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青銅文明的研究論文

夏商周青銅文明的研究論文

  治先秦史的人,除了必須有古文獻的修養外,還要懂得考古學和古文字學,否則難以勝任。而治先秦考古的人也必須懂得古文字和古文獻。李先登先生長期從事先秦考古學研究,論著不少。先登是個勤快人,又是考古專業科班出身。從早年任職天津藝術博物館和天津師範大學,到後來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長期工作,數十年中,始終不忘田野考古,儘可能找機會參加一些田野考古工作,同時又孜孜不倦地致力於博物館藏品和古文字與古文獻的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最近,他將過去發表的論文輯成一書,名曰《夏商周青銅文明探研》。夏商周青銅文明是個龐大而複雜的研究領域,先登的研究比較重視這個文明的起源,包括城市的起源、文字的起源和青銅器的起源,以及這個文明的某些重要內容。這些都是當前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

  關於中國文明的起源,近年來研究者甚多。從表象上來看,各家的觀點頗不一致,實際上差別並不很大。就進入文明的時間來說,目前主要有夏代說和龍山說,也有把時間定得更早或更晚的,乍看起來相差很遠。但實際上,龍山說者並不認為當時已有成熟的又明,只不過是說當時的社會有了明顯的分化,出現了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強制性權力機構也就是國家的雛形,從而區別於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氏族社會或原始共產制社會。而夏代說者並不認為夏代的文明是一個早上突然出現的,在夏代之前還有一個長期醞釀、轉變的過程,龍山時代則是這個過程的關鍵時期。主張文明起源更早或更晚的也並不否認這些基本事實。這裡固然有對文明概念的理解問題,而更為重要的則是對考古資料的揭示、評價與解釋的問題。先登基本上是夏代說者,但是他對龍山時代和傳說中的五帝時代傾注了特別的關心,力求使自己的立論符合實際情況,而不至於犯片面性和絕對化的毛病。

  由於對文明起源時間早晚的認識不同,從而對文明的地區與模式的看法也不相同。夏代說者強調中原的突出作用,認為中國早期文明基本上是一元的,但並不否認它的起源除中原以外還有其他地區的多方面的影響。龍山說者強調起源的多地區性和文化多元的特點,同時指出多元文化在文明起源過程中有顯著的相互作用和逐步趨同的傾向,只是在進入夏代以後中原的中心作用才逐漸形成,因而主張起源的多元一體模式。

  文明起源有一個過程,經歷的時間相當長,可劃分為若干階段,這是許多學者的共識。但文明究竟有沒有一個標準,進入文明社會是不是應該有個標誌,是不是可以根據某些標誌的出現來確定進入文明社會的時間,則還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就中國而言,城市、青銅器和文字的出現似乎就是這樣的標誌,所以一些學者在這些方面的研究應該是有意義的.。鑑於目前考古資料還不能說是很充分的情況下,有些研究還屬於探索性質,這是大家都容易理解的。相信今後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和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些問題會日益明朗起來,那時關於中國文明起源的認識也必然比現在深入得多,必然更加符合歷史的真實情況。

  先登治學態度謹嚴,他認為有把握的問題便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己不熟悉的問題就設法向有關人士請教。例如三星堆青銅器的年代問題,除了注意從形制和花紋的比較研究以外,還特別注意到製作技術的特點。前者是自己熟悉的考古型別學的方法,當然是比較有把握的,但他覺得還不夠,還必須從製作技術方面進行觀察,必須虛心向有關專家求教。他是這樣做的,從而得出了單是從型別學角度所得出的不盡相同的結論。不管這一結論是不是還有商榷的餘地,這種治學的態度和精神卻是值得大為提倡的。

最近訪問