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統一貨幣政策效應的區域差異研究及啟示論文

國外統一貨幣政策效應的區域差異研究及啟示論文

  傳統貨幣政策理論主要從總量的角度研究貨幣政策對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影響,它是以區域經濟、金融結構的同質性和統一性為背景的,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中對結構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對金融組織結構、資產結構等方面的分析,較少考慮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效應的區域非對稱問題。近幾年來,有兩方面的因素促進了對貨幣政策傳導效應區域差異化的研究,一是隨著貨幣政策傳導理論的不斷髮展,特別是在新凱恩斯學派提出信貸傳導機制理論以後,理論界對信貸市場不完善在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有許多新的見解;二是隨著歐洲貨幣聯盟(EMU)的產生,統一貨幣政策是否在成員國產生相同的影響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爭論。

  一、貨幣政策產生區域差異化效應的原因分析

  1.投資、消費利率敏感性的區域差異。貨幣政策的利率傳導機制理論認為,利率衝擊會引起投資、消費(特別是住房消費和家庭耐用品消費)的`變動,然而不同區域的投資、消費的利率敏感性是存在差異的,而且消費可以分為耐用消費品和非耐用消費品,一般而言,耐用消費品的利率敏感性要大於非耐用消費品的利率敏感性。Taylor(1995),Carlino&DeFina(1998),Ganley&Simon(1997),Hayo&Uhlenbrock(1999)透過研究發現,由於不同區域企業構成不一樣,使中央銀行統一貨幣政策在各區域產生效應差異。Corsetti·G,Pesenti·P(1999)研究發現在消費信貸發展較快的區域,消費增加使消費的利率敏感性加大,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的影響更大,利率衝擊在北歐國家比在法國對產出有更大的影響。

  2.開放程度的區域差異。貨幣政策衝擊會影響匯率和股票價格,匯率變化會影響淨出口的變化,而不同區域開放程度的差異會使貨幣政策產生差別化效果。Dombusch,R·&C.Favero(1998)認為貨幣政策衝擊會影響匯率和股票價格,匯率變化會影響淨出口的變化,而不同區域開放程度存在差異,根據託賓q理論,股票價格變化會使投資需求產生變化,財富效應會使消費需求產生變化,這樣貨幣政策必然產生區域效應差異。

  3.企業融資結構的區域差異。如果企業融資對某一家或幾家銀行有很高的依賴性,面對銀行的信貸緊縮必然顯得很脆弱;如果企業從不同規模、型別的銀行融資,甚至同某些銀行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則會大大減少信貸緊縮對它的影響。另一值得重視的結構性因素是非銀行機構融資的可得性程度,它們是企業在銀行融資外的重要融資渠道,非銀行機構融資的可得性程度高會減少企業對銀行融資的依賴程度。Kashyap&Stein(1997)認為貨幣政策透過商業銀行的信貸供給影響經濟,因此,當不同區域的企業在對銀行信貸資金的依賴性和可得性方面存在差異時,貨幣政策區域差別效應就產生了。貨幣政策影響借款單位的淨價值和現金流。

  4.商業銀行發展和結構的區域差異。不同區域由於商業銀行規模大小(可以用銀行總資產來衡量)、組織結構(可以用銀行數量、銀行業競爭程度衡量)存在差異,會使貨幣政策傳導的實際效果產生差異。另外,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影響大小還與商業銀行資產結構和銀行融資可得性程度有關,面對中央銀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擁有高流動性資產的商業銀行將會迅速調整其資產結構,同時可以從其他地方融資彌補流動資金,因而仍然可以按照滿意的價格向企業貸款,對實體經濟的緊縮效應較小。Kashyap&Stein(1997).Dombusch,Favero&Giavazzi(1998),MaeLennan&Muellbauer(1998)提出,區域間金融結構的差異,例如商業銀行和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銀行的穩健狀況,非銀行融資的可得性程度,會使統一貨幣政策產生區域效應差異。

  二、歐盟貨幣政策效應區域差異化研究程序

  在歐洲貨幣聯盟產生以前,有關經濟討論主要集中在對加入貨幣聯盟的成本和收益的分析,歐洲貨幣聯盟成立以後,討論焦點轉移到歐洲中央銀行(ECB)同一貨幣政策在成員國的非對稱傳導,隨後,貨幣政策傳導效應區域差異化研究逐漸被引入對—個國家內部的研究。

  (一)對EMU整體貨幣政策效應的研究

  Carlo Altavilla(2000)對EMU統一貨幣政策進行研究,認為EMU國家存在結構性和週期性差異,貨幣政策在成員國記憶體在非對稱性衝擊,但利率和匯率渠道產生的非對稱性衝擊還不至於在歐盟內部產生很大的摩擦和牴觸,透過實證分析發現統一貨幣政策對一國產出的衝擊主要和一個國家的大小有關。Volker Clausen,Bernd Hayo(2002)分析了歐盟貨幣政策走向統一時非對稱的貨幣衝擊,歐盟中央銀行的某一反應將在不同成員國產生不同的反應,也許在將來這種區域間反應的差別會縮小或消失,但這種區域差別在何時、如何縮小或消失仍然不得而知。

  YunusAksoy&Paul DeGrauwe(2002)首次研究歐洲中央銀行理事會(GoverningCouncil~GC)決策程式對各成員國經濟發展和福利水平的影響,沿用了RudebuschandSvensson在最優線性反饋規則(optimallinearfeedbackrules)基礎上確定的各成員國最優利率。PaulDeGrauwe(2000)認為ECB在執行貨幣政策時面臨成員國非對稱貨幣政策傳導衝擊的挑戰,他運用兩國家模型進行研究,認為,ECB貨幣政策制定者在代表EMU整體利益時,會經常考慮對自己國家的影響,只有成員國經濟發展是同步的,這種衝突才能避免。

  Carlo Monticelli(2000)分析EMU結構非對稱對貨幣政策傳導的影響,認為經濟結構多樣性的影響和貨幣政策對社會衝擊存在協整關係,當衝擊主要集中在對總需求的影響上時,總供給對不可預料價格變動反應彈性差異是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主要結構性原因。

  (二)對EMU不同成員國貨幣政策效應的比較研究

  BernankeB,GertlerM(1995),CeeehettiS(1999)以英國、德國和義大利為例,研究了企業結構和銀行結構對貨幣政策的影響,認為以小企業和小銀行為主體的國家對貨幣政策的反應比較大,相比德國和英國而言,在義大利貨幣政策產生反應較慢,強度也小。Hallett and Piscitelli(1999)以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為例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結論,發現義大利所受貨幣政策衝擊相對較小。

  Britton and Whitley(1997)以德國、法國和英國為例,研究了統一貨幣政策在各國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德國和法國,貨幣政策對產出的影響沒有明顯的差別,在英國,產出受貨幣政策的影響相對較大;Ramaswamy and Sloek(1998)研究發現,在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芬蘭,貨幣政策對產出作用的時滯要比在法國、西班牙、瑞典、丹麥要長將近一倍;Dombush et a1(1998)研究貨幣政策傳導在不同國家的影響,發現在德國、法國和英國差別不大,在義大利和瑞典產生的影響要小一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