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學結合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

工學結合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

  近年來,由於招生、就業、觀念等方面的原因,職業教育的加快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而與此同時,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卻不斷攀升。如何解決二者間的矛盾,探索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職業教育發展道路,已經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出問題。工學結合、訂單培養模式是指職業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合同,並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負責招生、培養和就業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而探索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是目前各高職院校改革和發展的緊迫任務。本文根據調研的實際情況,分析和研究工學結合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透過調查研究,提出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工學結合 訂單培養 教師隊伍 建設研究

  一、前言

  工學結合、訂單培養模式是指職業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合同,並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負責招生、培養和就業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作為校企聯合辦學的具體實施形式,訂單式培養複合性人才的意義重大。首先,訂單教育有利現代教育體制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能彌補課本知識落後於社會發展的不足,使學校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的需求同步。其次,訂單培養突破學校到企業尋求實習場所,企業到學校獲得廉價勞動力的淺層次合作,使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培養過程,有利於深化教學改革。再次,有利於調動企業辦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企業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在辦學過程中的作用,實現企業資源與學校資源的有機整合,最佳化資源配置。另外,訂單培養還有利於學生了解企業文化,熟悉企業規章制度,加強學生對企業的認同,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增強學生的協作意識。而探索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是各高職院校改革和發展的緊迫任務。

  二、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

  本人比較贊同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施新老師在文章《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思考》提出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問題的幾點觀點,現摘要和補充如下。

  1.目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現狀與高職教育在2l世紀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還很不適應,師資隊伍本身在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務結構以及專職與兼職的比例結構上還不甚合理,在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人才中,專業課與實習指導課教師的數量與質量仍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許多青年教師依然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必要的專業技能和教學理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還缺乏各方面有力的支援。

  2.教學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依然存在。基礎性學科力量相對較強。應用性學科力量則較弱,教師數量不足。導致很多學校難以開展實踐教學,即使開展了,也是流於形式,很難對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實質性的提高。

  3.兼職教師缺乏穩定性,不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表現為兼職教師隊伍欠穩定,在某些時間段很難保證教學的連續性,且對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也缺乏深入瞭解,很難做到因材施教;並且還存在數量過少問題。不能突出高等職業教育應用性強的特色。

  三、工學結合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1.增強工學結合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觀念。

  首先,要在高職院校中改變長期以來“重科學,輕技術;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並要確立“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辦學的主體的觀念,為“雙師型”教師的教科研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其次,“雙師型”教師本身也必須瞭解和研究工學結合中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基本特徵、發展前景、提高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辦學觀和教學觀,增強責任感,提高事業心,主動地到企業去鍛鍊,自覺地在實踐中學習,全面發展自己,更好地勝任教學工作;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地方經濟、教育、科技發展水平編制師資培訓、引進和開發規劃,跟進相關的人事、財稅等扶持政策。學術界、高職院校應從理論和一線實踐工作,深入調研,為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在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提供政策制定依據。同時要加大“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經費投入。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關鍵要看經費投入是否充足優先,政策傾斜是否保證落實。高職院校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承擔了多方面的工作任務,政府可作為特殊人才予以一定的補助,把支援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

  2.校方要與企業建立多方聯絡,同時鼓勵企業與高職院校緊密合作,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校企合作辦學,是促使教師深入生產第一線的最佳途徑,與企業合作過程中必然要了解和掌握技術生產過程,掌握企業勞動組織過程。尤其是把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的教師定期送到對應的生產部門,進行專業實習和技能訓練,能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具體做法是有步驟地、合理地安排不同層次的教師到企業去實訓,教師到企業脫產或半脫產時間一般為1—3年,按企業員工制度來管理受訓教師,學校承擔教師的工資,企業按考核等同企業員工發放崗位津貼和獎金。教師定期回校參加教研活動,交流實訓情況。學校和企業應支援教師在合作企業中任職,如可以在合作企業中聘任為管理部門經理、助理、顧問等職。同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員工培訓及產品客戶培訓,以此不斷推動校企之間的文化交流。同時還可使教師及時獲取行業企業資訊,並使之及時進入課堂,讓學生能學到最新知識資訊。這樣將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逐步成為“雙師”素質的教師。要積極鼓勵教師為企業進行科技服務與開發,可產生多方位輻射效應,促使教師向“雙師型”發展。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承擔高職院校教師和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實習、橫向科研專案開發,加強訂單培養,以此推動基地、教學、科研、招生、就業一體化,形成促進高職院校教學、科研全面提升。

  3.制定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職業標準(資格),建設並完善高職院校各項雙師培養制度。

  在人事制度、分配製度的改革與調整上實現量化、科學化管理,同時建立聘任制度、獎勵制度,引入競爭機制,促進人才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開發利用。制定教師輪訓和定期實踐制度,鼓勵專業教師參加社會技能培訓,作為一定的教學工作量納入年度考核。對獲得各類技能證書的教師提高其崗位津貼;支援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為科研在省、市立項的教師設立績效津貼,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資助;積極培養骨幹教師和專業、學術帶頭人,不斷培養中青年骨幹教師,對優秀的“雙師型”青年教師。在選拔培養專業帶頭人,出國進修培訓,申報高一級職稱時給予優先考慮,把教師的實踐工作閱歷和效果作為聘任、提薪和職務晉升的重要條件之一。

  4.積極從企事業單位聘任兼職教師。

  把兼職教師作為整個師資隊伍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來建設和管理,緩解“雙師型”教師數量的不足。從生產一線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並能指導實踐教學的人員做兼職教師,透過互補,提高高職院校“雙師型”的整體素質。

  具體工作中:

  一是要嚴格外聘教師的管理制度,嚴把關、重考核。

  二是建立外聘教師資訊網,擴大外聘教師的選擇範圍,擇優聘用。

  三是外聘教師一旦聘用,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以減少教學過程中的磨合期,要在各方面尊重兼職教師,特別是注重培養他們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提高,使其成為穩定的校外兼職教師。要讓他們感到“賓至如歸”,能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去。

  5.要建立較科學的“雙師型”教師的考評體系。

  首先要明確“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與管理辦法,可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等有關檔案精神,結合高職院校院實際進行制定。其中包括“雙師型”教師的條件;“雙師型”教師的認定程式;“雙師型”教師的職責;“雙師型”教師的待遇等。其次對“雙師型”教師建立要素評定法考評體系,在實際操作中主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考核專案,即要從哪些方面對“雙師型”教師的績效進行考核。二是評定分等,即對每個考核專案分成幾個等級。在確定了這兩者後,即可由考核者按照評定要求對被考核者給出分數。評定分等時要考慮到不同的考核專案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因而考慮了加權因素。同時為了更好地明確各考核要素之間的關係,更有條理地分清各考核因素之間的關係,在實際操作中,一般由本人、學生、企業、同行和領導各填一張表,再給各表賦予相應的權重,計算綜合得分。此方法又稱為360度績效評估法,考核中主要注重專業教師實際能力的考核。將考核工作與“雙師型”教師資格的認定、職稱評定、工資收益、職務晉升等掛鉤,引入競爭機制,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步入良性迴圈的軌道。

  參考文獻:

  [1]施新。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思考。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06。12。8。

  [2]夏秀莉,李乃義。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3,(13):26。

  [3]賀文瑾。略論職技高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2,(23):50。

  [4]職業技術教育編緝部“雙師”夢[J]。職業技術教育,2002,(9):1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