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動畫作品視角下的村鎮景觀元素構成研究論文
宮崎駿動畫作品視角下的村鎮景觀元素構成研究論文
引言
筆者作為宮崎駿的忠實粉絲,每次觀影總能感受到一股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熱情向上的田園風情,直到末了都不願意從場景中走到現實中去。同時作為一直深耕於村鎮規劃研究的規劃師,也能夠從宮崎駿大師的場景營造中提取到靈感與元素,並最佳化現實生活中的村鎮,使其能夠提供給居住者以流連忘返、沉醉其中之感。目前對於宮崎駿大師的動畫作品,研究的比較多的是美學思想的探索、奇幻色彩的研究、生態意識的呈現及人與自然的關係方面的內容,能夠用於規劃景觀塑造方面的內容比較欠缺,希望能夠藉此機會發表一些筆者的看法,提出實用性的建議。
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龍貓》《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哈爾的移動城堡》《歲月的童話》等,會發現影片中的主要場景是鄉野村莊,特色小鎮,沿海小島及隨處可見的綠色田園與夢幻森林,其山水格局渾然天成,建築風格極具特色。這些都無不影響著作品整體景觀的構成和視覺效果的醞釀。
1 五大景觀元素構成分析
1. 1 天———本底
每一個地方的天空,都會有豔陽高照、晴空萬里、陰雲密佈和狂風驟雨。天空,基本上奠定了場所空間的背景基調。宮崎駿筆下的天空,多為風和日麗。藍天與白雲勾勒出鄉村風景最好的底色。《千與千尋》中千尋在油屋吊腳臺看到的天空,幾乎純淨到海天一色,充分的反映出人物當時平靜純潔的內心。《魔女宅急便》中的小魔女琪琪,騎著魔法掃帚自由的穿梭於海邊小鎮無垠的天空中,清澈湛藍、無邊無際、白雲點點美如幕布一般,充分烘托出主人公內心對未來世界的熱情嚮往。偶爾,在天空裡會有鳥的痕跡,鳥兒也是天空風景最好的點綴,讓空間有了尺度感和範圍感,營造出一種無限與有限的對比效果。天空元素在村野景觀格局裡,面積較大,色彩較淺,作為背景,屬於本底( 本底: 景觀中分佈最廣,連續性最大的景觀結構) ,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 2 山———本底
山對於日本來說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景觀元素。在地貌特徵這一塊可以表達為: 山多陡坡,平原狹小,火山頻發。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佈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佔總面積的71%。在宮崎駿的作品裡,山元素是隨處可見的。《龍貓》中正是因為有了山,才會有居住在山裡的小精靈。妹妹小梅才會經不住好奇心闖進了居住在山林裡的龍貓的世界,發生了一系列神奇的故事、看到了迷人的景緻,也正是山的元素,承載了《風之谷》的故事情節
宮崎駿筆下的山,往往更多的是用來營造村野意境,它是綠色的主要載體: 鬱鬱蔥蔥的山巒、蒼翠滿滿的山野、金黃無垠的麥田、佈滿青苔的石階、野花和小草簇擁的鄉間小路等等。鬱鬱蔥蔥的背景山同樣也舒緩了視覺神經、放鬆了心情、陶冶了情操,同時還滲透著宮崎駿大師對美的意識、理念的不斷追求。山在景觀塑造裡,算是最有分量的景觀元素,不僅面積大,顏色厚重,也屬於本底,是與天空產生色彩對比的本底。
1. 3 水———廊道、斑塊
日本,又稱“萬島之國”,有島嶼就會有水。不論是一望無垠的海面,還是湖泊江河,甚至小至水潭,都無一例外的充斥在電影畫面中。《懸崖上的金魚姬》是一個發生在海濱小島上的故事,主人公宗介與媽媽住在海邊懸崖上的一座小房子裡,一次偶爾在院後的海邊遊玩,偶遇女主人公海女兒魔法血統的金魚波妞,他們相遇相知相愛。最令人記憶深刻的是,當波妞變成小女孩之後,宗介駕駛著自己的模型小船在波妞的魔法下,行駛在被水淹沒的村莊裡,天空中的雲朵倒映在海面上,水底奇異的海底生物和主人公之間的互動情節,讓人不禁聯想到純真的童年時光在鄉間暢遊的場景。水面帶給人的感受多是寧靜致遠,《千與千尋》的那條無邊無際的河,行駛在水上的有軌列車,河神琥珀川,以及三面臨水的油屋,水的元素給營造的夢幻街巷增添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影片涉及的水景元素,主要包含面狀水域、線狀水系、點狀水潭。水是故事發生的活動場所,內心獨白的宣召牆,整體景觀構成中,水起到點綴的作用,屬於斑塊( 斑塊: 是指在景觀格局中,與周圍環境在外貌或性質上不同,且具有一定內部均質性的單元) 或者廊道( 廊道: 是指在景觀中與相鄰兩邊環境不同的線形或帶狀結構,是斑塊的一種特殊形式) 。比較大面積的海面和水塘,屬於斑塊; 帶狀的河流,則屬於廊道。
1. 4 田———斑塊
田園是郊區以及鄉村的象徵,宮崎駿繪筆下精心修飾過的田野蘊藏著豐富的自然魅力。《千與千尋》《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影片中,村鎮的描繪無一不是掩映在一片山巒坡地之中,也正是因為日本多山島國的地貌,畫面中呈現的街道場景也處處有著起起伏伏的.田野、色彩斑斕的花草樹木,呈現一幅人與自然融洽相處的畫面。
田是一種與山體在顏色上比較接近的景觀元素,但是田的取景,一般會帶有特寫鏡頭,是影片裡故事主人公產生活動的特定場所,與山體在性質上有一定的區別。而且田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特徵,春天時節黃色油菜花和綠油油的莊稼; 夏天的紫色薰衣草; 秋天豐收時節金燦燦的稻穀; 冬天皚皚白雪下的白色田野。所以在景觀塑造裡,將田元素歸為具有異質性的景觀斑塊。
1. 5 屋———斑塊
建築是人物活動的主要場所,村野民居是景觀構成的特殊元素。它與之前提到的天、山、水、田有著本質性的區別,它不屬於自然景觀,而屬於人工景觀,可以歸為人工塑造的斑塊。宮崎駿作品裡的建築屋主要有東方特色建築、歐陸風情建築、日本傳統民居等。
油屋是《千與千尋》整個故事情節中最獨具特色的一棟建築,三面由海環抱,僅僅只有一座紅色的木橋與外界地面相連線,油屋建築具有強烈東方色彩,建築由紅牆與綠琉璃瓦的裝飾組成,為千與千尋故事渲染出極為神秘的氛圍背景。《哈爾的移動城堡》中,故事的開端魔法師哈爾第一次帶著蘇菲在天空中飛躍的場景,色彩斑斕的尖拱屋頂以及木材質組合的房舍極具夢幻性,使得整個歐陸風格的特色小鎮的景象映入眼簾。據瞭解,影片中的小鎮取景於法國阿爾薩斯省科爾瑪小鎮,小鎮被河流環繞,是享有“小威尼斯”之稱的水上世界。小鎮中的半木質房屋是歐洲中部常用的建築形式,其建築結構是用粗木砌出支架,然後用水泥石磚成牆,綜合採用木、石與水泥的混合結構。而影片《歲月的童話》中,也呈現了大量對日本傳統房屋建築的描繪。女主角妙子來到鄉下俊雄家,居住的是典型的日本傳統房屋,坐北朝南,房屋外圍是供染坊的曬場平臺。房屋周邊沒有圍牆,大家坐在屋外的平臺上,看翠綠的丘陵,寬廣的綠野,視線寬闊,風也徐徐,好不愜意。
建築與以上的四大要素“天、山、水、田”有機融合,將自然景緻與人工特色建築組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和諧靜美的人氣村野風景畫,這也是宮崎駿作品裡面最常見的景觀構圖模式 。
2 驅使五要素組合的動力
這種“自然美景+ 特色建築”組合下的“天、山、水、田、屋”的模式結合是基於宮崎駿大師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思想的貫徹。“森林信仰”,是一直以來深埋於日本人內心的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而這種對自然的熱忱與信仰也同樣一直影響著宮崎駿先生。他相信人本就依靠自然的饋贈而活,居住的房屋應是開放式的、與自然相融相和的,要停止對大自然的過度索取,停止對森林、植被的破壞等等,要報以“天人合一”的規劃思想,理解自然、進入自然,從而融入自然。大自然無疑是人類的母親,他饋贈了一切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若是一味的取之無度的攫取自然資源只會自食惡果。必須做到愛護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夠持續發展與生存。
人類只有留住自然界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鄉野村田,特色古屋,自然界才能夠饋贈於我們舒適的自然環境與駐足流連的生活場所。只有敬畏自然,珍惜自然帶給人類的一切,與自然相融共處,才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3 村鎮景觀塑造的建議
電影場景裡的美麗村、特色鎮與海濱島,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離我們似遠猶近。現實裡也有所謂的彩雲之南的納西古鎮———麗江; 魂牽夢縈的江南水鄉———烏鎮; 遺世獨立、細膩婉約之境———徽州; 安靜古樸的水性小鎮———鳳凰; 令人迷醉、恍如雲煙之地———平遙古鎮; 被人遺忘的世外桃源———凱里,等等。細看這些已經被開發的特色景點古村古鎮,往往商業氣息太過濃厚,銅臭味太重,似乎都已經失去了最原始的純淨。而作為個例開發出來的旅遊景點,背後其實也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普通村鎮,那麼普通的村鎮,在規劃設計中應該如何塑造景觀格局,留住鄉愁。
3. 1 堅持人與自然的思想
從規劃觀念的層面上,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觀。村鎮的建設的確可以帶動經濟發展,但要在自然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開發建設,不能一味無度的發展鄉村企業、村村冒煙,戶戶點火。在劃定建設範圍時,要嚴格保持自然保護區並留住森林與自然水源; 保護基本農田,不佔或少佔用基本農田; 控制歷史保護區的建設,限制核心保護地帶的開發。只有先有自然,然後才能把人類和建設安插進去。
3. 2 打造“自然景觀+ 特色建築”的景觀組合模式
“天、山、水、田”是自然界中的基本要素,是村鎮風景化的大型綜合背景,“屋”是人工打造的要素,只有在渾然天成的天空、山林、水面、田園的景緻中,人們才能夠享受到最返璞歸真的純美,鄉愁才會油然而生,才會留住情懷。
3. 2. 1 天空———留住原始的顏色
感受天空的風雲變幻。在規劃師的眼裡,我們能做的就是保護好環境,少排放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有害氣體,保留最原始的天空。
3. 2. 2 山林———保護與設計同在
在保護樹木,防止亂砍濫伐的同時,要利用好山的高地優勢。利用好山頂、山腰、山腳等特質要素。山頂作為山體最高點,自然視野最開闊,屬於最佳觀景點; 山腰為過渡山頂山腳,其地勢起伏變化大,視野較為開闊; 山腳的空間最為豐富,與水、田、屋聯絡最為緊密。
3. 2. 3 水面———最佳化與整治共存
分類利用點狀水面、線狀水面、面狀水面。點狀水面主要用於漁業養殖,兼具景觀、風水塘、防洪排澇等功能。線狀水面主要為人工開鑿,用於農業灌溉、防洪排澇,形成景觀帶。面狀水面主要功能以備用水源、農業灌溉為主,生態觀光為輔。規劃應重點考慮汙水整治與駁岸設計,增強人與水的互動,加入當地文化特色,使其富有活力。
3. 2. 4 田園———遵循自然式發展
田園景觀塑造主要包含合理打造農田肌理、農田色彩、農田序列。儲存原始肌理,豐富農作物色彩與種類,增強農田序列。有機地將田園的三要素綜合運用,同時遵循自然耕植,集功能與觀賞於一體。
3. 2. 5 村屋———保留特色式建築
挖掘屬於當地特色的建築風格,保留修繕歷史古建。特色建築包含歷史建築與當地民居。中國村鎮的特色建築種類繁多,例如瓊海民居、福建土樓、傣族竹樓、黃土窯洞、川居碉樓、北京四合院、鄂西吊腳樓、蒙古包、客家公祠等。在村鎮風景化的規劃中,對待特色建築,要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保留特色建築形成的村落肌理,遵循原有的建築材質、建築色彩、建築體量、建築形式、建築風格進行區域性修繕。
4 結語
對於現階段快速城鎮化的村鎮地區,應該基於提升人居環境、塑造地域特色的目標,對物質存留和抽象的非物質、情感等環境元素進行最佳化和發揚。從宮崎駿大師對電影場景中的村鎮風景塑造的研究中,結合景觀格局即“本底+ 廊道+ 斑塊”原理,提取“天、山、水、田、屋”五要素,打造“自然景觀+ 特色建築”的景觀組合模式 ,最佳化利用純淨的天空、深沉的山林、多變且神秘的水景、無垠的田野和特色的村屋,營造村鎮景觀。希望以上探索能為一般村鎮提供風景最佳化的建議與思路,共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情與景的留戀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