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比較句比較項的不對稱研究論文

現代漢語比較句比較項的不對稱研究論文

  摘要 本文討論了比較句中不對稱的物件及其原因,筆者認為:比較句中的不對稱是比較前項與後項的不對稱,應該從句法語義層面來考察。同時造成不對稱的原因主要有比較前項的隱含及後項的省略。

  關鍵詞 比較句 比較項 省略 隱含

  一、引言

  比較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人類在對客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感知經驗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重要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投射於語言,比較就成為語言中普遍存在表達事物異同和高下的語法手段。因此,比較句很早就受到語言學家關注,併成為研究熱點。

  比較句通常由比較項、比較點、比較結論、比較值四個方面組成。由於比較項的複雜性,所以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

  在對比較句的比較項不對稱現象進行研究時,有必要對比較項不對稱的物件以及範圍進行明確的界定。

  二、不對稱的物件以及範圍的界定

  以往的研究觀點認為:比較前項位於介詞“比”之前,後項位於介詞“比”之後且前項與後項在詞類與句法結構上是完全相同的;同時“比”前的成分等於比較前項,“比”後的成分等於比較後項,若“比”前後的長度不相等,該“比”字句的比較項就是不對稱的。如對於如下的例子以往的研究學者就認為這是不對稱的。

  (1)我的書比他多。

  (2)我的書比他的多。

  僅從形式上看,這兩個句子中的“比”前後項的長度是不同的,故有人認為這兩個句子都是不對稱的。但在(1)句中,比較的是人,強調的語義比較的是“我”和“他”,也即比較前項是“我”,後項是“他”,比較點是書。因此,(1)句是對稱的。在(2)句中,比較的是我的書和他的書,比較前項是“我的書”,後項是“他的”,比較點“書的數量”並沒有出現。

  在(2)句中,比較前項是名詞性的偏正結構而後項是“的”字結構,兩者在句法結構形式上是不平行的,自然也就是不對稱的。

  我們認為僅從形式來界定對稱與否是不合語法事實的,這樣只會無限制的擴大“比”字句不對稱研究範圍而造成無規律可循。真正意義上的對稱與否應從句法語義層面來考察。首先對稱與否是就比較項而言的,不是就“比”字句而言的;其次還應明確區分介詞“比”前後成分與比較項的關係。能出現在介詞“比”前後的不僅是比較項,如比較主體、比較點等也可以出現在該位置上。因此,比較句的對稱應該是比較項的對稱,只要比較的前項和後項的結構長度相同,那麼“比”字句就是對稱的。

  三、造成不對稱的原因

  造成比較句不對稱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比較前項的隱含;二是比較後項的省略。

  (一)比較前項的隱含

  1、比較前項隱含以及原因比較前項和比較後項是句子中相異的兩部分,是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理論上講,這兩部分往往不應該隱含,應該同時出現在“比”的前後,但是在語言中比較前項往往會隱含。試看以下的例句。

  (3)氣色比原來好多了。

  在上例中,比較前項沒有出現在原文中隱含了起來,從而造成了句子的不對稱。那麼比較前項為什麼能夠隱含?考察例句我們發現,儘管比較前項隱含了,但是比較後項都無一例外的強制性出現。從語義層面講,比較前項是比較的主體,是目的物。而比較後項則是比較的客體,是比較的參照物。一般而言,參照物都是有定的,是先於目的物而存在的,且是必須先出現的。因此,作為參照物的比較後項必須出現在“比”字句中,否則就無從比較。例如:(4)他比你高。———*你比高。

  一般情況下,由於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都屬於同一基本的比較範疇,這樣兩者才有比較的價值和可比較性。那麼,比較後項的必然存在也就確保了即使比較前項缺失句子也能獨立成句的可能性。因為,人們可以透過比較後項的語義特徵擴散激活出相關的.前項來。

  2、比較前項隱含的條件

  (1)比較前項是“現在時”時———無條件隱含當比較前項表示的是現在的時間,比較後項表示的是過去的時間時,比較前項是可以隱含的。例如:(5)他比過去帥氣多了。

  我們可以根據比較後項表示的時間詞語激活出前項來。根據比較句對比較項的要求,一般比較前後項都基本屬於同一語義範疇,比較後項表示時間,那麼比較前項自然也表示時間範疇,並且與比較後項表示的時間是不發生在同一時間段,這樣二者才有可比性。時間不同於空間,是一維單向的,如果把時間看成一個線性連續的時間軸的話,能夠與表示過去的時間段相比較的可以是現在時也可以是將來時。那麼,如何來確定從缺的前項表示的時間段呢?認知語言學認為:從人們對於時間的認識心理來看,“眼見為實”是人類最樸實、最基本的認識原則。眼見的現實是“現在時”的認識基礎,它不言自明,所以多數語言中現在時都是用的無標記形式。“現在”時間相對於其他時段的時間來說是最重要、最顯著的,它與說話人的話語時間最緊密。因此,除非特別的說明,“現時”的時間是可以預設的,交際雙方也都預設“現時”的預設。

  由此,我們就能從比較後項的語義推匯出從缺的前項來。

  (2)比較前項是“過去時”———不能隱含比較前項表示的是過去的時間,後項表示“現在”的時間,前項一般不能隱含。例如:(6)她第一學期比這學期進步得快。———*她比這學期進步得快。

  在沒有上下文的語境情況下,省略了比較前項這些句子獨立成句的合法性似乎值得懷疑。我們知道“時間”是流動的,跟現在時能形成比較的時間段可以不止一個。“現在”與“過去”與“將來”都能形成比較。當比較後項表示“現在時”,由於比較前項無法唯一確定,所以不能隱含。因為我們不清楚比較前項預設的是什麼,雖然可以根據其他成分的語義資訊判斷比較前項是表示“過去”的時間詞,但最終不能確定它具體表示過去時間段。

  (3)比較前項是“將來時”時———不能隱含(7)天氣預報說明天會比今天熱。———*天氣預報說比今天熱。

  同樣,在沒有上下文語境的情況下,比較前項是將來時,後項是現在時,前項也不能隱含,因為比較前項沒有辦法進行唯一的確定。

  (二)比較後項的省略

  1、比較前項的省略有些比較句的不對稱是由於比較前項的省略造成的例如:(8)李家的老人與祁老爺同輩,而且身量只比祁老爺不到一寸。(老舍《四世同堂》)在上例中,“比”字句的比較前項沒有出現是空缺的。

  (8)空缺的是“李家老人”。比較前項的空缺也是有一定條的:在一定的語境中,比較前項既是“比”字句的比較前項同時也是“比”字句的主語,且已經在上下文中出現過了,“比”字句中就不再重複出現了。這種比較前項的空缺是“語承前省略”造成的,真正意義上的“省略”。該類比字句是真正的不對稱。

  2、比較後項的省略

  前面說過,在“比”字句中,比較後項必須強制出現,則無法構成“比”字句。但這並不等於比較後項完全不可省略。有時,比較後項的某些成分也是可以省略的。例如(9)我的孩子比他的大。

  上例中,比較後項沒有完全出現,中心語空缺。這種缺都是由於後項承前省略與前項的相同成分造成的。

  四、結語

  以上我們簡要分析了比較句中比較項不對稱的範圍及原因。我們認為:研究比較句的不對稱應該摒棄過去只形式的角度來判斷不考慮語義的狹隘視角,只有明確了一點我們才能更科學地描寫解釋比較句不對稱機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