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資訊推廣研究論文
農業技術資訊推廣研究論文
1引言
近些年,隨著鄉鎮機構改革、農村稅費改革的推進,以及2006年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國發〔2006〕30號)的實施,全國各省市紛紛進行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構建了“一主多元”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1]。現在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基本完成。為了更好地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機構數量、管理體制、人員數量、素質狀況、制度建設、經費保障、設施條件等進行高效管理,摒棄因逐級上報而產生的資料不統一、資料錯誤、效率低、成本高、保密性差、統計時間過長的弊端,開發了一套可以覆蓋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管理系統。系統可以為全國省、市、縣、鄉四級的農技推廣機構提供服務,使其明確工作職能、規範執行機制、建設優良的推廣隊伍、有穩定的經費保障和必要的工作條件,同時提高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服務效率和水平,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農技推廣體系的管理機構也可以高效的對農技推廣體系的機構、人員進行監督、管理,使其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2需求分析
2.1功能性需求
透過需求獲取,獲得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的總體功能需求,統計與農技推廣體系中機構、人員相關的一些資料。根據總體功能需求,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劃分成六個功能模組:使用者登入模組、系統管理模組、單位基礎資訊管理模組、單位人員資訊管理模組、查詢模組和統計模組,系統的功能結構圖。
(1)使用者登入模組。①常規的輸入使用者名稱、密碼登入系統功能;②當用戶為安裝後第一次使用系統,使用者需要選擇使用者型別(填報單位、管理單位、管理員)、單位的行政級別(省、市、縣、鄉)及使用者單位名稱,然後設定登入密碼。
(2)系統管理模組。①常規的修改系統密碼功能;②行政區劃管理功能,用於管理系統中的省、市、縣、鄉四級的行政區劃資料。其功能包括對行政區劃資料的新增、修改、刪除、查詢、顯示等;③單位管理功能,用於管理系統中的省、市、縣、鄉四級的所有單位資料。其功能包括對單位資料的新增、修改、刪除、查詢、顯示等;④資料檔案管理功能,用於對本地資料庫檔案的管理,即對本地資料庫檔案的匯入匯出功能。
(3)單位基礎資訊管理模組。①常規的新增、修改單位基礎資訊的功能;②在新增、修改單位基礎資訊時,增加限制功能,即所有資訊必須全部填寫,如有一資訊不填寫完成,不允許將資料新增到資料庫中;③列印功能,將已新增或修改完成的資訊,打印出來;④匯入匯出功能,多資料條目的匯出到Excel表中,或從Excel表中匯入;同時需要單資料條目的匯出到Excel表中相應的表格中。
(4)單位人員資訊管理模組。①常規的新增、修改單位人員資訊的功能;②在新增、修改單位基礎資訊時,增加限制功能,即所有資訊必須全部填寫,如有一資訊不填寫完成,不允許將資料新增到資料庫中;③簡單查詢功能,可以透過任一人員資訊項進行查詢,並統計查詢資料條目;④匯入匯出功能,多資料條目的匯出到Excel表中,或從Excel表中匯入。
(5)查詢模組。①查詢推廣機構資訊,需要按照行政區劃查詢和按照行業查詢兩種查詢方式,其中每種查詢方式都需要對所有相應的資料庫表中項進行查詢;②查詢推廣人員資訊,需要按照行政區劃查詢和按照行業查詢兩種查詢方式,其中每種查詢方式都需要對所有相應的資料庫表中項進行查詢。
(6)統計模組。①按年份分別統計機構情況調查表、體系隊伍情況調查表、體系隊伍情況調查表(續表)、機構執行機制情況調查表、機構經費保障情況調查表和機構設施條件調查表六個統計表;②對於每個統計表都要有相應的統計圖;③將六個統計表分別匯出到相應的Excel檔案中;④可以分別列印各年份的統計表。
2.2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需求是指那些不直接與系統具體功能相關的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主要與系統的總體特徵相關,是一些限制性要求,是對實際使用環境所做的要求,如效能要求、可靠性要求、安全性要求等[10]。根據IEEE830標準,非功能性需求需要包括效能需求、安全設施需求、安全性需求、軟體質量標準屬性、業務規則、使用者文件幾個部分的內容。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中,使用者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1)效能需求。系統至少能在CPU主頻為1.7Hz的機器上執行,而且反應時間不能過長。同時,軟體安裝不能繁瑣。
(2)安全性需求。使用者所能檢索的的資料必須為本級單位或者下級單位的資料,不能檢索到上級單位資料,同時要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3)軟體質量標準屬性。軟體系統的易用性必須強,因為系統的一部分使用者的計算機應用水平較差。必須做到可移植性,現階段各使用者應用的作業系統種類繁多,必須要在所有主流的作業系統上都能執行。
(4)業務規則。系統的三類用為戶填報單位、管理單位、系統管理員,各自應用的功能是不一樣的,要進行區分並設定許可權。同時,在填報單位的許可權中,各使用者在未填寫單位資訊前,不得填寫單位人員資訊。
(5)使用者文件。需要有詳盡的幫助文件。
3系統設計與實現
3.1系統架構
透過需求得知,系統應可進行聯網使用,同時也能單機使用。據此需求,繪製出系統的架構圖,如圖2所示。在這種架構中,系統可以透過聯網進行下載和上傳資料操作,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系統也可以單機使用,在網路連通時再進行資料的上傳和下載操作。
3.2設計模式
根據使用者需求和使用者的應用群體及其計算機的應用水平,本系統選擇了C/S的.軟體開發模式技術架構。
(1)瀏覽器的標準不統一,使得各瀏覽器各自為政,且其程式碼不公開,會產生相容性問題,這樣會使系統產生移植性問題。
(2)現在針對瀏覽器的外掛很多,可能會出現外掛程式碼衝突問題。
(3)使用者整體的計算機應用水平不高,移植性和程式碼衝突問題會凸顯,使系統的實際應用水平下降。
3.3資料庫技術
根據系統需求,系統可以單機使用也可以聯網使用,所以系統的資料庫採用分散式資料庫技術。分散式資料庫(DistributedDatabase,DDB)是資料庫技術與網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將集中式資料庫中的資料分佈於網路上的多臺計算機中,即是一個物理上分散的而邏輯上集中的資料集[2]。網路資料庫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本地資料庫使用MicrosoftAccess2007。
3.4系統開發框架和開發語言
根據使用者的非功能性需求(要在所有主流的作業系統上執行),系統開發應用了Microsoft.NETFrame-work3.5。應用此框架,系統可以在所有的Windows作業系統上執行。Microsoft.NETFramework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採用系統虛擬機器執行的程式設計平臺,以通用語言執行庫(CommonLanguageRuntime)為基礎,支援多種程式語言(C#、VB、C++、Python等)的開發,也為應用程式介面(API)提供了新功能和開發工具[3]。系統開發環境為VisualStudio2008,開發語言為VB.Net。
4系統特點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針對全國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根據全國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成果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管理結構,綜合運用VB.NET技術、分散式資料庫技術,構建了可以在任何一款流行的作業系統上執行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旨在提高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服務效率和水平,以及管理部門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中的單位、人員的監督、管理。
5結束語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基本上已經滿足了現階段對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進行資訊化管理的要求,但在系統的設計中還可以在以下方面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加強統計功能,提供更多的統計資料。①本系統提供了省、市、縣、鄉四級針對各指標的統計功能,沒有提供國家級的統計功能,如果需要獲得國家級的統計資料,只能是先獲得各省市的統計資料,然後人工進行統計。系統在國家級統計功能方面需要加強。②系統只提供了六張統計表的資料統計,如果需要進行此六張統計表外的統計資料,則只能是人工進行統計。系統在改進的時候應該考慮使用者可以自己進行統計表的設計。
(2)系統的非功能方面需要加強。系統的非功能方面是系統是否可用、好用的評判標準。本系統在設計時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非功能性方面的設計,比如簡單的資料安全方面和業務規則方面等。要達到系統真正的可用、好用,還需在系統的人性化方面做些設計,比如系統的自動安裝、自動更新功能等。隨著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的部署及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的規範化,伴隨著我國電子政務和農業資訊化的深入發展,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會出現缺陷和不足,這都需要對系統進行功能新增或修改。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管理資訊系統將獲得更大的應用價值,將作為我國農業技術管理者做出決策的重要支撐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