選取水杉等偏好溼潤的植物。植物與水體進行融合時,不僅要思量水體的外形,而且應權衡整體效果,不允許過密栽植,遮蓋水面自身的美感。在此之上,思量周邊的地勢條件,儘可能沿坡種植。另外,為將植物完全嵌至水體內部,還應考慮區域性造景,可在水面中栽種荷花,也可在岸邊栽種黃馨。順著水體佈置植物便可把控整體佈局,且水體貫通整體,同時,植物浩如煙海。

  5結語

  在景觀設計活動中,從本源層面而言,植物配置實際上是綠地系統設計,以點、線、面、體有機整合為主。植物造景應考慮和整體環境的統一性、生態群落第一和植物生長穩定性的原則,並深入研究和積極參考所處地帶現有的植被型別,確保景觀格局適宜,特徵特色顯著,在科學可行的基礎上,有效提升植物配置的文化氣息,使其貼近現實生活,營造一種親近感。

  參考文獻:

  1毛嘉穎.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南方園藝,2016(2)

  2劉贇,王嬌.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1)

  3何建順,宋希強.新加坡熱帶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初探[J].中國農學通報,2015(19)

  4陳文婧,阿麗婭阿布利孜.園林景觀設計中植物造景的應用分析[J].現代園藝,2016(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