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下部結構施工技術研究論文
橋樑下部結構施工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開始加大對道路橋樑工程等社會基礎設施的建設。文章主要針對於橋樑下部結構,結合工程例項,對橋樑下部結構施工技術進行分析,逐個對施工準備工作、橋樑基礎形式施工、鑽孔灌注樁施工進行研究。
關鍵詞:橋樑;工程;下部結構;施工技術;質量
引言橋樑下部結構能夠對橋樑上部結構產生支撐作用,而且把橋樑主體結構、橋面重量荷載等利用橋樑基礎、承臺、墩身等向地基進行傳遞,以此確保橋樑主體結構的穩定性、安全性,橋樑下部結構的施工技術將會對橋樑工程質量水平產生重要的影響。文章對有關橋樑下部結構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和探討,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1橋樑下部結構施工技術
1.1施工準備
1.1.1方案制定
橋樑下部結構的施工方案必須結合相關檔案報告,包括施工圖紙、設計檔案以及地質報告等。施工方案的制定要符合相關設計標準與規範,包括《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此外,要結合本橋樑工程專案的實際特點,對施工組織規劃、施工現場佈置情況進行完善,儘量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工藝。在有關方案制定原則方面,要優先考慮專案實際情況、施工技術可行性、可靠性等,這些考慮全面有助於對施工質量進行控制,還能滿足施工進度、施工成本控制等要求。
1.1.2現場佈置
針對橋樑下部結構施工現場進行規劃佈置,具體為施工便道、施工用水、施工用電、測量放樣等準備工作。一般來說,施工現場便道的主要功能是為施工現場進行平面規劃而發揮銜接作用,以確保基坑開挖過程中大型施工機械裝置能夠順利通行;施工用水主要是利用蓄水池;施工用電是直接接入到周圍的.電力系統中,只需要配備一定的發電機作為備用即可;針對測量放樣工作而言,必須要結合橋樑工程的設計資料,對導線控制情況、水準點等進行重複測量,對橋樑施工中線樁、水準點進行佈置,其中必須注意嚴格控制精度。
1.2橋樑基礎形式
1.2.1擴大基礎施工
擴大基礎屬於直接基礎,具體特徵是基礎底板與地基直接接觸,由上部結構向下傳遞荷載,是先透過擴大基礎底板,然後再傳遞到地基上,這種基礎形式比較適合地下水位、持力層較淺的地質。一般而言,擴大基礎施工會選擇明挖的施工工藝,開挖過程中按照施工現場地質情況,對排水方法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對集水溝、集水坑進行設定。最後一個環節是基坑支護施工、基坑土方開挖,基礎基坑開挖到一定的深度之後,必須要及時對混凝土墊層進行澆築,以完成基礎施工。
1.2.2沉井基礎
沉井基礎最主要的特徵是把沉井當作橋樑工程的基礎結構,繼而把上部結構承受的荷載傳到地基上來。一般而言,沉井由井筒、井壁、隔牆、刃腳等共同組成,其施工工藝分別是沉井下沉、沉井地基清理、沉井封底,總體而言,沉井基礎具有承載能力優秀、抗震效能良好、對河床沖刷作用強、持力層深等優勢,目前在諸多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1.2.3樁基礎施工
現階段,樁基礎施工是橋樑工程下部結構最為常見的一種基礎形式,樁基按照生產材質型別,包括鋼筋混凝土樁、預應力混凝土樁、鋼樁等,按照製作方法可以分為預製樁、鑽孔灌注樁、挖孔樁等,按照樁基沉樁施工方法的區別,包括錘擊沉樁、振動沉樁、鑽孔灌注樁等。工程實踐中,大多應用鑽孔灌注樁,這種方式具有施工技術穩定可靠、擠土效應不明顯、地質適應性強、機械裝置操作簡便等優點,因此得到了廣泛應用。文章著重對橋樑灌注樁施工技術進行探討。
1.3鑽孔灌注樁施工
(1)首先是進行灌注樁成孔及清孔作業,鑽孔灌注樁的成孔施工是利用鑽機作業,鑽機運送至施工現場進行安裝,鑽機機架吊點、鑽孔灌注樁的轉位中心點以及鑽機轉盤中心保持三點一線,以此保證鑽孔豎直無傾斜。待鑽機安裝到指定位置,即可開始進行鑽孔作業,在此過程中要儘可能地對鑽孔速度進行控制,以防止產生護筒碰撞的情況。此外,在鑽孔時,假如鑽進受到一定阻礙,應當結合施工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如有必要,則可以選擇停鑽,又或者是選擇調整衝程的方式。鑽進施工時,要確保鑽孔內的水壓差保持在一定的數值,防止出現湧沙的情況。最後,鑽孔作業完成後,要及時對相關資料指標進行核對檢查,包括鑽孔深度、鑽徑、鑽孔傾斜度等,檢查核對後,如果指標符合相關標準規範,則可以開始鑽孔清孔作業,從而為對水下混凝土進行灌注提供一定的作業環境。目前而言,比較常見的清孔施工方法包括抽漿法、掏渣法、砂漿置換鑽孔渣等。最後,清孔施工結束之後對底部泥漿、沉澱厚度等各項資料指標進行檢查,是否符合設計標準與規範要求。
(2)對鋼筋骨架進行製作、安放。
鋼筋骨架的加工按照加工地點的不同,有兩種方式,分別是加工廠焊接、現場焊接,假如是加工廠焊接鋼筋骨架,則需要考慮運輸問題,在此過程中做好相關的保護對策,以及在堆放儲存過程中採取防護措施,避免產生變形情況。鋼筋骨架運送到現場進行安裝,吊裝過程開始之前,必須嚴把質量關,一般情況下是利用整籠吊裝的方式,如果鋼筋骨架吊放到鑽孔之後豎直鋼筋骨架要以較慢的速度輕輕放下,此時嚴禁出現失誤,從而碰撞孔壁。最後,按照設計圖紙資料,把鋼筋骨架吊放到設計標高,對其進行焊接定位,對標高進行檢查,符合設計要求則進行下一項。
(3)水泥混凝土澆築。
鑽孔灌注樁環節中對水泥混凝土進行澆築分別包括導管施工、水泥混凝土灌注兩個環節。其中,導管施工作業開始之前必須進行水密承壓、接頭抗拉試驗,待試驗合格後可以投入使用,如果不合格就投入應用,則有可能導致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導管出現滲水、漏漿等情況。導管安裝過程中要在其底部和鑽孔底部預留出一小塊地方,便於第一次進行混凝土灌注,也要注意防止出現預留空隙太大而造成不能封底、泥漿灌入的情況。待導管安裝結束後,要進行第二次清孔作業,保證泥漿比重與沉澱厚度等各項資料指標達到施工規範與標準。混凝土澆築施工過程中,要對混凝土坍落度等資料指標進行嚴格控制,灌注作業時,對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需求量進行科學合理的計算,以保證把導管埋入。除此之外,必須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灌注時要確保連續無中斷,待灌注到接近鋼筋骨架時,應適當降低灌注速度。
2結束語
綜上所述,橋樑下部結構作為橋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主體結構荷載的承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橋樑下部結構的施工質量對橋樑整體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會影響其安全性。橋樑下部結構施工中,要充分考慮各種結構形式的區別,對施工方案進行合理編制,加強施工安全管理,促進施工工藝水平的提升。文章對有關橋樑下部結構施工技術進行研究,以期對於橋樑下部結構施工技術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磊,孔凡佳,熊亮.公路橋樑下部結構的設計與施工[J].山西科技,2008(4).
[2]孫力虹.橋樑下部結構設計探討[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0(5).
[3]汪偉.淺談高速公路橋樑下部結構設計[J].山西交通科技,2005(S2).
[4]張彥,李國平.海洋環境對橋樑下部結構的影響[J].海岸工程,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