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論文

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論文

  一、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現狀

  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從根本上說,是與時代同步的,是歷史的必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靈魂和勾畫的未來發展藍圖,與當代大學生所崇尚的理想追求,與自身的成才發展具有本質上的一致性,這是大學生政治上日趨成熟、理性的時代成因。但隨著社會利益關係日益多樣化,使得當前大學生更加註重自我價值和個人利益的實現,有些價值取向也向著偏離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進行。

  透過對河北高校四百個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從社會公共服務、職業修養、家庭教育還有大學生自身素質狀況方面對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做了統計分析,總體狀態是健康向上的。大學生對於社會公德規範大都是支援的態度,也對社會不良的行為表示反感。結果顯示,有61.2%的學生參加過“捐款”、“扶貧活動”、“希望工程”等各種公益活動,要求自動獻血的同學達35.7%以上;89.3%的同學都能在乘坐公交車時給老弱病殘者和孕婦兒童讓座;64.1%的同學在餐廳等公共場所都可以自覺保持安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道德缺失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一)社會公德方面

  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缺乏自己的一套道德觀念體系,還有的人是心中有自己的道德判斷,而且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做出違背內心道德的事情。還有,現在很多學生都缺乏見義勇為的壯舉,反而作為旁觀者冷眼旁觀的人比較多。這種類似的事在社會報道中也屢見不鮮,比如在調查,“如果公共場合你目睹小偷偷錢包你會?”這一題中有78.5%的人都選擇了“假裝沒看到”。只有2.3%的人會選“當場吶喊,找群眾幫忙制止”由此可見大部分人還是缺乏奉獻精神。

  (二)職業道德方面

  調查發現,大學生在面臨職業選擇時,有65.5%的人首先考慮的因素是收入的高低,只有26.9%的人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專業來選擇,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考慮社會威望的也佔7.6%,由此說明,高校大學生首先考慮的都是是否滿足自己的經濟需求,其次才是自己對這份工作是否感興趣。這也受到他們個人價值觀念的影響,所以,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教育還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就業計劃方面:發現“制定了計劃並在努力實施”的人只佔21.7%,“空談計劃不去實施”的佔據了53.1%,甚至還有25.2%的同學“從沒有制定計劃的習慣”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該對學生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提起重視,引導他們學會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

  (三)戀愛、婚姻、家庭美德方面

  社會主義道德要求我們要正確對待和處理愛情、婚姻、家庭之間的關係。這對於自身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重要影響。由於大學生生理早熟、自制力欠缺、情感單純,他們往往忽視對他人及家庭的道德責任,過分看重其個人的需求。大學生談戀愛已是一個較多的普遍的現象,而據調查,大學生“戀愛動機”、“出於對異性的好奇心”的佔20.9%,“為將來婚姻積攢經驗的”佔15.6%;這說明大學生愛情的隨意性、享樂性強,戀愛的文明程度下降。在關於家庭問卷中有關“對‘孝’的理解,回答也都大同小異,都是認知與行為出現矛盾,明知該為而不為,這些都說明大學生對父母缺乏關心。

  (四)個人品德修養方面

  當代大學生個人道德修養整體呈現出良好的趨勢,但與此同時又伴隨著某些缺點或弱點,比如在回答“你是否經常為自己的錯誤反省”一題時,有63.7%的同學都表示“反省,但偶爾還會犯”,還有29.1%的同學表示“從來沒反省過”。這說明大學生不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質和修養。而且,經調查,大部分的人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理念都不是特別牢固,利己主義還是比較盛行。這對於未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很大負面作用。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狀況原因分析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社會道德出現的某種混亂與無序都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及其道德行為體系造成衝擊與影響。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馬克思認為“人總是作為社會的人而存在著,但其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依然離不開客觀環境的影響”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當中,每一種社會風氣都能引起一種新型的社會思潮,而這種思潮又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在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尤其是在國家不重視的情況下,這種思潮很容易被不良人士所利用而在整個社會引起負面的影響。

  (二)學校教育的偏頗和失誤

  在德育方面學校缺乏正面教育的引導,學校的教育普遍都是重智力而輕德育,而這種教育方法使智育和德育之間失去平衡,學校把德育看作是次於知識教育,或者把它作為一種業餘傳授經驗的課程。不能從正面道德上引起學生的重視。另外,教師缺乏榜樣示範作用,無論在教師群體還是學生群體中,好的榜樣都會成為眾人的模範,所以教師不僅要進行教育還要重視管理。運用合理的德育方法。

  (三)家庭教育的疏忽

  人一落地就成為社會的人,但其思想觀念卻是先來自於所在的家庭,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他們的'職業、對生活以及職業的態度,會透過不同方的方式有意無意的給子女影響,對他們的道德觀萌芽和形成產生重要的作用。他們往往會按照父母的道德標準去判斷是非和選擇問題。

  (四)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普遍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一直以來,大學生都只是按照學校的要求努力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涵養。但如何順利實現卻沒有真正思考過,而且大學生也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另外,重視個人利益而忽視集體利益。大學生身心發展不健全,對於負面事物缺乏準確的判斷力,致使他們為追求浮華的人生而導致利己主義膨脹,如果放任這種不良道德的發展。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道德觀的對策

  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必須採取綜合治理的方針。要系統的分析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制定其相應的策略。“人,本身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因而道德問題就需要學校、家庭、社會這幾個方面的密切配合來進行綜合治理,此外,對大學生自身素質教育同樣也不能忽視。只有這樣,問題才能解決的徹底和鞏固。”

  (一)社會層面

  第一,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在這個網路普及的社會,我們要學會利用社會輿論的力量加大對正確道德觀念的宣傳,使良好的道德觀念成為人們每天必修的課題,當我們的周圍都被正義的道德感所包圍的時候我們的教育就走向了成功。我們看到在危機時刻我們這個大民族表現出了高度的無私關懷精神,無論是五一二汶川大地震還是南方雪災,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表現出了無私的奉獻精神。而這都和輿論的宣傳是分不開的。第二,道德實踐要與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社會主義道德只有落實到職業道德,或者專業的道德教育當中去,才能持久、鞏固、深人。所以我們主張提倡職業道德或者專業道德的教育。

  (二)學校層面

  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體,他們的職責就是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僅包括智育還有德育,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負責到底的精神去主動地、積極地、耐心地做好學生家庭的工作和有關的社會工作。

  教師要先樹立起模範帶頭的作用。教育者必須以身作則,這是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倫理家一直所堅持的,這是一個沒有階級性的共同的人類經驗的積累。另外,要多采取透過學生來教育學生的辦法。教師想要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教育首先要對學生們的思想活動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因為原因來源於多方面,所以只靠教師來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顯然是不夠的,它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要使我們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充分發揮作用,教師可以指揮學生做些道德觀的調查,由學生自己去學會判斷。

  (三)家庭層面

  家庭是大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根源,他們所有的道德養成離不開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學生家長,要積極主動的配合學校還有社會的教育工作。

  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環境具有感染和促進作用,家長必須知道健康的生長環境對於孩子們正確價值觀念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要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婚姻家庭理念。還要智力、心理發展並重。家長在重視孩子智力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他們的心理發展,這個要從他們上學起就要注意,不要用孩子們的分數作為劃分他們是優生還是差生的標準,要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的進行教育,尤其在德育方面。

  (四)大學生自身層面

  1.要學會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任何道德都是和一定的理想聯絡在一起的,沒有理想也就談不上道德。因此有兩個方面我們就必須要理清:第一,個人和整體或個人和社會的關係要理清。人只有在社會關係中才能創造價值,人也只有經過社會的評價才能得出有什麼價值的結論。第二,在面對雙重利益的選擇時要學會分清主次。暫時的利益雖然重要,但我們應該學會把長遠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學生做事考慮欠佳這是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環節,對此,我們應該學會自我鼓勵,自我肯定,絕不可挫傷積極性,另外還要重視實踐的作用,使自己不斷的提高。

  2.要培養集體主義的精神

  培養集體主義的精神,首先要在實踐中加強團隊意識,利用社會、家庭以及學校各方面有利條件多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鍛鍊和培養自己的團隊意識和團隊精神,只有有了這種精神,將來步入社會才能對社會建設出一份力,才能保證整個社會朝著和諧的步伐邁進。

  3.要注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明白離開實事求是的所謂解放思想只能是胡思亂想。要主動認真地去學習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更多的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從而真正懂得人生的意義,抓緊寶貴的青春,讓它在人類社會主義事業中放射出熾熱的光焰。

  總之,我們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最佳化學校教育環境,建設良好的家庭環境,正確處理好社會、學校、家庭教育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形成社會、學校、家庭教育一體化的大德育環境,全社會共同致力於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透過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好的影響;使他們在道德實踐活動中經受磨練,更好的提高道德認識、昇華道德情感、鍛鍊道德意志、規範道德行為。

  註釋:

  樸永剛.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現狀分析.北京:華章出版社.2010(3).46.

  參考文獻:

  [1]劉明華.文化多元化與大學生道德教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李戩.大學生道德學習的特點及教育策略研究.四川師範大學.2011.

  [3]原嘉菲.馬克思理論體系中的道德問題.河南:鄭州大學.2012.

  [4]閻保輔.青年學生倫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9).

  [5]羅國傑.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