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戲劇觀研究論文

中西方戲劇觀研究論文

  西方傳統戲劇觀念認為戲劇是對生活的摹仿,它必須真實地再現(反映)出生活的本來面貌。因此,對真實與自然的標榜成為西方傳統戲劇觀念的旗幟。中西方戲劇觀念在邏輯起點上的差異基於中西方文化哲學不同的中心命題。西方哲學的中心命題是宇宙論,即本體論;因此,西方文藝思想始終圍繞文藝與生活(即審美容體)之間的關係而展開,把文藝視為獨立外在於生活的一個實體進行審美觀照和哲理闡釋,力圖弄清文藝這一實體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以及其自身內在的特性。中國哲學的中心命題則是人生論,即主體論。中國文藝思想則始終圍繞文藝與作家、讀者(即審美主體)之間的關係而展開,把文藝視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或生成結果。由於客體直接作用於主體方能產生文藝,主體遂或為審美中介而引起了高度的重視,人們力圖理清楚主體需要是如何制約著文藝,使之協調與生活的關係,更有效地作用於生活的。

  不同戲劇特徵論的中西方戲劇觀

  在戲劇特徵論方面,中國傳統戲劇觀念注重尋求戲劇藝術與其他文學樣式的共通特徵,探討戲劇藝術與其他文藝樣式的相互聯絡。而西方傳統戲劇觀念傾向於發掘戲劇藝術有別於其他文藝樣式的個性特徵,探求戲劇藝術自身的本質特性。西方戲劇觀念認為戲劇是以語言為媒介,利用人物的動作對現實生活的摹仿,以達到淨化和陶冶感情的社會效果。它在社會文化中由於摹仿的媒介、物件和方式的不同,與音樂、圖畫、詩歌區分開來,具有獨特的地位。西方傳統戲劇特徵論認為,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徵在於它與其他文藝樣式的差異性。中國傳統戲劇特徵論卻恰恰相反,認為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徵在於它與其他文藝樣式的類同性。西方戲劇家認為本質是個性,中國戲劇家則認為本質是共性。

  中西戲劇特徵論的迥然不同是由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所決定的。西方把宇宙視為外在於人的物件,祟尚“人神對立”的宇宙觀。西方人習慣於同中見異的思維模式。通常以冷靜科學的理性態度,認真地審視外部世界,細緻地觀照內心世界,把現象與本體劃為兩端,自然和人世分為二物,強調對立雙方的.剝離式的分析與綜合。因而西方戲劇家對戲劇特徵的探討,採用的是把戲劇藝術從宇宙萬物中逐層剝離、獨立出來的辦法,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徵在於它與其他文藝樣式的差異性。中國古人把人和宇宙看成互相包容、和諧統一的整體,提倡“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認為世界只有一個本源,這一本源在不斷運動變化中產生出各種形態的事物。即一切事物的本質是同一的、不變的,只是本質的外在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產生出萬事萬物。因此,我們古人通常把內心與外物、現象與本體、自然與人世視為互相聯絡的整體,強調對立雙方的和諧與統一、滲透與協調。這種異中求同的思維模式使中國戲劇家在探討戲劇特徵時,傾向於尋求戲劇藝術與其他文藝樣式的類同性,以此揭示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徵。西方民族的思維方式側重於求異性不同,而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偏向於求同性,這決定了中西戲劇家對戲劇特徵的探討,分別選擇了差異性與類同性的不同方面。

  不同戲劇社會功能的中西方戲劇觀

  在論及戲劇藝術的社會功能時,中國和西方的傳統戲劇家同樣都運用了“鏡子”的比喻,但卻各自表達了不同的觀念。西方戲劇家重視的是“鏡子”的形態,強調認識功能,而中國戲劇家則著眼於“鏡子”的情態,傾向於教育功能。西方戲劇觀念認為戲劇應該是時代的一面鏡子,它的目的始終是反映自然,真實地再現社會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質和規律,給時代展示它自己演變發展的模型。

  戲劇是人生的鏡子,真理的反映。人們透過戲劇可以深刻地認識歷史和現實。戲劇藝術的認識功能,是透過洞察客體來反省主體,審問內心,從而規範行為和道德品行。中國戲劇功能論可以溯源於儒家政治功利主義的文藝觀。在中國戲劇家看來,戲劇藝術的政治倫理教化即使不是唯一的目的,至少也是主要的目的,戲劇藝術特有的審美娛樂功能反而成為手段。中西方傳統戲劇在理論邏輯起點、戲劇特徵論和戲劇的社會功能性三個方面有各自的特點和明顯的差異性。中西方文化哲學傾向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則是滲透其中的主要因素。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各國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頻繁的背景下,研究中西傳統戲劇觀念背後的文化根源,對於繼承中外文化遺產,吸收外來文化,發展民族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